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第一次进入应天府的皇宫时,心中是忐忑的。无他,只因建立明帝国的帝王朱元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从元年始,这位帝王杀死了大半官员,连部分武将也不得幸免。因此,在得知自己被征召为皇子们的授课老师时,我忐忑不安。在内监的引领下,我很快来到了洪武帝的御书房,御书房里除了洪武帝外,还有元后马氏、太子朱标以及洪武帝的其他已经可以读书的几个儿子。我突然觉得教导洪武帝的儿子们比被唐太宗征辟教导李承乾和李治读书时还要困难,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洪武帝的儿子,也因为我自觉才才疏学浅,不能更好的给这些不比老爹差的皇子以更好的教导。我心怀忐忑的向洪武帝行礼,等待下文。元后马氏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和窘迫,张口为我解了围:“重八啊!就别为难苏先生了,几个臭小子能够得他教导,不会成什么睁眼瞎的。快叫他起来吧,这么一直跪着也不行。”洪武帝哈哈大笑,让我起身立在一旁,然后让太子朱标带着几个兄弟向我行拜师礼。我强忍着心中不安,受了皇子们的礼数,我知道,我与皇宫的缘分始终不可分割,即使归隐,也会再次进入皇宫。我想,这便是我的宿命吧!
教导老朱家成年皇子的任务并未如我想象中那般困难。我很少用老太傅们那样死板的语气和氛围来给皇子们授课,因为我博览群书,历经无数朝代的缘故,许多典籍和史书在我嘴里,成了生动的故事。习惯了老太傅死板的讲课的皇子们,突然间被我这不同的方式给吸引住了,即使是不爱读书,喜好玩乐的皇四子朱棣也丢开了往日的懒散,变得认真起来。在这些身份高贵的学生里,最为聪颖且得喜爱的便是太子朱标了。作为老朱家的长子,朱标身上的担子极重。他聪慧、英俊,能力十足,孝顺父母,爱护弟弟,与太子妃感情甚笃。教导过太子的宿儒官员,没有一个不称赞太子的,即使是我,也不免多关注太子。
他承载的极多,又是洪武帝最喜爱的儿子。洪武帝每每召见他,总要提禅位的事,几乎都被太子劝服回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