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两人开始频繁地交流,从诗词歌赋到治国理政,无话不谈。苏瑶发现,楚逸辰虽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实则心怀天下,对大楚的现状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改变的决心。
这日,楚逸辰收到封地传来的消息,说是当地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楚逸辰眉头紧皱,心急如焚。苏瑶见状,主动提出与他一同前往封地,看看能否帮上忙。
两人快马加鞭,赶到了楚逸辰的封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痛心不已,土地干裂,庄稼枯黄,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苏瑶深知,解决眼前的困境刻不容缓。
她凭借着现代的农业知识,开始四处寻找水源。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探寻后,终于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一条干涸的河道,她推测地下应该有水源。于是,她指挥百姓们开始挖掘,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一股清泉终于涌出地面。
有了水源,苏瑶又指导百姓们修建灌溉渠道,将水引到田间。同时,她还教百姓们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如红薯、土豆等,这些作物产量高,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在苏瑶的带领下,百姓们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生产自救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封地的情况逐渐好转,庄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楚逸辰看着忙碌的苏瑶,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他从未想过,一个女子竟能有如此的智慧和勇气。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苏瑶日夜相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苏瑶和楚逸辰漫步在田间小道上。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苏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楚逸辰看着苏瑶,眼中满是温柔:“瑶儿,多亏了你,封地的百姓才能度过这场灾难。”
苏瑶转过头,看着楚逸辰,轻声说道:“殿下,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百姓们受苦,我也于心不忍。而且,我希望能为殿下实现心中的抱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楚逸辰轻轻握住苏瑶的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