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小说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小说

星月骑兵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于是在李原的指导下,女工们开始用这些部件组装织布机。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才费力的组装好了第一部改良织布机。看着复杂精巧的织布机,女工们充满了好奇。之后大家有了经验,组装速度就快了起来。前后忙了两天时间,李原带着女工们,共计组装了十五部纺车和十部改良型纺织机。现在库房中堆满了苎麻,麻丝和麻线,材料充足,随时可以开工。麻纺工坊正式开工的第一天,村中二十几名孤女早早的就都来到了麻纺工坊。李原到的时候,发现这些孤女都在门前恭敬的伫立等待。她们的神情比起前几日去李原家跪门时更加忐忑和兴奋。工坊的大门打开。她们很是规矩的依次走进工坊。刚一进门,李原就看到二十几名孤女噗通一声跪在泥地上,对着李原磕头。李原忙用手虚扶。“快快起来,你们这是为何?”为首...

主角:李原福叔   更新:2025-01-08 18: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原福叔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小说》,由网络作家“星月骑兵”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于是在李原的指导下,女工们开始用这些部件组装织布机。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才费力的组装好了第一部改良织布机。看着复杂精巧的织布机,女工们充满了好奇。之后大家有了经验,组装速度就快了起来。前后忙了两天时间,李原带着女工们,共计组装了十五部纺车和十部改良型纺织机。现在库房中堆满了苎麻,麻丝和麻线,材料充足,随时可以开工。麻纺工坊正式开工的第一天,村中二十几名孤女早早的就都来到了麻纺工坊。李原到的时候,发现这些孤女都在门前恭敬的伫立等待。她们的神情比起前几日去李原家跪门时更加忐忑和兴奋。工坊的大门打开。她们很是规矩的依次走进工坊。刚一进门,李原就看到二十几名孤女噗通一声跪在泥地上,对着李原磕头。李原忙用手虚扶。“快快起来,你们这是为何?”为首...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小说》精彩片段


于是在李原的指导下,女工们开始用这些部件组装织布机。

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才费力的组装好了第一部改良织布机。

看着复杂精巧的织布机,女工们充满了好奇。

之后大家有了经验,组装速度就快了起来。

前后忙了两天时间,李原带着女工们,共计组装了十五部纺车和十部改良型纺织机。

现在库房中堆满了苎麻,麻丝和麻线,材料充足,随时可以开工。

麻纺工坊正式开工的第一天,村中二十几名孤女早早的就都来到了麻纺工坊。

李原到的时候,发现这些孤女都在门前恭敬的伫立等待。

她们的神情比起前几日去李原家跪门时更加忐忑和兴奋。

工坊的大门打开。

她们很是规矩的依次走进工坊。

刚一进门,李原就看到二十几名孤女噗通一声跪在泥地上,对着李原磕头。

李原忙用手虚扶。

“快快起来,你们这是为何?”

为首的几名女工说道。

“姐妹们拜谢李郎君赐给我们生计。”

“我们无以为报,只能跪谢李郎君。”

“唉。”

李原长叹一声。

“诸位都是我的乡邻。”

“我也不忍见你们忍饥挨饿。”

“只要你们在工坊中认真做工,我必定不会辜负大家。”

二十几名孤女都是泪目涟涟。

“我们姐妹,必不忘李郎君的恩情。”

李原先将这些孤女分成了三组。

五人负责处理沤麻,就是负责将苎麻切碎浸泡在水中。

让苎麻的纤维软化,并提取出麻丝纤维。

然后再用大锅将这些麻线纤维煮熟,让其更加柔软。

之后将这些加工好的麻丝纤维送到纺车组。

纺车组有七名女工,使用纺车将麻纤维纺织成麻线。

李原设计的纺车,是效率更高的多轮纺车。

大梁常用的纺车通常只有一个纺轮,而李原设计的纺车则是可以同时使用三个纺轮。

纺线的效率也是大梁普通纺车的三倍之多。

之后,纺好的麻线就会被送入大工坊的织机组。

虽然现在孤女们操作这种改良织机还不算熟练,但依靠改良织机的技术优势,纺织麻布的效率已经是普通织机的两倍了。

等再过些时日,这些女工们操作的熟练了,那纺织的效率将是普通织机的四倍。

大梁朝的一匹麻布,尺寸是宽一米四,长四丈也就是13米左右。

现在大梁普通的农家女子,独自一人,全力纺一匹麻布大约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而在李原的麻纺工坊,使用十二个时辰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改良纺机的效率又极高,纺织一匹麻布所需的时间,缩短到了惊人的一天半。

而每名女工,李原付给她的报酬只是每日10文工钱以及两餐饱饭。

李原简单的估算了一下,现在麻布的行情价格是600钱。

而布庄的收购价格在500钱左右。

在李原的工坊,算上苎麻和人工,每匹麻布的成本只有区区80~120钱。

即便算上每日给孤女供应的饮食,也不到150钱。

也就是说,每匹麻布李原能至少挣上350钱的收益。

看着工坊内辛勤劳作的女人们。

李原甚至都有些不忍和内疚。

他也曾想给大家提些工钱,不过被女工们拒绝了。

她们都说道。

“工坊刚开,万事都需要银钱,李郎切不可铺张。”

“这工坊内可吃饱饭,我们已是万分感激。”

其实这些孤女的心思李原也理解。


“好,我们过去看看,这到底哪里来的匪徒。”

李原要带几名手下来杀匪,也是经过深思熟虑。

作为兵户,早晚是要上战场的。

对于打仗,能越早适应越好。

与其到了战场上慌乱不知所措。

不如提前带他们出来磨砺一番。

当李原听说最近路上匪患严重的时候。

就起了带四名手下拿匪徒练手的心思。

今日更换武备,也是为了这个做准备。

几名手下也明白这个道理。

李原的安排他们也无不遵从。

很快,李原和崔勇两名披甲正丁为首,在前面开路

崔平,刘黑子,福叔,在身后五步距离跟紧,以做支援。

五人抽刀持矛,摆了个能互相支援的阵型,便向前方靠了过去。

拨开草丛,就看见前面有五六个拎着刀剑的土匪,口中嘶吼怪叫。

正从一辆马车上往下拉人。

而车上的人奋力挣扎哭嚎不止。

地上还躺着一具尸体,看衣服应该是赶车的车夫。

李原没有贸然让四人冲过去。

而是自己先提着步弓,站在距离匪徒三十步远的地方。

张弓搭箭,对着匪徒攒射。

随着弓箭的破空声,匪徒那边一惊。

但已经晚了,第一箭直接射中了一名匪徒的前胸。

他惨叫着翻倒在地。

同伙中箭,其他匪徒瞬间大惊,开始慌乱的四处观瞧。

李原从箭囊中再次抽出一支羽箭,抬手又是一箭。

这第二箭,则是射中了一名奔跑中的匪徒大腿。

他直接翻滚摔倒在地。

捂着中箭的大腿在呜呜惨嚎。

李原刚想射第三箭,但此时惊惧的匪徒开始四处躲闪。

李原见差不多了,总也要给自己手下留几个人头练手。

于是便拔出长刀向前一挥,五人低吼着冲了过去。

骤然遇袭的匪徒惊惧不已。

不等匪徒反应过来。

李原和崔勇凭借披甲,直接冲入匪徒群中,挥动长刀奋力劈砍。

紧跟在身后的崔平三人也不甘示弱。

挥舞着长矛长刀,对着剩下的几名匪徒身上打杀。

战斗短促而激烈。

这股匪徒总共只有六人。

被李原先手射死了一人。

只一个照面,又被李原和崔勇劈死了两人,剩下的一人还带着箭伤,还活着的两人转头要跑。

被崔平和刘黑头二人赶上,从背后举矛刺死。

福叔跑的略慢,等跑到跟前时,最后一个匪徒也被刘黑子给捅死了。

没能抢到匪徒人头的福叔气的懊悔不已。

几人轻松斩杀了六名匪徒。

四名手下都有些兴奋。

这有了趁手的武器,果然是大不同。

在李原的示意下,崔平俯下身来,仔细查看这些匪徒的来历。

崔平扒开匪徒的衣衫,在为首一名络腮胡子的匪徒身上,发现了蛇样的纹身。

几人都是眼神一亮。

李原他们这几次出入县城的时候,见到过城门前贴着土匪的悬赏告示。

这名身上有蛇形纹身的家伙就是其中之一。

崔平扒开那人的发髻仔细查看。

“没错,李头!就是这人。”

“这家伙匪号叫伏草蛇,我没记错的话官府悬赏二十贯。”

“这下我们可挣大了。”

其余五名匪徒的头,拿到官府也能领五贯的赏银。

但要证明他确实是匪才行。

李原一回身,看向了那辆被匪徒劫持的马车。

此时马车上坐着一名身材富态肥胖的中年人,表情惊惧瑟瑟发抖。

显然他还不知道眼前李原五人的身份。


李原看俩女的窘态。

心中觉得好笑。

便故意冷声说道。

“你们俩迎夫宴置办的粗陋,确实该打。”

俩女吓的一抖,能看的出,身上的肌肉都绷了起来。

但听李原又温声说道。

“不过呢,今日为夫还有要事,先暂且饶过你们。”

“晚上我再好好惩戒你们俩个。”

俩女听完都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李原又说道。

“酒食之事,你们不用担心,我这里带了一些。”

说完,李原转身从门外将自己带来的扁担挑了进来。

俩女抬头一看扁担,都有些发愣。

只见扁担上满满的挂了各种物资。

李原先将扁担上挂的各类肉食拿了下来。

对着大姐楚婉君说道。

“这些拿去,烧鹅与猪头肉本就是熟的。”

“去灶中热一下,然后切盘摆桌。”

“这块五花猪肉,用热水焯一下,去掉腥味。”

“合着葱姜切块煮熟,一会我要待客。”

姐姐忙起身应是,双手接过食材去屋内厨房处理。

李原转身又对妹妹小竹吩咐道。

“将我带来的酒,用碗分装,摆的好看些。”

妹妹小竹也忙接过酒壶去装酒。

将酒肉都交于姐妹俩处理。

李原又对她们说道。

“你们好好的准备迎夫宴。”

“为夫先去村口,办些事情。”

“一会回来在与你们叙话。”

说完李原便取了姐妹俩门口的户牌,向村口方向迈步走去。

看着自家夫君潇洒的背影。

姐妹俩感觉自己真的宛如梦中。

妹妹还在犯着花痴。

姐姐已然反应了过来。

“夫君的吩咐我们快去做。”

“一会那些乡老与村正来家中喝迎夫宴。”

“我们可别丢了夫君的脸面。”

妹妹也缓了过来,连忙点头称是。

正好此时灶上还温着火头。

俩姐妹忙将食材拿进厨房。

将猪头与烧鹅放入锅中温火。

一时间,厨房内满是肉食的鲜香。

李原之所以挑中这对姐妹。

自然还是他慧眼识珠这个能力的原因。

刚才他走到村东口。

就看见这院中两名女子身上显露着光芒。

李原知道,这是自己的异能告诉他。

这两名女子对于他来说价值最高。

更何况李原仔细看去。

姐姐婉君长的温婉秀美,妹妹小竹活泼灵动。

两个大小美女都长在他李原的审美上。

那这还犹豫啥。

于是李原直接叩门而入。

选了这对姐妹,为自己的女人。

拿着姐妹俩的户牌,李原来到村口。

此时那名矮胖的军堡校尉,正和老村正与兵户百长聊的投机。

李原走过来先躬身行礼,然后说道。

“兵户李原已选中村中东口,甲字第七户,楚家姐妹为妻。”

“这是户牌,请上官入册。”

听说这位郎君,选了村东口的楚家姐妹。

老村正与百长互相对视了一眼。

都是面露惊讶之色。

村正捻着胡须笑道。

“那真是恭喜这位郎君了,你选了楚家姐妹可算是赚大了。”

李原忙躬身施礼略有疑惑的问道。

“这是为何?还请村正为我解惑。”

老村正高伯,见李原非常有礼,心下满意。

便对他温声说道。

“我们东乡村,这次选出来顶户的人家。”

“大多都是半年前,在赤水河战死兵户的亲眷。”

“其中大多数都是寡户。”

“就是家中战死了男丁,需要官家新配一个男人入户顶门过日子。”

“但楚家姐妹却不是这种情形。”

“哦?”李原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楚家姐妹是共侍一夫的关系,男人战死才轮得到自己顶户,现在看不是这回事。

老村正继续说道。

“楚家姐妹,并未婚嫁过。”

“在赤水河战死的是他们家的父兄。”

“听说,他们的父亲,以前在大梁上京为官。”

“因为过于耿直得罪了上官。”

“卷入党争而被牵连,全家这才被流放到定州充入兵户。”

“一路流放坎坷,家人死的就剩下父兄姐妹四人。”

“到了定州,就分到我们东乡村,家兄为兵户,他们的父亲就为村中书吏。”

“家中有父兄养活,他们家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唉,只是去年赤水河大战,父兄随朝廷大军出征。”

“不想父子俩都战死在了前线。”

“失去父兄庇护,这对姐妹就一下成了孤女。”

“既是兵户亲眷,就得按兵户的规矩办。”

“于是这次被选中成了要被顶户的兵眷。”

“这位郎君,楚家姐妹俩可都是未嫁过人的黄花大闺女。”

“我说你占了大便宜,岂是说错了?”

说完,老村正看着李原面带笑容。

“居然是这样。”

李原自然也是满脸惊喜。

自己当兵户,以为能被分个寡女就不错了。

没想到,居然白捡了两个黄花大闺女,自己当然是占了大便宜。

听闻这话,跟在军堡都尉身后等着分媳妇的一众新兵户,各个都面露羡慕嫉妒之色。

大家都是来当兵户的。

怎么好事都让你小子给占了。

军堡都尉也是笑着摇摇头。

“如此好运,李郎君真是羡煞旁人啊。”

说完,便取来兵户名册,将李原的名字写入东乡村东口甲字七户户主的位置上。

他将户牌又交给了李原说道。

“恭喜李郎君了。”

“从现在起,你便是她们的夫君了。”

村正与百长也是点头祝贺。

李原赶忙躬身对着众人行了一个罗圈揖,口中客气的说道。

“在下已备下酒肉,一会请诸位家中小叙。”

军堡都尉,百长与村正都是满意的点头。

都尉与村正几人,还要继续主持剩下普通兵户的入户抽签。

其他兵户见李原得了两位黄花大闺女当媳妇。

早就已经急不可耐了。

纷纷催促都尉赶紧快点开始抽签。

李原见这里已经没他什么事。

便转身返回村内。

这里以后就是他将要生活的家了。

他要好好看看这座东乡村。

实话说,在李原看来,这座东乡村地理位置还算不错。

村寨南侧是一片小平原,大多都开垦成了农田,一条小河在中间流过。

村子北侧和西侧是连绵的群山。

东侧也有一条小河,但因为是旱季水流并不大,有些地方已经断流。

村寨中的人,大多都是面有菜色。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看来能吃饱的人并不多。


李原神态自然沉稳。

用手轻点两个瓷瓶说道。

“我这百花酿作价一瓶300钱。”

“而青原浆则是一瓶400钱。”

听闻此价,九娘和秦老都是倒吸了口凉气。

这个价格可是比现在市面上的酒价贵了七八倍不止。

不过秦老和九娘一思量。

这两种酒确实比市面上一般酒要好上许多。

那些常来的酒客绝对是肯花这笔钱的。

想通了这一点,两人都是微微点头。

“好,这价格,就依小郎君。”

“不过吗,我们还是有个要求。”

李原马上一伸手,阻止了他们继续说下去。

李原当然知道他们要说什么,自然就是这酒的独家垄断经营权。

他可不打算这么轻易就让出垄断权。

但也不能不给秦老面子,于是说道。

“我酒坊每月优先供给醉香居,百花酿和青原浆各二百瓶。”

“此外秦老那里我也是一样。我新酿的酒先送到秦老的酒行。”

“我的酒坊产量有限,目前也只能做到如此。”

“二位看如何。”

李原的酒优先提供给二人。

已经算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秦老与九娘互相对望了一眼,觉得可以接受。

交易很快达成,李原带来的百花酿150瓶,青原浆168瓶。

全部交易给了醉香居的九娘和秦老的酒行。

至于他们怎么分李原就不管了。

这次交易,李原足足拿到了一百一十二贯钱。

刨去成本获利可达百贯之多。

这可是妥妥的暴利。

看着远去的李原。

九娘和秦宏白互相对视了一眼。

“秦老,这酒我们怎么分啊?”

秦老捻了一下胡须说道。

“我喜欢这青原浆,入口如吞火,喝着很舒服,这个就多分我一些吧。”

九娘点点头。

“也好,我对这百花酿着实喜欢,喝着有股果香。”

“莫不是真用百花酿的。”

“那百花酿我就多拿一些吧。”

不提这两人如何分酒。

李原带着四名手下离开了醉香居。

出了酒楼,李原先去了趟青原县城的车马行。

与九娘和秦老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

这以后往县城送酒采买粮食,必然需要交通工具。

总不能次次都雇佣车夫吧。

所以现在买辆马车已经是刚需了。

到了车马行,发现马车和马却是分开卖的。

一匹马根据品相,从十几贯的劣马到七八十贯的良马都有。

而做工结实的马车,一辆也得八九贯钱以上。

最后李原花了二十贯买了一匹驽马,又花十贯配了一辆车。

最终一共三十贯,凑齐了一辆马车。

车夫倒是好办,他手下的姜平和福叔都会赶车。

这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买完马车,又去了趟粮米行。

这一次李原要买的是高粱。

如果说酿酒什么粮食最好,凭借后世的经验,李原知道那当然是高粱。

问了几家粮行,青原县高粱的价格比大米略低、算是杂粮的一种。

于是李原买了六石的高粱,又买了三石的粟米。

不是李原不想买更多的粮食,而是新买马车的载重极限也就是千斤左右。

大约就是九石粮食,他还不想一次就把马累坏了。

在城中又买了一些杂货。

李原便带着几名手下,赶着马车返回了东乡村。

回到酒坊,每名手下各分了两斗粟米,一百文钱当做今日的辛苦费。

四人都是扛着粮袋揣着铜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李原先是将酒坊的事情安排一番。

现在手头资金充足,他准备从明日起改用高粱,酿造一批品质更高的酒。


在督军府官吏的鞭打喝骂之下。

这些刚招募来的几百名男丁,在校场中被排成了数排。

每一排前面都有几名校尉负责考较。

兵户选丁最重要的就是考校力气。

这也是非常合理的。

当兵户总要上阵杀敌,力气小轮不起刀枪可不行。

在每排的前面,都摆了几个分量不一的石锁。

从一百斤到三百斤不等。

男丁能举起一百斤的石锁,就算作合格,可以当兵户辅兵。

若能举起二百斤,那就算是上等,就可以选拔为兵户正丁。

而三百斤的石锁,一般很少有人能举的起来。

但如果真有人能举起三百斤的石锁。

按照督军府选兵户的规矩,不但此人有重赏,还可以直接拔擢为兵户伍长。

在分户之时,更是有田宅妻女优先选择的权利。

对于常年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庄稼汉来说。

举起百斤石锁并不算太难。

而二百斤石锁要举起来,则是需要身强体壮,还要有一定的功夫底子才成。

要举起三百斤的石锁,那也只能说此人是天生神力。

李原这一排,前面的十几名男子,大多都只是举起百斤石锁而已。

能举起二百斤石锁的只有三人。

一旁督军府的官吏则是眉头紧锁。

心想这批男丁真是不成器。

能成为正丁的人,居然只有这么少。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些男丁,现在可是荒年。

此时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

几乎家家都缺粮。

这些男丁平日里只能靠野菜米糠糊口。

根本吃不饱肚子。

再好的身体底子,肚子里没粮,也就不可能有足够的体力。

不过好在李原从李家村出发时,兄长给他的包袱里塞了不少杂粮饼子。

他至少是能吃饱的。

这就比别人占了体力优势。

轮到李原考较的时候。

他根本没有去看一百斤的石锁。

而是直接走到二百斤的石锁面前。

双手抓住石锁的把手一用力。

石锁就被他稳稳的举了起来。

甚至还在原地走了十几步。

一旁的督军府官吏看到此场景,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终于又选到了一名兵户正丁。

放下石锁,李原有些意犹未尽。

又伸手抓住了一旁的三百斤石锁。

周围的男丁和官吏都是一愣。

难道这名少年这是要试试三百斤石锁吗?

今天选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人敢去挑战举三百斤的石锁。

他是想做第一个吗?

他们想的没错。

只见李原两脚弓步站稳,发了一声喊。

双臂发力,三百斤的石锁就稳稳的离开了地面。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李原将石锁缓缓的举过头顶。

然后居然又迈步走了几步。

在一旁监督的官吏瞬间面露惊喜之色。

自己这一队能选出一名天生神力的兵户,按规矩那也是有奖励的。

这真是老天爷开眼,天降好运。

而在高台上监督选丁的督军府的都尉大人。

也是面露惊讶的看着这边。

今日选丁居然出现了一名力士。

这可真是值得庆贺的好事。

李原又坚持了一阵,然后缓缓放下石锁。

马上便有都尉身边的小厮跑过来对他喊道。

“你跟我走,都尉大人要对你亲自考较。”

听说督军府的都尉大人要亲自考校这个人,周围众人都纷纷侧目。

李原倒也不怯场,拍打了几下身上的灰尘,便随着小厮向校场高台处走去。

这名都尉是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眼神犀利如炬。

李原走上前来不卑不亢,拱手行礼。

“青原村李原,拜见上官大人。”

都尉眼神在李原身上来回扫视,似乎想把这个年轻人的底细看透。

因为此人与征调来的普通庄稼汉,从气质上看颇为不同。

那种昂扬自信的气度,是压都压不住的。

都尉心中一动,忽然问道。

“你,难道是读过书?”

李原拱手回答。

“是,自幼曾读过几日私塾。”

都尉点头恍然。

难怪看他气质不俗,原来是读过书的人。

其实李原的原主家贫,并没有正式读过书,但现在的李原可是正经的大学毕业。

如果换作大梁朝的标准,绝对可以算是饱读诗书。

李原说自己读过几日私塾,已经算是很自谦了。

更何况这种事,又不会真的有人去查,说便说了。

都尉又问道。

“我看你力气不小,可还习得其他武艺?”

对于都尉来说,兵户读过书会写字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能有本事上阵杀敌才行。

李原拱手答道。

“在下自幼练过刀盾长枪,也会弓射之术。”

都尉眼神明显一亮。

他转身对身后的小厮喊道。

“去!给他取一杆长枪来。”

不多时,李原从小厮手中接过一杆长枪。

便在这位都尉面前,练了一段六合枪。

这枪法,就是李原这位原主的本事了。

这位李家村的李原,自幼就力大无穷,而且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

9岁时,跟随村中一名从军中退役的老卒练过一阵武艺。

那名老卒曾是在边军中教授士卒习武的教头。

膝下无儿无女,李原便拜这位老卒为师。

老卒见他聪明懂事,对他又极为孝敬。

便将这一身的本事倾囊相授。

教授了李原三十六路六合枪,以及刀盾弓箭的本事。

李原一出手,只是舞动了几个枪花。

都尉就不由得出声赞叹。

这名年轻人的枪术,绝对是经过高人的指点。

大枪的套路没有任何花拳绣腿,都是适合在战场上使用的大开大合之术。

李原又是年轻气壮,一杆大枪在手中舞的虎虎生风。

练过大枪,小厮又取来弓箭。

李原在五十步连发三箭,全部命中草靶的要害之处。

看的都尉不由得连连点头。

下午申时,督军府兵户选丁完毕。

此次选丁,共选出正丁五十三人,辅丁二百七十人。

那三百斤重的石锁,李原举起后,也有其他人想来试试。

但能如李原这般举起来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而且单论武艺,李原也是这群人中的魁首。

不出意外的,李原成了此次选丁的甲首,也就是选丁第一名。

按照督军府的规定。

李原直接被擢升为兵户伍长。

都尉拿来一块乌黑的腰牌交于李原。

只见上面写着西河堡,东乡村正丁兵户伍长,李原

至此李原从一名普通的农户,入了大梁的兵籍,成了一名兵户伍长。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