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应聘剧组搞剪辑,被骗缅北做电诈抖音热门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城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应聘剧组搞剪辑,被骗缅北做电诈抖音热门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尽管我只负责剪辑工作,但这整个过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每天,我都能通过屏幕看到那些被骗的人的痛苦与无奈。
在这个大机器的运转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无法跳脱,也没有任何选择。
3
那天晚上,我在国内的一个剪辑师交流群里,像往常一样翻看群消息,寻找些许工作机会。群里偶尔会发布一些影视项目的招聘信息,大部分都是些小制作和短期合同,但总有那么一两条消息看起来格外吸引人。
其中一条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诚聘跟组剪辑师,薪资待遇从优,包吃住,项目多,发展前景广阔。”虽然文案有些简单,但让我感到不太一样的是,招聘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像平常那样写明公司名称,只有一个简单的联系方式:一个加微信的二维码。直接跳过了公司名称和项目细节,只用“发展前景广阔”这几个字吸引眼球。
我心想,这种方式可能是为了保护公司隐私,毕竟现在行业内竞争激烈,不少公司也会采取这种手段。我没有多想,直接加了对方的微信。几分钟后,一个自称“招聘经理”的人添加了我。
“你好,看到你对跟组剪辑有兴趣,我们公司有个急需的人手,项目是长期的,前期会提供一定的培训,工作地点在国外。你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我下意识地觉得有点不太对劲,毕竟从来没听过这么简单直接的招聘流程,连个面试都省了。不过,作为一个刚踏入行业不久的新人,我还是忍不住心动了。按理说,国内这个行业压力太大,能接到国外的工作机会,薪资待遇应该不会差。更何况,“项目多,发展前景广阔”这样的词总是能勾起人无限的期待。
我问了些细节,招聘经理发来了一份简短的项目介绍,称这将是一个“高端视频剪辑项目”,包括广告制作和宣传片编辑。项目的客户是“知名企业”,内容会涉及到金融、科技等热门领域。听起来不算复杂,但似乎又充满了诱惑。
接下来对方的回复更让我心动:“我们提
自己逃脱的机会。
招聘经理走进房间,表情冷漠,眼神锐利。他没有浪费时间,直接递给我一份新的工作任务:“这是你今天的工作,按照要求完成,如果有问题,直接找我。”
我接过文件,心中涌动的不安和焦虑愈发明显。任务内容依旧是剪辑那些引导性强的广告视频,但我的眼中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工作,而是更加沉重的枷锁。每一秒钟的等待,都在逼迫我走向一个无法回头的深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想要逃脱的机会越来越少,每天的工作就像在无形中绑住了我的双手。而每当我试图寻求帮助,周围的同事们都沉默不语,仿佛这个地方已经让他们彻底丧失了勇气。
6
那晚,我躺在床上,脑袋里不断回想着李明的话——“这里是个死地,想走也不容易。”尽管我表面上强作镇定,但内心的恐惧早已悄然蔓延。我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像个傀儡一样被牵着走。我必须想办法逃离这个地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要逃脱,首先必须了解这里的运作方式。招聘经理显然不容许任何人有一丝松懈和反叛,而周围那些同事,似乎都被这个环境磨灭了斗志。他们对这个地方的“规矩”熟悉得很,但也正是这种熟悉让他们变得麻木,对任何离开的念头都无动于衷。
那天晚上,我决定开始主动了解这个地方的运作。为了避免引起他人怀疑,我小心翼翼地避免和任何人产生太多的交流,只是暗中观察。
我注意到,除了我们这些被“招募”的外部人员,里面还有一些本地人,他们的工作似乎更加神秘。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待在一个封闭的区域里,时不时有人进去,出来后脸色沉重。这让我更加确定,这里并非一个单纯的工作地点。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个走进去的人都被困住,直到再也没有力气挣扎。
于是,我开始通过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试图了解这里的工作流程。每天的任务安排几乎是固定的,工作内容也都类似,都是那些充满诱导性广
,提醒我注意“工作表现”。他言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仿佛早就知道我内心的挣扎。
“你要明白,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很多时候,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工作,你要尽快适应,记住自己的职责,不要太过多想。”他的语气冷淡,甚至带着一丝威胁。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已经被彻底卷入了一个复杂而危险的网络。我开始明白,这个所谓的“高薪工作”,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我,已经无法轻易脱身。
[5]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回荡着招聘经理的话语:“你要尽快适应,记住自己的职责,不要太过多想。”那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像一根针一样扎进了我的心。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的内心逐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和压迫。
第二天,我被要求继续工作,依旧是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剪辑那些内容不明的视频。每一段视频都充满了虚假的诱导信息,广告内容更是荒诞不经。我开始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只会机械地进行剪辑,但心底的不安和恐惧却越来越强烈。
在这期间,我偶尔会遇到几个同事,他们的眼神和行为总是充满了某种不安。有些人甚至会偷偷交换信息,低声讨论着“怎么离开”这个地方。每当我听到这些话语时,内心的警钟都会大作,感觉自己真的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一天晚上,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找那个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李明。他是我唯一能找到的,似乎比较信任的人。他低着头看着手机,时不时地还会朝四周看一眼,显得非常小心翼翼。看到我走过来,他的眼神瞬间警觉起来,仿佛害怕被人看到。
“怎么了?”我轻声问他。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你别太想太多,这里是个死地,想走也不容易。昨天晚上,我听说有个新人偷偷打算逃跑,结果被发现了,今天早上就被带走了。”他咬着嘴唇,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我劝你别做傻事,除非你有办法找到人帮你,不然就乖乖待着,别惹
1
前一阵,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被骗进了缅北。听说他是某个大企业的高管,家里关系复杂,根本不是什么普通人。事情开始的时候,没人太在意,只当是一起常见的电诈案件,毕竟,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可问题在于,这次被骗的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一个能在外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角色。
没过多久,这个高管的亲属开始了广泛的宣传。亲戚朋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甚至找到了几家新闻机构进行曝光。很快,整个事件变成了公众讨论的焦点,舆论开始猛烈地发酵。从国内到国外,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这个“被困缅北的企业高管”事件,政府、警方、甚至一些上层人物都开始介入其中。
在这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我们的领导终于按捺不住了,决定放人。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说明或道歉,只是通过一些内部操作,把那个人悄无声息地送了回去。事情的真相没人提起,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风波——国内的势力太强大了,谁也不敢把事情闹得更大。
那天晚上,领导亲自给我们开会,周围站着一排带枪的守卫,所有人都沉默了,他说:“你们注意点,不要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2
电诈集团的运作和外界想象中的混乱完全不同,这里有着严格的分工与运作流程。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协作无缝衔接,而我作为剪辑人员,只不过是这庞大机器中的一颗微小齿轮。
1. 客户服务部: 这个部门看似与其他部门无关,却是电诈集团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社交工程手段,获取潜在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是通过一些假的投资平台和虚假广告吸引他们的注意。每一单诈骗的目标都经过精心挑选,客户服务部会确保这些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且容易上当。他们不仅要追踪潜在目标的社交网络,还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接触。
2. 内容创作部: 这里是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制作各种虚假的宣传片、投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