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是恩人,我终究是要弄明白的。
贤妃知道我的性子,便叹了口气,讲起了当年的事。
那时候皇上还是二皇子,和他一样出色的皇子还有另外三位,于是这夺嫡之路可谓艰险。那时的皇帝与贤妃陈氏和皇后便相识,皇帝与贤妃总是一起吃喝玩闹,唯独皇后行事端庄,是世家贵女,不会陪着两人一起胡闹。于是从那时起,皇帝便觉得皇后是一个无趣的人。
春天时,三人一同出游,遇见了马车坏在半路的李府姐妹俩,于是顺便帮了一把,李月栀的脚扭了,可未出阁的女子怎么能让男子触碰,于是贤妃便背着李月栀走了许久,直到他们的马车上。
后来为表谢意,李月栀将调好的云木香送给贵人当做谢礼,还缝制了一个荷包,最后送到了二皇子手中。
贤妃心中甚是不平,明明是自己背回来李月栀,可这小女娘的心思却放在了别人身上。
彼时她要和父兄一同去战场,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冬天这仗还没打完,先帝派了二皇子来补给粮草顺便做督军,她还收到了李月栀做给她和二皇子一人一件的裘皮帽子。
贤妃寻思这李小姐也不算没良心,追情郎也不忘了她这个小恩人,于是乐呵呵地收下了。胜仗归来,先帝很是高兴,对二皇子青眼有加,器重了许多。
后来先帝驾崩,二皇子登基,却因为一条政令和李家闹得难看。二皇子登基少不了世家的助力,他自然事事先考虑世家利益,那些清流寒门出身的人本就势单力薄,更加不足为虑。可这清流之中偏偏出了个刚正不阿的李尚书,他直言世家势大打压寒门,会让天下学子寒心,也会让社稷不稳,竟为了驳回陛下的政令一头撞死在廷柱上。
皇帝念其气节,没有降罪,也收回了政令,本来准备将李大小姐封妃作为补偿,却只看着那人香消玉殒,再后来便是李二小姐入宫为贵妃,被皇上专宠多年。
贤妃说完,我仍然不知李月栀的死因,追问几番,贤妃也不知道,只说李大小姐的丧事办得十分低调,毕竟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