男女主角分别是裴迹之沈亦谣的其他类型小说《裴迹之沈亦谣世子痴情人设要塌,亡妻要回归小说》,由网络作家“白白的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沈亦谣悬在香案上摇摇晃晃的脚瞬间一滞。“哐啷啷啷啷——”铜钱落地,两个反面。意思是,我没有爱过你。裴迹之缓缓吐出一口气,揉了揉鼻子,声音有些颤抖,“好吧。反正我也没有爱过你。”裴迹之扶着自己的膝盖从地上站起来,似是因为跪久了,起身时有几分吃力。他背过身去,回头朝沈亦谣深深望了一眼。沈亦谣几乎要被他的眼神洞穿。他眼眶泛红,有水波在他柔情的眼里打转,他长了一双天生多情的眼睛,这样一双眼睛,看狗都是深情的。沈亦谣活着的时候常因为他有这样一双眼睛生气,显得他太文气、太矫情,不够男子汉。特别是当他犯了错,用烟雾迷蒙的眼睛抬起眼看她,试图让她心软,总会收到沈亦谣暴躁的大耳刮子。“不准装可怜!”裴迹之只会讪讪摸着自己的脸,愤恨地说,“貌若好女又不...
《裴迹之沈亦谣世子痴情人设要塌,亡妻要回归小说》精彩片段
沈亦谣悬在香案上摇摇晃晃的脚瞬间一滞。
“哐啷啷啷啷——”
铜钱落地,两个反面。意思是,我没有爱过你。
裴迹之缓缓吐出一口气,揉了揉鼻子,声音有些颤抖,“好吧。反正我也没有爱过你。”
裴迹之扶着自己的膝盖从地上站起来,似是因为跪久了,起身时有几分吃力。他背过身去,回头朝沈亦谣深深望了一眼。
沈亦谣几乎要被他的眼神洞穿。
他眼眶泛红,有水波在他柔情的眼里打转,他长了一双天生多情的眼睛,这样一双眼睛,看狗都是深情的。
沈亦谣活着的时候常因为他有这样一双眼睛生气,显得他太文气、太矫情,不够男子汉。特别是当他犯了错,用烟雾迷蒙的眼睛抬起眼看她,试图让她心软,总会收到沈亦谣暴躁的大耳刮子。“不准装可怜!”
裴迹之只会讪讪摸着自己的脸,愤恨地说,“貌若好女又不是我的错!”
沈亦谣从香案上一跃而下,盯着地面上的两枚铜钱,悄悄地将一枚翻成正面。
想了想,又翻了一面。
说不清,嗯,这样才是对的。
·
沈亦谣有时会跟着裴迹之一起去上朝,也算是好事一桩。
否则以她的身份,一辈子也入不了太极殿。
裴迹之现在端正持重得有如被鬼上身。
沈亦谣几乎怀疑他换了个芯子。
五更一到,晨鼓一响,裴迹之就得穿朝服,举着灯笼上朝去。
除却下雨天,他很少坐马车。一个人低着头慢慢走,在早市买个胡饼,站在摊边囫囵嚼了,一边跟旁边路过的同僚笑着打招呼。
朝官不允许在大街上吃东西,其实也没人管。但裴迹之老实得让沈亦谣陌生。
裴迹之长进了很多,上朝的时候他很谨慎,总是手持笏板站得笔直。笏板上写满了应对的小抄,沈亦谣知道,那是他暗地里下的苦功。
下殿以后,官员们会在大殿檐下排成排,在廊下吃一顿午饭。
有时官员们会在檐下找自己相熟的朋友借机闲聊两句,得小心提防着内侍,不然会挨训斥。
但裴迹之只会板板正正,坐在那老老实实用完自己的饭。
裴迹之的人缘很好,与他同座的同僚看他年轻,总会分些多的羊肉给他。裴迹之会笑着说,“我一个鳏夫吃羊肉吃多了不好!火气太重了!”
沈亦谣气他又拿自己作筏子,躲在他背后,往他修长的脖子上弹脑瓜崩。
他会搔一掻自己的脖子,往后头一望,背后是空落落的檐廊。低下头,无声一笑。
又过去了七天,沈亦谣已经很无聊了。
到底怎么才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啊!
一连几日,裴迹之都睡得很晚。睡不到两个时辰,就要去上早朝。
晚上熬着灯,揉着眼在那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沈亦谣看了看天,月已近圆,应是人间中元节快到了。
心下一合计,七月十五鬼门开,没准儿能找到机会回她该回去的地方。
中元节法会要做三天,裴迹之带着准备了半个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一些纸衣纸钱去了法华寺,知客僧引了裴迹之一家人在寺中住宿,沈亦谣一路跟着。
七月十五当晚,寺院里四下都是念经声,香火照亮了整个山头。
沈亦谣匆匆从裴迹之住的禅房离开。
一路上见着大殿就闯,一个猛子双膝滑跪出进去,敞开双臂任佛光普照。
佛祖!收了神通吧!
但她没被收走。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沈亦谣摇摇晃晃,神思不属、垂头丧气地走回裴迹之的院子。
刚从院门边飘进去,就被她撞破了奸情!
裴迹之和她的陪嫁丫鬟绿竹蹲在河边,河里花灯如星河灼灼。
两人背对着她,绿竹拿着手帕,一边拭泪,一边低声同裴迹之说着什么。
沈亦谣凑上前去,直接把脸怼到二人面前,伸直了脖子,竖着耳朵明目张胆偷听。
“姑爷,小姐若是在的话,知道你这么做会不开心的。”
沈亦谣瞬间脑子里转了千百个想象,最后得出结论,裴迹之要对绿竹行孟浪之事!绿竹抵死不从!
裴迹之含情脉脉盯着绿竹,“反正我做什么她都不会开心的。你会帮我的,对吗?好绿竹。”
沈亦谣如遭雷劈,呆愣愣站在原地,想了好半天。
毕竟她已经死了。
毕竟她生前绿竹就差点做了裴迹之的妾。
毕竟她已经决定要走了。
不行!还是好生气!
沈亦谣扑上前,疯狂捶着裴迹之胸口。
裴迹之只是感觉当胸好大一股风,差点给他扇伤风了,蹙了蹙眉,侧过身去面对着绿竹。
一只欲行不轨的手慢慢伸了上去,一点点快要触到绿竹的手背!
沈亦谣胸口一股热血往上冲!
搬起河边石头就砸向裴迹之的脚背!
“砰!”
裴迹之跳着脚从地上站起来,唇边带着一抹浅浅笑意。
绿竹见此情状,目瞪口呆。
“小,小姐!”
“你?你能看到我?”沈亦谣睁大了眼往绿竹跟前凑,见她两眼空空,颇为失望地撇了撇嘴。
合着这两个人在诈她呢。
裴迹之拍了拍自己衣袍,像他少年时一般高傲地抬起下巴,眉眼间神采飞扬,一脸得意,“沈。亦。谣。你个妒妇。”
·
三人进了屋,裴迹之环视了一圈屋内,果真一点不知道沈亦谣在哪儿。
沈亦谣蹲在桌案上,从桌上随手捡了个镇纸,“砰!”一下朝裴迹之扔去。
裴迹之双手从胸口捧下那镇纸,怔怔一笑。
自己在圈椅上懒懒散散往椅背上一靠,盯着桌上那团空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沈亦谣一愣,他怎么知道自己是蹲着的?
倒也没理他。
裴迹之从笔架上取下毛笔,绿竹为他掌灯研墨,沈亦谣呆呆看着二人动作。
胸口有些发闷。
“能写字吗?沈亦谣。”裴迹之终于敛了神色,一字一句叫她的名字。像他们成婚的第三年。
明明在灵牌前不是这么叫的。
沈亦谣冷哼一声,捉笔就要试试。
裴
迹
之
不
要
月
沈亦谣正要把那个脸字补全,就被裴迹之将笔夺了去。
“行了。”裴迹之脸色一沉,“有正事。”
“你到底为什么会回来?”
沈亦谣一五一十告知,“我不知道。我也不想。”
裴迹之垂下眼帘,眼底似有淡淡愁绪,但很快就整理好,他问,“你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沈亦谣想了很久,她早就没什么心愿了。生前没有,死后也没有。
裴迹之见她迟迟不动笔,声音几乎喑哑,“沈亦谣。如果你不知道,我来帮你想。”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桌上,失神地望着沈亦谣面前那张空白的薛涛笺,一字一句说得郑重,“我会送你走。”
沈亦谣一愣,“我又穿不了。”
“那你喜欢买吗?”裴迹之扬起唇一笑,像只狡诈的狐狸。
沈亦谣缓缓眨了两下眼,眸光闪烁,“喜欢。”
原来他还记得,自己喜欢买衣裳。
“叩叩。”门环轻响。
两人之间片刻的温情被打破,像是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沈亦谣猛退一步,一个弹射飞到了天上。
“干什么?”裴迹之沉声。
“国公爷叫你去祠堂一趟。”裴迹之的书童醉月恭恭敬敬答道。
沈亦谣不由得一颤,脸色瞬时垮下,“你完蛋了。”
去祠堂,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兴许昨日他们大闹大雁塔的事情,已经被梁国公知道了。
沈亦谣心里有久远的不甘涌上来,其实梁国府,第一个对她释放恶意的人,是国公爷。
他说沈亦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一语成谶。
裴迹之没让沈亦谣陪着,三令五申让她不准过去祠堂。
祠堂里也燃着香烛,列祖列宗牌位面前,梁国公身穿淡青紫云纹袍,一手执着拐杖,背对着裴迹之站着,像一只年迈的鹤。
“父亲。”裴迹之朝那背影唤了一声,他一迈进祠堂,就猜到父亲要责问自己什么。
“跪下。”梁国公没用什么力道,却重于泰山。
裴迹之掀袍就“砰”一声跪下了。
“你胡闹够了没有?”
“父亲。儿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裴迹之垂着首,腰背挺得笔直,他身形本就挺拔,即便是跪着,也没有落下气势。
“你当着列祖列宗,当着你大哥的面,也敢说一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梁国公转过身来,眉间皱纹锁得更深,香烟袅袅遮住了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惆怅。
“儿子敢。”裴迹之优美的睫羽垂下,眼神坚定。
“孽障!”梁国公深深吸了口气,胸口一口气差点上不来,“行家法!”
几个家丁冲上来,从祠堂中取下廷杖,几双手瞬时把裴迹之按在地上就要替他去衣,裴迹之的幞头在混乱中被碰歪。
“放手!”裴迹之脸抵着祠堂的地板,大喊出声,“我自己来!”
裴迹之小心翼翼地扶正幞头,一点点剥去自己的衣裳。素色单衣贴着他年轻紧实的筋骨。
他小时候一直很恐惧祠堂,恐惧家法,执行的廷杖他连看一眼都心头发紧。
那不只是一顿杖责,那是父亲的威严,是不可冒犯的规矩。
后来他才明白,去衣对人的折辱,更甚于一顿廷杖,“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剥去的不是衣裳,而是他傲立于世间的资格,让他明白,自己不属于自己,父母祖宗,永远站在他的头顶。
父母让他赤条条来这世间,也可以随时让他赤条条而去。
家丁搬了刑凳过来,裴迹之拍了拍身上单薄的衣衫,没有看父亲,自己趴了上去。
“杖三十!”
家丁闻言都有些瑟瑟,这三十杖打下去,世子爷怕是半个月都起不来了。
“打!”裴迹之趴在凳上忽然出声,“给我留条命就行!”
“给我打死这个逆子!”梁国公手中拐杖敲得柳木地板“咚咚”响,白眉竖起,脸上沟壑纵横更深更紧。
廷杖闷声砸下的声音此起彼伏,裴迹之咬紧了牙,全身紧绷,有如一块石头。每落下一杖,他额上青筋就一跳,豆大的冷汗从额上滴下,滑过他高耸的眉间,流入眼睫,柳木地板的纹路在眼前渐渐模糊。
尽管他竭力让自己不发出声音,剧痛还是让他头皮发麻、眼前发黑,每一声细微仅自己可闻的呻吟之后,屈辱之痛更甚于血肉。
裴迹之很会说柔情蜜语,不过是用来讨好人达成目的的手段,他骨子里很强硬,不会因为任何人改变自己。
她刚嫁进裴家时,许氏曾对她寄予厚望。
裴迹之是京城有名的浪荡子,屡教不改。气走了七八个教书先生。
敬茶那天,是许氏那三年对她最和颜悦色的一天,她拉着沈亦谣的手,在她手背上摩挲,“你在檀州素有贤名,日后在府中相夫教子,引裴迹之走上正路。”
沈亦谣红着脸低头,欣然应允,那句“素有贤名”让她飘飘然,她心里想着,这还不叫她轻易拿下?
她自小力争上流,不肯屈居人下,哪怕是做夫人,她也要做京城第一贤夫人。
当然最后她喜提重大失利,惨败而归。
而她最生气的是,裴迹之只是胸无大志,不是胸无点墨。
裴迹之的文章有才情,有灵性。诗书礼易,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十六岁便精通梵文,与法华寺的观澜大师共译天竺佛经。他的译本至今仍是景朝流传最广的译本。
可惜志向不在读书上。
沈亦谣斜眼偷偷瞧裴迹之,他如今沉稳了许多,身着绿袍犹如一枝修枝,芝兰玉树。垂着目不知道在想什么,纤长的睫羽垂下,敛去眼梢微微上翘的勾人轻佻。
是她沈亦谣当年太高看自己,没有她在旁,裴迹之反而过上了很好的人生。
手指上结的红绳被轻轻一拉。
“你开心吗?沈亦谣。”裴迹之上前一步,低声絮语。
他摸不准沈亦谣的位置,以为是靠近。其实一阴一阳两个人影重叠,在人世间同站一个位置。
沈亦谣喉头梗塞,低低道了声,“嗯。”
“那就好。”裴迹之轻轻捏着自己的手指,不敢问出口没说完的那半句话。
开心到可以了却遗憾,可以安心离开了吗?
·
沈亦谣死的第二年,他荫官入仕,一路高升。
从九品闲官做起,他醉心公务,四处拜谒,觥筹交错,在各党之间游走,一路干到六部实职。步履匆匆,仍嫌不够快。
他的话越来越少,年轻时那些轻佻言语被扔到一边,几乎看不出从前的影子。
终于可以被人举起琉璃杯,赞一句,“裴郎中果真少年英才。”
那一天,因繁琐公务被搁置的幻影重新出现在他心头。
如果沈亦谣还在的话,会因这句夸赞与有荣焉吗?
他终于有勇气登上大雁塔,却在此地与沈亦谣的过去不期而遇。
他一眼就认出了沈亦谣的字迹,他看到沈亦谣写,“倏尔乘东风,再攀楼上楼。”
他被沈亦谣气笑,死了也不放过他,仍觉他做得不够。
她要他向前走,别回头。
怎么这么贪心呢?
大雁塔上形单影只,狂风引得衣袍猎猎,夜色昏暝中,沈亦谣埋骨的东山,与他遥遥相望。
沈亦谣她自由了吗?
时隔两年,他终于通过石碑上镌刻的字迹,窥见沈亦谣的灵魂。
他们都是被樊笼锁住的人,只是那时他太年轻,不明白是什么困住了他。他以为那痛苦是沈亦谣。
沈亦谣死后经年,他才明白。是她引他照见了枷锁,要他不屈服,要他用向上的欲望将囚笼撕开一道口子。
沈亦谣给他此番迟钝的惩罚,是他再也不能困住她余生。
·
“那你怎么还在这?”裴迹之扬起眉毛,端了个调笑的口吻。
沈亦谣瞧他模样不悲不喜,还能跟自己玩笑两句,揉揉鼻子,压住心头的酸涩,“快了吧。我感觉很接近了。”
楼阁里传来一阵拥嚷的脚步声,一人一鬼站在角落,侧目过去。
一群士子言笑晏晏走了进来,他们或手提一壶绿蚁酒,或手执一把折扇。
一人向拥在中间的那人道贺,“王兄过几日就要远赴青州就任了吧,恕不能远送了。”
被贺的那人面色白净,挺拔清俊,拱手道谢,“能与诸君于此今日把酒言欢,已是王某之幸。”
裴迹之瞬间垮了嘴角,“怎么是他?”。
“谁啊?”沈亦谣侧过头去,瞧裴迹之脸色凛然,皱起了眉。
裴迹之从鼻尖喷出一声冷哼,几乎没有张开唇,从牙关漏出一声阴阳怪气,“工秀丽。”
扯了扯手中红绳,“走吧。上楼上去看看。”
沈亦谣乖乖跟在裴迹之身侧,看他一步一步迈上檀木台阶。
“这佚名诗气势磅礴,挥斥方遒,又颇有哲理。甚好啊。”
沈亦谣忽听背后传来此言,美得冒泡,一边听一边嘚瑟地转着脑袋,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
手指一动,朝裴迹之低声说,“我再听听。”
裴迹之抿着嘴嗤笑一声,虚荣。脚下止了步。
“诶。”一个穿青布袍的文人用折扇在那石碑上一敲,发出一声清脆叩响,“我看这诗意气轻狂,采钧兄,该不会是你当年高中时所作吧?”
王采钧长身玉立站在那石碑前,但笑不语。
沈亦谣扬起的嘴角一寸寸掉下来,随着那王采钧的沉默心一下落到了谷底。
“王贤弟这几年来磨炼心性,早不复当年桀骜,你如今问他,他当然不肯承认了。”一个圆脸蛋髭须稀稀落落的中年男人,在那青布袍文人肩上一推,爽朗一笑。
谈笑之间,竟将此事默认了下来。
裴迹之皱起了眉,朝着身旁低声耳语,“瞧见了没,这就是死得早的下场,有人窃你的名。”
安静,死一般的安静。
裴迹之低头朝身侧一看,沈亦谣怎么会没有反应?难不成已经走了?
……
“咚!咚!咚!”
二楼楼板上三声惊天动地的跺脚声。
众人纷纷仰头去看,见裴迹之伸出脑袋来,唇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白了他们一眼。
沈亦谣双手握拳,使出千钧之力,力图拍碎栏杆,仍不解气,“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要不是当年她谦逊了一把,今日怎么会轮到这小子欺名盗世!
公主声如凝冰,“此事本宫先前没有同你通气,你可怪本宫?”
沈亦谣“咚”地一下双膝跪地,伏下头。
公主和她之间,原先不需要跪。人一但跪了下去,就得一跪到底。
沈亦谣后背冒着冷汗,脊骨打颤。
生死时刻,她不敢想若是自己答错了话,会如何牵连父亲,牵连梁国府,她审慎着答,“不移不敢怪罪。殿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愿意提携一二,今日亦对我有再生之恩。不移感念公主的恩德。”
义恩公主松了神色,在沈亦谣肩上一拍,恩威并施,“本宫亦有难处。你也体谅本宫。今日你做得很好,放得下身段,知进退,堪能成事。”
“不移谢殿下谬赞。”沈亦谣躬身一拜。
“你嫁了个龙潭虎穴,是你自己命苦。”义恩公主拉过沈亦谣的手,把沈亦谣从地上牵起来,“裴敬那个老头子死了儿子,一身的锐气都挫没了。到底不是当初掌握五大禁军逼宫我父亲的时候了,一味只知道退。本宫父母兄弟姐妹死了一大堆,也没吓成这样。”
“我要你知道,朝堂之事,若手中一日没有权势,一日便是砧板上的鱼。你要保全梁国府,回去找裴敬,告诉他旧情已没,恩义尤在,他自己会清楚怎么选。”
·
沈亦谣心中对此事的芥蒂早已放下了。
如今公主旧事重提,她心头隐隐重又泛起酸痛,却不是因为崔蕤的折辱。她当日回了梁国府,对梁国公和许氏据实以告,他们对她回赠的礼,是另一番羞辱。
公主应下了裴迹之的求,答应两日后去大雁塔,却唤了沈亦谣单独和她说说话。
沈亦谣和公主并肩而立,两人重又一道并立于这道纱帘之下。
那日崔蕤的事之后,他们没有再见过。
梁国公到底还是没有拜公主的码头,他接了沈亦谣递的消息,虽是廉颇老矣,尚有些手腕。当日联名上书的四相全部被抄家流放,悉数死在了流放途中。据说是被凌虐而死,剖肠挖肚,死状惨烈。
而梁国公却复起,再做了一年半的宰相,沈亦谣想,他大概是为圣人办了一件大事。那一年半,朝中几乎换了大半的旧臣。做完这件事,梁国公功成身退,保全至今。
“不移。”公主同她算来已有五年没见了,虽仍旧美貌,却色衰了许多,眼神不复当年那般凌厉,唤她时反倒显出几分似亲似友的慈爱。
“我在。”沈亦谣出声提醒公主自己所在的方位。
“你不该出现在人前。”公主垂下眼帘,谆谆教导,“像你这样的身份,是会让有些人害怕的。”
沈亦谣不明白公主的意思。
“天潢贵胄最重礼仪,祭祀天地,敬拜鬼神。是因为恐惧的、愧对的人太多了。你回来了,那么平和可亲。竟像没死过一般。我既疏怀,也害怕。那那些人呢?是不是也会像你一样?”公主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眼神有些颤抖。
沈亦谣扯了扯公主的衣袖,“我没见过其它的鬼,就算回来了,想来人死过一遭,也会像我一样,看淡许多。”
公主眼中愁绪一闪而过,“罢了。你回来一趟不容易,不说那些旁的。听说你死的时候,其实我有些惆怅。你是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这么年轻就死了呢?”
“殿下。”沈亦谣轻轻捏住公主腕上衣袖,“其实我当年一直想跟你说声对不起。当时我……有很多顾虑。”
裴迹之如今脸皮倒是薄,容易臊得慌。逗起来甚是好玩。
倒不像是他们成婚后几年那般没皮没脸。
那时候裴迹之就算光着屁股在屋里走也不见半分羞模样。
死别胜新婚呐。
“今晚你早些歇息吧,明日还得来上值呢。”沈亦谣同裴迹之一道上了驴车,看他小心翼翼撑着座斜躺下,在车轮辘轳声中同他说话。
“嗯。”裴迹之终于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眉心微蹙同她答话。
“谢谢你。”沈亦谣转头看车窗外,日薄西山,暖光将京城楼阁的飞檐罩上一层光晕,檐角铜铃被风刮得叮铃响。
她没有说明日不再来了这种话,她不想用自己的关心去驳裴迹之的好意。
她想,她大概明白裴迹之的坚持。
像这样坐着同人谈诗论句,若是她还活着,大概是不可能的事。
即便有公主的权势,即便与男人同席以对,真正的男女有别,是不可能越过去的。
他们心底,永远对她有一分轻视。即便是真心的赞许,也隔着一层男人对女人的成见。
只有当她不再拘泥于女人的身份,甚至不再是人,终于得到了他们真正的尊重。
沈亦谣转过头回来,低下头,披散的头发从肩头滑落,她可以为裴迹之梳头,却无法绾起自己的发髻。她死的时候是在船舱床上,没有束发。
“我很开心。”沈亦谣手轻捏住自己发丝的尾端,由心微笑,明明是开心的时刻,心头却因他的自伤有些酸胀。
“沈亦谣。”裴迹之一手撑着脑袋,闻言浅笑,“你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同我说过话。”
“是吗?”沈亦谣手指卷着自己的发尾,竭力抑制着心头呼之欲出的酸楚,仍作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以前是这么不知感恩的人吗?”
她应当说过谢谢的,在檀州父亲丧仪那次。
“不是。”裴迹之睫羽微颤,如蝴蝶振翅,落日余晖透过窗棱,将他如玉的面颊镀上一圈金光,“你从来不说你很开心。我想,是我做得不够好。”
沈亦谣胸口的那只蝴蝶也扑扇着翅膀,一下一下撞着胸口,几乎要从喉咙破出。
说啊,不过是说句心里话。
有那么难吗?
沈亦谣头越发低下去,看着自己膝上的红裙,鼻子发堵,眼眶发酸,却再也无法落下一滴泪来。
原来鬼魂是没有眼泪的。
她听到自己压住喉咙的颤抖,说了一半的真心话,“对不起。你做得很好,是我太贪心。”
要真情,也要自由。
她要被困住的那一半自我,挣扎着不肯低头。
现在裴迹之将她要的一切双手奉上,但她能回报的,只剩亏欠。
“说什么对不起。”裴迹之勉强笑了一声,像是自嘲,“我们之间,到底是谁对不起谁啊。”
沈亦谣以前是个很难取悦的人。
但也很容易哄,如果在熙春阁门口多站一会,扮会可怜,沈亦谣就会心软,放他进去。
只要抱着沈亦谣,小声哄着,就能把事情盖过去。
是他从未想过,沈亦谣不是真的开心。
沈亦谣父母走了以后,心思越发难捉摸,以前那些做小伏低的招数,渐渐失灵。
裴迹之想,大概是自己没保护好她,错过了她那些真正伤心脆弱的时刻。
即便三年之后,他从沈亦谣留下的痕迹中,渐渐触碰到她不为人所知的灵魂与豪情壮志,即便她坐在自己身边,同自己说生前很少提及的“对不起”和“谢谢”,他仍不敢确认,这是否就是全部的沈亦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