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生顺序,李治在李承乾和李泰的后面。
论能力,李治文不如李泰,武不如李承乾。
论功劳,李承乾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帮李世民理政期间,从未犯过大错,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光是态度,满朝文武便无不称赞!
至于李泰,一心修书,闻名后世的《括地志》就是李泰编撰的,书成之日,李世民龙颜大悦,赏赐的东西几乎要堆满整个魏王府。
既如此,李承乾和李泰服谁也不可能服李治啊!
要是服了,他们这一生,岂不是都在给李治做嫁衣?
即便李世民是君王,是父亲,明知李治不配还要硬扶,在太子和魏王这也行不通。
依附太子和魏王的人亦是,比如此刻看着魏王泣不成声的杜楚客和韦挺,相视一望下,皆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一抹锋芒。
“殿下,事已至此,只能冒险了!”
此话一出,李泰虽然没继续哭,可肥胖的脸蛋却是一颤:
“冒险?杀……杀稚奴吗?”
杜楚客摇了摇头:
“不,那根本不管用。”
“陛下的心思实在不可测,即便他允许晋王早朝旁听,也不代表陛下就要立晋王为太子。”
“在臣看来,陛下只是想给他,想给我们大唐,多提供一个选择。”
“所以,未来已不可见,不管是太子仍居东宫,还是晋王后来居上,或者殿下得偿所愿,都有可能发生。”
说到这,见李泰双眼一亮,杜楚客立马看了一眼身旁的韦挺,韦挺心领神会,当即接口道:
“不过,殿下需要明白,这三种可能,最后一种是最低的。”
李泰眉头一皱,第一时间不想承认,可当他转念一想,却只能无奈点头:
“是啊,你们说的没错,父皇要是舍得废太子,我也不可能等到现在了。”
“而稚奴,呵~有舅舅相助,自是比我更有希望了。”
还是那个道理,晋王早朝旁听不可怕,但加上韦氏从齐王府探来的消息,即长孙无忌支持晋王,就很可怕了。
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李治之所以是唐高宗,就是有长孙无忌这个好舅舅帮忙。
可现在,不好意思,局势已经被李佑搅浑了。
因为李治初露峥嵘时,李承乾已经被废,李泰也已被李世民看清。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无忌的相助,就是鼎定乾坤。
可贞观十七年,李治出来的太早了,被李承乾和李泰看到的太早了。
那个小时候只会跟在两人屁股后头喊哥哥抱抱的稚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敌人,不共戴天的敌人!
于是,李泰也开始失控了。
“直说吧,怎么冒险?”
兹事体大,杜楚客和韦挺不能不小心:
“殿下真的明白冒险的意思吗?”
“不就是谋反吗?”
李泰双眼微眯,死死的盯着杜楚客和韦挺,彰显着自己的决心:
“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意思?”
“但你们说得对啊,除了这个,我还有什么机会得到天下呢?”
“稚奴死了,太子仍旧是太子,太子废了,下一个太子也只可能是稚奴,既如此,只能把他们都除掉了。”
“就算输了也无所谓,反正我不好过,所有人都别想好过,包括……父皇!”
杜楚客和韦挺听到李泰此言,心中一凛的同时,也如释重负了。
身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李泰对李世民的感情自然是深厚的。
可所谓谋反,最先舍弃的必然是父子之情,毕竟反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嘛!
所以李泰要是还留恋父子之情,这个险就不能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