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退位让贤小说朱允熥朱允炆》,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日在朝堂上出手打了舅姥爷,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救他。”“可舅姥爷心中却未必会体验我。”“今儿要是真打了你,我心里也不忍,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亲舅舅啊。”“这世上哪有外甥打舅舅的道理呢?”“可我若是不打你,皇爷爷便会以为,是我鼓动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出来站队,威胁朝廷。”“那我可就是死路一条了!”“储君之位,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我。”常升忙道:“不会啊,你公开争储君之位,陛下不也没有惩罚你吗?”朱允熥摇头道:“那不一样。”“我向皇爷爷讨要,给与不给,都在皇爷爷一念之间。”“皇爷爷想给,那便给;不想给,那就不给。”“结果如何,最终都是他老人家乾纲独断。”“可你们站出来,为我摇旗呐喊,性质就大不相同了。”“大明江山,到底是你们做主,...
《退位让贤小说朱允熥朱允炆》精彩片段
”
“那日在朝堂上出手打了舅姥爷,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救他。”
“可舅姥爷心中却未必会体验我。”
“今儿要是真打了你,我心里也不忍,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亲舅舅啊。”
“这世上哪有外甥打舅舅的道理呢?”
“可我若是不打你,皇爷爷便会以为,是我鼓动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出来站队,威胁朝廷。”
“那我可就是死路一条了!”
“储君之位,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我。”
常升忙道:“不会啊,你公开争储君之位,陛下不也没有惩罚你吗?”
朱允熥摇头道:“那不一样。”
“我向皇爷爷讨要,给与不给,都在皇爷爷一念之间。”
“皇爷爷想给,那便给;不想给,那就不给。”
“结果如何,最终都是他老人家乾纲独断。”
“可你们站出来,为我摇旗呐喊,性质就大不相同了。”
“大明江山,到底是你们做主,还是皇爷爷做主?”
“是由你们决定拥护谁为储君,还是由皇爷爷决定立谁为储君呢?”
常升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但一转念,又不解道:“可此事是咱们做的,跟你没关系啊。”
“更何况,咱们其实也没有要威胁陛下的意思,也万万不敢啊!”
“怎么和我没关系呢?”朱允熥道:“不是我做的,那就是我不能驾驭你们,将你们约束好。”
“比如你直呼二哥的姓名,不尊献王殿下。在皇爷爷的眼中,要么是我不尊敬兄长。”
“要么,就是我管不了你,管不了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
“皇爷爷就不可能将大明江山托付于我。”
常升恍然大悟,跳了起来道:“有道理!”
“咱大明江山的继承者,必须有足够的威望,一言既出,千军万马,无不听从。”
“你的威望确实不足。”
他拍了拍脑袋,道:“你是想借给舅舅打板子的名义,树立起自己在勋贵子弟和军队将领中的威望吗?”
“好主意!”常升翘起大姆指,道:“陛下若是看到咱们勋贵子弟和军中武将,都对你心服口服,唯命是从,必定会认为你才是最适合继承大明江山的人。”
“那就拿我来开刀吧!”
常升撩起衣服,直接趴在地上。
“打吧,舅舅屁股上肉厚,还挨得住!”
朱允熥一怔,连忙走过去问道:“舅舅,你真没事吧。”
常升一脸无畏:“没事,男子汉大丈夫,区区一顿板子,算得了什么。”
“你尽管令人打,我保证不哼一声。”
“只要能提高你的威望,帮助你夺得储君之位,舅舅吃点苦,受点罪,又有何妨?”
朱允熥露出感动无比的模样,道:“舅舅对我真好。”
“不过,今日你可不仅要挨板子,还得受训斥,以后还必须按我今日说的办。”
“那是自然。”常升道:“我今天挨打,就是为了让那群勋贵子弟和军中将领,日后都对你言听令从。你再吩咐几件事,我带头做遵从。
”
“你有顾虑,在所难免。”
朱允熥又倒了一杯酒,举起酒杯,站了起来,道:“饮下此杯,从此你便是本王的老师,我们师生一体,同进共退,荣辱与共。”
杨士奇看着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他席地跪下,道:“草民杨士奇,得殿下知遇之恩,愿从此为殿下效命,同进共退,荣辱与共,生死相随。此誓圣人听之,日月为证,皇天后土共鉴!”
朱允熥嘴角边笑意浮起,将他扶了起来,弯腰深深一拜。
“学生朱允熥,拜见先生!”
两人四目相视,哈哈大笑!
拜完师,氛围顿时轻松了许多。
两人又一起坐下饮酒聊天。
杨士奇笑道:“若我刚才真的拒绝殿下,殿下又会如何呢?”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笑道:“以你的处境,你绝无任何理由拒绝。”
他吃了一口菜,才补充道:“皇爷爷早就有旨,士大夫不为朝廷所用,当杀头抄家!”
“本王以为,皇爷爷圣明。本王身为皇孙,当秉承他老人家的意志。”
杨士奇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
随即大笑了起来。
两人又一起接着喝酒吃菜。
酒过三巡,杨士奇道:“殿下如今的处境,委实不太妙。”
“我虽然不在朝中做官,却也于近日听到市井流言,皆是说陛下当立殿下为储君,如此方能天下太平之类的,其背后的用意,可想而知。”
朱允熥点头道:“今日来的时候,本王亦在外面听到了,先生对此有何见解,可有解决之法?”
杨士奇摇头,道:“对方在暗,我们在明。此事倒也不用急于一时,先暗中调查即可。”
朱允熥道:“本王已经吩咐舅舅开国公去调查了。”
“不过,以他办事的能力,多半是不行的。”
“只能做为一着明棋,吸引对方的注意,再派人暗中调查。”
杨士奇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此甚为稳妥,殿下做得不错。”
接着,他又道:“殿下眼下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恰恰就在殿下的舅舅开国公,舅姥爷凉国公等人身上。”
“不过,我之前并不在朝中,不清楚其中细节,还望殿下将从那日朝中请立储君之后的事,全部一一告知,我才能帮殿下参谋分析一二。”
做了朱允熥的老师,杨士奇立即便负起责来。
“你说得不错,本王的舅姥爷,实在令人头痛得很。”
朱允熥便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部讲述了一遍。
这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要用杨士奇,自然就不能再瞒着。
说完,朱允熥又问道:“眼下最为难的,就是四叔出的这个难题了,先生可有办法?”
杨士奇笑道:“他用的是阳谋。”
“你无论如何做,都不行,都会中他的招。”
“确实厉害!”
“看来,燕王殿下身边,也有高人指点啊!”
朱允熥恨恨骂道:“不用猜,这等毒计,必定是那个叫道衍的妖僧想出来的。
”
方孝孺道:“此子行事孟浪,大逆不道,心思却极为聪敏,颇有才学,要不然,也写不出那等诗词文章。”
“不过,一个人若是心术不正,德行不修,就算再有才学,又有何用?反而为祸更大!”
“献王殿下,您与他虽有兄弟之情,但皇家无私,天下为公,殿下对他可不能念半分私情。”
“他公然站出来,与殿下争夺储君之位,殿下便不该再视他兄弟,而该视其为仇寇。”
“他今日在陛下面前,举荐我做殿下的老师,亦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
“我心坦荡,绝不会因为他的举荐而因私废公,殿下也万不可对他存半分仁义之心。”
朱允炆站了起来,深深一拜,道:“先生教诲得极是。”
“我心里亦是有数的。”
“自那日他在大殿上请求立自己为储君,我与他的兄弟情谊,便已彻底断绝。”
“只是皇爷爷不愿看到我们兄弟反目成仇,我身为长子,还要做出温良谦恭的样子,好让皇爷爷开心。”
“这才与他虚与委蛇。”
方孝孺轻轻点头,赞道:“献王殿下年纪轻轻,便有这般心性,却是有天子风范!”
“大明江山,就该由献王殿下来继承。”
他话锋一转,道:“陛下诸皇子年岁已长,不少人又长年在外掌兵,如秦王,晋王、燕王等,皆不是易与之辈。”
“其他的皇子,对大位也未必完全没有想法。”
“储君之位一日不定,众皇子便都会有觑觎之心。”
“再加上殿下和吴王,众多皇子皇孙争锋,必然导致朝纲不稳。”
“依我之见,陛下不会让储君之位久悬不决。”
“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三五个月,储君之位,就会确定。”
“而现在,则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方孝孺分析道:“陛下让蒋瓛去试探吴王,便是对他还不信任。”
“我等正好可以在这上面大作文章。”
朱允炆坐着的身体稍稍前倾,语气急促地问道:“该如何行事?”
“明暗两条线!”
方孝孺道:“明面上,咱们可以令人大造声势,鼓吹吴王殿下乃真龙转世,合该继承大位。”
“他吴王不是当着朝堂众官员的面,公然索要大明江山吗?”
“咱们跟着起哄,他也不能拒绝吧?”
“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如此一来,不止是咱们,就连秦王,晋王,燕王等诸位皇子,也会将矛头一齐对准他。”
“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方孝孺冷冷笑着:“暗地里,咱们可以悄悄搜集吴王违法犯罪,乃至其勾结凉国公、开国公等武将,意图谋反的证据。”
“只要咱们有心,一定能找出蛛丝马迹。”
“就算是真没有,咱们也可以造出来。”
“再将证据暗中呈送到陛下案前。”
“如此一明一暗,大事可定!”
黄子澄拍掌,赞道:“索闻方先生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有此一明一暗,两头行事,何愁大事不成?”
但袁珙却坚定无比,直言“以我的相术,绝不会看错”。
……
后来,朱棣又多次试探,考验,袁珙都看得极准,这才让朱棣相信了他出神入化的相术。
今日来朱允熥府上拜访,便特意将袁珙也带了来。
看面相测朱允熥的深浅,虽不见得一定准确,或许也能参考一二。
听到朱棣发问,袁珙却是苦笑着摇头。
“我这一生,相人无数,却从不曾见过似他这般面相之人。”
朱棣一惊,忙道:“莫非他真有天子之相?”
袁珙轻轻摇头,道:“看不出,看不出!”
“请燕王殿下恕罪,他的面相,草民看不出来。”
“奇怪,奇怪,真是奇怪!”
“按理来说,世间就不该有这般面相的人。”
“他本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
朱棣与姚广孝对视一眼,皆默然不语。
“阿弥陀佛!”
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道:“世间奇人不计其数,总有不能看透之人,也无须小惊大怪。”
朱棣点头道:“是了,我这个侄子,倒真是一大奇人。”
“要不然,也做不出在朝堂上公然向皇帝索要储君之位,索要大明江山这等千古未闻的奇事。”
“却不知道,咱们此次的手段,对他能否有效?”
“他真的会听信我的话,去对付蓝玉吗?”
回想起刚才与朱允熥见面时的种种,朱棣也不由得暗暗称赞。
朱允熥的言谈举止,较之寻常十几岁的少年,却是要聪慧太多。
以前一直将他忽略了。
“这是阳谋!”
姚广孝笑道:“殿下将陛下要对付蓝玉的消息告诉他,再请他一起铲除蓝玉,他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进退皆不行。”
“若他真的帮着殿下,一起铲除蓝玉,那便是自断其臂。”
“没有蓝玉、常升等一干军中将领和勋贵子弟的支持,他在朝中便再无任何势力,独木难撑。”
“大位之争,从此与他无缘!”
说什么只要铲除了蓝玉,老朱就会封他为皇太孙,那当然是骗人的鬼话。
老朱确实是忌惮以蓝玉为首的外戚武将勋贵势力过大。
但这不等于他要立一个没有任何人支持的储君。
权力从来就不是天生的。
大义名分能起很大的作用,却不能决定一切。
所以,当老朱准备让朱标继位的时候,就要帮朱标培养一整套嫡系人马。
若他要培养其他继承人,也会同样如此。
孤家寡人,没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人马,掌控不了大明江山!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统治慢慢深入人心,以后的继承人便不再需要。
但至少,对于一个初创的王朝而言,还不行!
朱允炆有文官集团的支持。
朱允熥的根系,自然就是武将与勋贵们了。
自断根系,又如何还能执掌大明江山呢?
“就算他识破了殿下的用意,也无关紧要。”
“殿下已经将陛下有意收拾蓝玉的消息,透露给他。”
“若他再将消息告诉蓝玉,那便是包庇亲戚,违抗圣意。
今日朱允熥因为进献了滚筒式油印机而讨到了皇爷爷的欢心,可自己得了这么一个好老师,也不吃亏。
朱允炆心中美滋滋的,对方孝孺也显得格外尊敬。
进府之后,黄子澄闻讯,亦前来迎接。
三人寒暄了一番,方到室内坐定。
朱允炆拜道:“日后还望先生多多教我。”
方孝孺回礼,道:“我如今既被陛下封了翰林院学士,做了殿下的老师,自然会竭尽全力辅佐殿下。”
“献王殿下乃皇长孙,将来必定登临大宝,执掌大明江山。”
“我辅佐殿下,便是辅佐大明未来的天子。”
朱允炆对这些言语极为受用,心中高兴,又道:“如今三弟极受皇爷爷宠爱,今日又得了赏赐。”
“皇爷爷将我们两人各自封王,再加上各位叔叔们,皆滯留在京中,未曾返回封地,未来如何,还不好说啊!”
方孝孺却是摇头,道:“不然。”
“陛下既然将殿下兄弟两人尽皆封王,那储君之位,便只会从你们两人当中选择。”
“秦王、晋王、燕王等人,他们或许心中有野望,意图争夺大位。”
“但只要陛下还活着,他们便翻不了天。”
“依我之见,殿下所要担心的,只有吴王一人而已。”
黄子澄也在一旁附和:“方先生所言,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却不知方先生有没有法子,助献王殿下夺得储君之位,安定大明江山?”
方孝孺闻言,摸了摸胡须,沉吟不语。
许久,方道:“我听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近日被陛下降旨,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可有此事?”
他此前虽没有做官,但其在文人中声望高,结交的朋友也多。
蒋瓛被罚了三个月俸禄,此事知晓的人并不多。
可再怎么隐秘,却也不可能瞒过负责发放俸禄的户部。
毕竟,事情要由户部经手去办。
户部又皆由文官们把持着,消息也就传到了方孝孺的耳中。
“确有此事!”
朱允炆点头道:“我听皇爷爷身边的公公说,蒋瓛欲拜入三弟门下,还鼓动其与凉国公等武将勾结,行不轨之事……后来被三弟拒绝并告发,皇爷爷才因此而惩罚他。”
方孝孺笑道:“若蒋瓛真有这个念头,那依陛下的脾气秉性,早就将他千刀万剐了,怎么可能到现在还留着他,仅仅不痛不痒的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呢?”
朱允炆和黄子澄对视一眼,道:“先生果然明察秋毫,学生与黄先生亦是这般认为。”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乃是皇爷爷最倚重的亲信。”
“若他真对皇爷爷怀有二心,皇爷爷又岂能容他?”
“想来他所谓的投效三弟门下,不过是奉旨试探而已。”
方孝孺微微颌首,道:“不错!”
“吴王在朝堂上公开索要储君之位,陛下又岂能对他完全没有任何疑心?”
“用蒋瓛去试他,也就顺理成章了。”
黄子澄扼腕叹息:“可惜吴王警觉万分,并没有试出什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