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集中在她身上。
她试图挤出一丝笑容:“不是的,我只是觉得这些安排都可以接受……”
“接受?”领导的眉头挑了一下,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可公司要的是一个能主动解决问题的人,不是一个永远都无所谓的人。”
话音刚落,会议室一片寂静,甚至有人开始低头假装看笔记,避免和沈清对视。
“随便”的标签,埋葬了机会
沈清知道,自己在公司里的存在感一向不高。
分配任务时,她总是说“没问题”;调岗时,她是第一个说“我可以”;甚至加班时,她也从不抱怨,总是笑着说“随便安排”。
她本以为,这种姿态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同事好员工”,结果她得到的是什么?
是无穷无尽的琐碎任务;是项目分配时永远被忽略的核心职位;是领导在谈到团队未来时,直接将她排除在外的冷漠。
“随便”的人,从来都没有资格被尊重。
一次任务分配的屈辱
一个月前,沈清主动争取了一个重要项目。她以为自己会是这次负责方案设计的核心人物,结果却在项目启动会上,被无情地“调剂”到了最边缘的执行岗位。
“领导,”她终于忍不住问,“为什么不给我更多的任务?”
领导冷冷地回答:“你这么随和,分到哪里不都一样吗?”
沈清听到这话时,心里像是被狠狠撕裂了一下。
“随和”?这是她一直以来自认为的优点啊! 可现在,她才意识到,这在领导眼里,不过是“没主见”的代名词。
“随便”是躲避责任的借口?
沈清开始反思,她不是没意见,只是不敢表达。
每次她觉得工作量不合理时,总是想着“忍忍就好”;每次被抢功劳,她都说服自己“下次再争”;每次想要一个更重要的机会,她都觉得“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可是,结果呢?
她的“随便”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