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

昆吾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嘱咐完,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大伴,赐座!”“奴婢叩谢陛下!”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5-01-10 18: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嘱咐完,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大伴,赐座!”“奴婢叩谢陛下!”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精彩片段


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

嘱咐完,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

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

“大伴,赐座!”

“奴婢叩谢陛下!”

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

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

“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

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

“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聚集了近六千人。”

“这些人中,骨干力量是叛卒、响马、驿卒、逃卒,约占了一成,余者皆是饥民、难民。”

“其余各处,都是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这一刻,崇祯脸色终于变了,他知道严重,但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

这些人合在一起接近两万人了,即便大部分是难民,两万人也足够府军喝一壶了。

况且,现在内地的府军战斗力真的能扛的住吗?

“方稳,你先下去休息吧!”

待方稳走后,崇祯揉了揉太阳穴,然后起身朝着皇极殿而去,眼中杀意毕露。

他倒是要看看这群素位尸餐的朝臣们怎么解释,解释不了就不要怪他举起屠刀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承恩说完后,退至一边,眼观鼻鼻观心。

“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瞅了一眼,竟然是右佥督御史毛羽健。

“准奏!”

“陛下,臣调查我朝驿站实情后,请陛下裁撤驿站。”

“理由有三,其一,驿站日益腐化,已经失去了原本职能,且驿卒逃离严重,已然无法正常运转;

其二、目前驿站两千三百六十六座,驿卒近十万人,开支极大,裁撤后费用可转用做辽东军饷;

其三,裁撤后,可以将驿站的劳役编派给农户去承担,增加杂役。”

听闻毛羽健的话,崇祯脑海中如同惊雷响起。

毛羽健这个人名他没有印象,但裁撤驿站这件事情却是有历史记载。

李自成为啥会造反,就是因为崇祯裁撤了驿站。

在银川做驿卒的他失业了,又欠了外债,结果这货竟然杀了债主,紧接着媳妇与同村人通奸,他又杀了媳妇,无奈之下只能出逃。

逃到甘州参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崇祯二年因为军饷的事情,他又把提拔他的王国给杀了,然后就造反了。

从整个时间的发展来看,失业是李自成造反的导火索。

抛开失业看,从李自成所干的事看,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没有失业的事,后面估计也会因为其他事情造反。

“陛下,臣附议!”

兵科给事中刘懋也出班赞成御史毛羽健的提议。

“毛健羽,朕问你,你是何官职?”

毛健羽愣了一下,搞不清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也立刻道:“回陛下,臣是右佥督御史。”

“你还知道你是右佥督御史,你可知道自己的职责?”

“回陛下,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砰!

从朝会开始一直平静的崇祯,猛然拍了一下龙椅,猛然站了起来:“那裁撤驿站这种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大事?”

崇祯脸色微变,若不是大事,方正化不会如此严肃的。

就在这对话之间,传旨的一名太监进了暖阁,行完礼后,道:“皇爷,奴婢二人于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出京,十月三日到达忠州,将旨意传给了秦将军,

秦将军接旨后说是为了保密性就不写书信了,让奴婢二人给皇爷回话,大军会抛弃辎重全速进京,行军途中她会差人每天将行军记录送于北京,

奴婢擅自做主,地址留在了北京外的一座山村中,请皇爷责罚!”

“好,做的很好!”

这算是这段时间来听见最为开心事情了,虽然让李若涟暗中在整顿锦衣卫了,但相对来说人数太少、战斗力偏弱,行动受限制,远没有军队的震慑力大。

“方家,此事你二人做的很好,先赏银百两,等事成之后朕再一并封赏!”

“奴婢不敢要赏赐,为皇爷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

“给你们就拿着,这段时间你二人就常驻在外,每日将信件送于东暖阁内!”

崇祯有些开心,随即有些疑惑道:“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了,方稳呢?”

“皇爷,接下来的事情就与方稳有关了。”

方家叩谢后,道:“皇爷,奴婢二人这一路来,遇见了许多的难民,一打听说是陕北、关中、渭北发生了叛乱,零零碎碎有十数处之多,

奴婢二人商议后,由奴婢回来复命,方稳则在沿路打探消息,约定好两日后回京,不出意外,后天这个时候应该会进宫。”

崇祯一听,瞬间站了起来:“你们可知道叛军首领的名字?”

“回皇爷,听说了几个,王二、王嘉胤、王左挂等。”

方家的话瞬间打来了尘封的记忆,崇祯似乎响起了后世的资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末最出名的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但这两人好都是安塞马贼高迎详的手下。

高迎详可能不出名,但说闯王那就肯定出名了,他是第一代闯王,李自成就是第二代闯王。

“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崇祯摆了摆手,对着王承恩道:“大伴,去皇极殿告诉众臣,今日朕不上朝了,有事呈送内阁。”

说完便依旧批着折子,这种举动让王承恩、方正化很是疑惑。

叛乱,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天大的事情,这种情况不召集内阁商议怎么镇压,怎么还有心情批折子?

实际上,崇祯也很无奈,这个时代交通太过于落后了,渭中离北京两千里路,即便是用六百里加急,再加打探消息,一来一回都得十天。

况且,这个时候的六百里加急的驿站估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所以,就是再急也不差这一天,不如等两天后方稳回来将消息汇总出来再说。

第二天天色微亮,锦衣卫换班的时候,李若涟带着一群锦衣卫出了宫,直奔自己的府邸。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府邸后门走出十来名身穿便装的男子,走出胡同后融入人流之中。

此刻,街上已经是川流不息,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

“皇……公子,咱们去哪里?”

“走吧,今天本公子请客,先填饱肚子再说。”

这几人就是秘密出宫的崇祯和方正化等一群人,唯独没有王承恩,他今天的作用就是迷惑宫中其他势力的眼线。

此刻的皇极殿内,王承恩站在九层平台之上面无表情,下方站着六部九卿的朝臣。


“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

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

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

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

“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

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

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

一边候着的王承恩虽然不知道皇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命令,但皇爷的话那就是天,必须得执行,随即招来一名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还有十七年时间,大明基本盘还在,似乎还能拯救一下?”

叶轩吐槽完崇祯朱由检后,坐在一边的凉亭中陷入沉思。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改变不了现在的处境,那就努力的适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当一个昏君,或者暴君……再或者当一个明君!

“当昏君,那就再选几位妃子,每天过着君王不早朝的日子,享受十七年荣华富贵,倒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当暴君,那将魏忠贤的阉党、东林党、一些投靠建奴的人,都给杀了,甚至诛九族!自己死了也得拉这些人垫背。”

“当一个明君?改写大明结局,为大明延续数百年的国祚?”

昏君,暂时来看是不可能了,明朝十六位皇帝有十位是非正常死亡。

远的不好说,就说近的吧,崇祯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他哥哥熹宗朱由校,后宫泛舟,落水生病,服用“仙药”,暴毙而亡,时年23岁;

当昏君,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淹死’,危险系数太高,排除!

暴君?暂时看也不可能,没有兵权,杀几个文官还行,想全部干掉,估计还没有干掉他们,就会被他们干掉,也太危险,排除!

明君?天灾人祸不断,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臣作乱,没有兵权,政令都出不了北京城。

改革一定会触动官绅利益,一旦联合起来,想当明君改写历史,不如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昏君不行,暴君也不行,明君更不行,特么的,这是要逼死我呀,要不干脆……彻底躺平?能玩几年算几年?”

叶轩一脸颓然之色,实在开局就是地狱难度。

这局势别说是他,估计朱太祖和朱老四亲自来,前期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崇祯在位十七年,可以说是天要灭大明,大天灾从未断过,尤其以陕西、河南、湖广为最。

人祸,内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为主,外部以建奴为主,席卷大半个大明,屠城数十次,数以千万计百姓死亡。

一想到数年后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剧,叶轩内心悲叹不已。

不远处的王承恩看着大明新帝脸上的表情从沉思到悲叹、从疑惑到颓然、再到愤怒,心中惊叹不已,眼中满是心疼。

眼前这位虽然贵为皇帝,可终究也只是一个毫无准备的十七岁的少年。

朝堂局势诡谲,大明内忧外患,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

怒吼过后,叶轩平静了下来,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王承恩,朕登基多少时日了?”

“皇爷,您是八月二十四日继位,今天是九月十六,登基二十四天了。”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叶轩心中松了口气,但也无比的头疼。

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个时候,朱由检还没有开始对魏忠贤动手,也就是说魏忠贤及其党羽都还在。

魏忠贤这货就是把双刃剑,他若还在,东林党等文官集团就不敢太蹦跶,搞钱更是把好手。

头疼的是,魏忠贤这人就是个定时炸弹,天启帝驾崩的消息都敢隐瞒,崇祯登基英国公抬轿都敢阻拦,这就说明了这人心怀异志。

虽然说魏忠贤的权利来自皇权,想魏忠贤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但那是在皇权稳固的时候,现在的他发道圣旨可能都会被内阁驳回。

整个朝堂之上六部九卿大部分都是他的人,掌控着内阁、东厂、锦衣卫、司礼监、御马监和内操军,

这股力量随时都能将他炸成渣渣,这才是最难搞的事情。

叶轩记得,历史上的崇祯朱由检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前期各种赏赐试探。

然后借助文官集团的力量,又用计将一万净军调出了皇宫,才一道圣旨将魏忠贤搞下台。

“一切都还来的及,我虽然没有外挂,但我看过《崇祯传》,知道未来的一些大事件和走向,

知道哪些是忠臣、能臣干吏,哪些是奸臣、庸臣。

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知识和超出这个时代的眼界,这大明还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叶轩喃喃自语,看着槐树,脸色坚定,心中怒吼。

“朱由检,安心的去吧,你的一切将由我叶轩来继承,从现在起,我就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朕在这里立下誓言:

你朱由检杀不了的人,我崇祯来杀,

你朱由检做不到的事情,我崇祯来做,

李自成、张献忠造反?那也要看朕给不给他们机会!

建奴屠我中原族人?那朕便屠了建奴,亡其种,灭其族!

八大晋商私通建奴,为其耳目?那朕便抄家灭族!

文人无知、无能、无耻,叛国投敌,那就杀他个天翻地覆!

……

一句话,天命在吾身,你朱由检做的了的我崇祯要做,你朱由检做不了的事情我崇祯更能做,

总之,朕要大明人人如君子,国无患,世有道!

未来有一天,朕要让瓦剌、鞑靼等部成为我大明的牧场,

让西蕃、吐蕃成为我大明的果园,

让缅甸、暹罗、安南成为大明的粮仓,

让东南沿海成为我大明的渔场,

让扶桑等地成为我大明的矿区。

八方来贺,万国来朝,为这大明再续三百年国运!”

崇祯说完,突然感觉浑身放松了许多,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浑身都是干劲。

朝升的太阳照射在叶轩的身上,整个人显的神圣无比。

现在的他要做一个圣君,暴君为表,明君为骨,昏君附带之。

从此,这大明王朝,他说了算。

至于说年号问题,他也没办法,按照礼制,新帝登基就要定年号,这都过去大半个月了,年号早就定下了,谁叫他穿越来晚了呢。

他要是早点来,他就选择内阁送过来的四个年号中的「乾圣」,多霸气的年号。

不过崇祯这个年号也还行,崇祯=重振,重振大明,寓意还行。

PS:现在是天启七年,崇祯的年号是第二年开始的。

崇祯转身看着朝阳下的紫禁城,再看看远处鳞次栉比的北京城,袅袅炊烟升起。

如果他不穿越过来,两年后,这里会被建奴包围,十几年后,一场鼠疫席卷全城干掉二十万人。

“现在我来了,从这一刻起,大明由我来守护!”

只是守护需要本钱的,宫内有魏忠贤心生异志,宫外有东林党欺上瞒下,民间有士绅结党营私出卖国情,再之外有虎视眈眈、亡大明之心不死的建奴等外敌。

如此复杂局势,一个处置不好,他就要追随皇兄去了,必须得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谈其他事情。

思索了一会儿后,崇祯就想到了一个人。

只要有这个人在身边,别的不敢说,至少生命安全是有绝对保证的。


方正化瞬间就愣住了,满眼的不敢相信。

他以为以后会成为司礼监的太监,方正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让他执掌御马监。

内廷二十四衙门,最重要的两个衙门就是司礼监和御马监。

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代皇帝审批阁票,与内阁对柄机要,统帅整个宦官体系,实为“内相”。

而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

更重要是御马监还掌腾骧四卫,这可是皇帝亲军,禁军中的禁军,唯一一个与兵部有交集的衙门。

司礼监是第一署不错,但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那也只是有建议权。

若是一位明主或者勤政的皇帝,那司礼监的太监就是一个端茶送水、传递机要的闲杂人员。

眼前这位新帝,明显就是想做中兴之主了。

“方大人,还不叩谢陛下天恩?”

直到王承恩提醒,方正化才跪倒:“臣叩谢陛下天恩,从今以后,臣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陛下说杀谁,臣就杀谁!”

御马监掌印太监是正四品,可以称为臣了。

“这段时间你也别闲着,有空查查御马监的底细,找找高手,做一份大致的计划给朕。”

“王承恩,去准备圣旨吧!”

崇祯又看向方正化、王承恩:“此事至少在秦良玉接到圣旨前不可让内阁和兵部知晓!”

两人点了点头,这里准确的说应该叫中旨,因为没有经过内阁审核。

若是被内阁知道了,内阁有封驳权,他这圣旨都传不出去。

方正化和王承恩出了暖阁后,王承恩立刻道:“方大人,恭喜呀!”

“王中官客气了,同为皇爷办事,以后还请王中官多担待些!”

方正化说完,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王中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王中官,你也不要羡慕我,也不要羡慕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太监,我们一切权利都是依附皇权和皇爷,皇爷要谁去死,那谁必须得死,

你是皇爷的大伴,日夜侍奉左右,你才是皇爷最亲近的人,所以,你可千万不要糊涂。”

王承恩听完,呆愣在原地,随即汗如雨下。

如果不是方正化的点醒,他还真可能会被嫉妒蒙蔽了双眼,做些吹耳边风的事情。

“方大人提醒之恩,承恩日后必有所报!”

王承恩立刻给方正化行了一礼,方正化笑了笑没说话。

从今日起他们都是皇帝的绝对心腹,同一个战线的人,关系弄好了,日后办起事来也方便。

暖阁内,崇祯轻轻的敲打着桌子。

攘外必先安内,大明对于后金,大明就是内,皇宫对于宫外,皇宫就是内,想要做出改变,首先得保证自己活着。

只有人活着,才会有无限的可能,人死了,你就是有再多想法那也无济于事。

现在的皇宫已经成了筛子,各方的势力都有,估计他晚上吃什么,都能立刻被宫外的人知道。

再加上,他父皇、皇兄死的不明不白,所以,他有必要先搞定自己的人身安全。

其次,掌握一定的兵权,而这个兵权就是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

皇帝亲军从太祖开始设置了上十二卫,成祖增设十卫,宣德皇帝增设四卫,合计二十六卫。

可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除了锦衣卫和御马监下的腾骧四卫,其余二十一卫或多或少受到兵部辖制,他想调动都得先经过兵部,真是操蛋。

而锦衣卫现任的指挥使田尔耕、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都是魏忠贤的五彪之一,

虽然依旧听命皇帝,但绝对没有那么顺手,而且办事容易畏首畏尾。

魏忠贤有没有想谋反的想法不好说,但绝对是不满z足现状。

史料记载,朱由校死了的消息被魏忠贤封锁了,魏忠贤想垂帘听政被施凤来阻止了。

而后又想趁他进宫的时候干掉他,又被兵部尚书崔呈秀给阻止,如不是英国公抬轿,他能不能顺利登基都不好说。

所以,魏忠贤绝对不能信任。

锦衣卫先不说,魏忠贤亲自统帅了一万、负责内廷的净军,万一这货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那他就悲剧了。

打造腾骧四卫势在必行,而腾骧四卫的重组一定会遭到党争的阻碍。

所以,他必须得谋而后定,一鼓作气。

还有一点就是,打造亲军得大把的花钱,而他现在差不多是个穷光蛋,内帑二三十万两,明显不够。

想从国库弄钱,先别说国库也空了,即便是有,东林党、阉党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拦,他可没时间给那群老油条打太极。

秦良玉的白杆兵从四川忠州到北京有近两千公里,按照明代的行军速度,即便白杆兵是山地军,至少得一个半月的时间。

而这一个多月就是他搞钱、梳理大明存在的问题、顺带敲打涉及党争的那群人。

他也很无奈,他如果有有太祖和成祖时掌控的兵权,什么党争、阉党,全部都咔嚓了。

哪用得着这么小心,还得防备自己被弄死。

“打造自己班底的前两步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秦良玉进京了!”

崇祯梳理完后,王承恩也拿着圣旨进来了:“皇爷,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在外面候着了!

奴婢刚刚去拿印玺,他不让,奴婢就将他一起叫过来了。”

崇祯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大明王朝是司礼监与内阁双轨运行机制,虽然保证了不会某一方独大,但皇权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让他滚进来!”

片刻后,王体乾进来了,还不待行礼,就听见了崇祯低沉的声音:“王体乾,朕想想看看印玺都还需要经过你的同意?”

王体乾吓的一哆嗦,扑通一下子跪了下去:“臣该死,臣只是担心王中官假借陛下……”

“够了!”

崇祯低喝了一声:“现在证实了吧,给朕滚!”

王体乾连忙退了出去,崇祯看了一遍圣旨的内容后,盖下了印玺,然后将圣旨卷起来递给方正化:“抓紧时间去办!”

方正化行礼离去,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

“大伴,朕让方正化执掌御马监,你不会有什么不满吧?”

王承恩心神巨震,连忙跪下道:“皇爷,奴婢不敢,都是侍奉皇爷,奴婢只要把皇爷伺候好了,那作用绝对比各监掌印作用要大,

奴婢的能力奴婢清楚,小事杂事还行,大事就欠缺很多。

人一生为的就是财、权、名、色四样,钱财对奴婢来说也用不上,色奴婢也不行,掌权奴婢能力一般了,那就只剩下名了。

皇爷有尧舜之姿,注定要成为一代圣君的,到那时,史书上也会给奴婢记载一笔,后世知晓,奴婢就知足了。”

“你倒是看的明白,安心跟在朕身边,朕不会亏待你的,起来吧!”

崇祯很欣慰,他能听出王承恩话中的真诚。

王承恩也很开心,幸好方正化刚刚点醒了他,但他还未站起来,崇祯的下一句话就将他吓得瞬间又跪了回去。

“大伴,今天在京营中,英国公的儿子没给你塞点银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