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韩辰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朱棣韩辰全文》,由网络作家“胜者即是正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嗯?!”韩辰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狐疑。这燕兄身为商人,怎么连这些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也罢。或许这里是穷乡僻壤的缘故,燕兄接触不到这些知识,也是情有可原的。念及此处,韩辰当即端正了身子,重操旧业,讲解道:“自古皇位传承,乃国之大事,须慎重再三。”“就拿有明的洪武一朝来说吧,故太子若是不薨,将来势必是一个好皇帝。”“大明以武立国,洪武帝征战四方,肃杀贪官污吏,搞的朝野动荡不安。”“故太子朱标若是登基,定然文治天下,百姓不再苦于徭税,大明必将繁荣昌盛。”“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棣眼神一暗,眸光中满是追忆。诸位皇子中,他大哥朱标生前对他是为最好。如今魂归九天上,听到别人这么夸赞他,想必也能安息吧。韩辰看不见朱棣两人的脸色,继续自...
《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朱棣韩辰全文》精彩片段
“嗯?!”
韩辰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狐疑。
这燕兄身为商人,怎么连这些历史常识都不知道?
也罢。
或许这里是穷乡僻壤的缘故,燕兄接触不到这些知识,也是情有可原的。
念及此处,韩辰当即端正了身子,重操旧业,讲解道:
“自古皇位传承,乃国之大事,须慎重再三。”
“就拿有明的洪武一朝来说吧,故太子若是不薨,将来势必是一个好皇帝。”
“大明以武立国,洪武帝征战四方,肃杀贪官污吏,搞的朝野动荡不安。”
“故太子朱标若是登基,定然文治天下,百姓不再苦于徭税,大明必将繁荣昌盛。”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眼神一暗,眸光中满是追忆。
诸位皇子中,他大哥朱标生前对他是为最好。
如今魂归九天上,听到别人这么夸赞他,想必也能安息吧。
韩辰看不见朱棣两人的脸色,继续自顾自道:
“皇位传承,乃天家大事,太子薨逝,站在洪武老爷子的视角下,那谁继承皇位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诸皇子众多,但说来说去,在洪武帝的心里终归就只有两位人选。”
“一位,是故太子长孙朱允炆。”
“至于另一位嘛.....”
朱棣眼神一凛,连忙问道:“另一位可是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
不知为何,朱棣心头莫名的生出了一股迫切感。
他迫切的想要得到答案。
而且,这个答案必须由韩辰亲口承认!
“老大没了,按照皇位传承的规矩,就该立老二为太子。”
“可朱家二皇子,性格残暴,若他即位,定然民不聊生,”
“至于老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洪武老爷子当时应该考虑过他。”
咯噔!
张玉脸色一沉,双眼不自觉的瞟向一旁的朱棣。
就见朱棣下意识的握紧拳头,脸色尤为不甘。
“只是,朱家老四就更加出色了,不仅文韬武略样样行,还挣有大把军功。”
“文能让百官俯首称臣,武能号令三军将士,建立不世之功。”
“所以,在洪武帝的心里,除皇太孙外,燕王朱棣也是一个不错的皇位人选。”
唰!
朱棣蓦地站起身,眼中满含惊喜。
其他人说这话,他权当是阿谀奉承。
可韩辰不一样,他的话,必然不掺杂任何利益在里面!
“燕兄,你为何如此激动?”
韩辰眉头一皱道。
虽然他是瞎子,但耳朵却极为灵敏。
朱棣这一起身,他还是听得到的。
见有身份暴露的风险,朱棣赶紧解释道:“燕某十分敬重先生口中的四皇子。”
“听到他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便有些激动。”
说完,还不忘给一旁的张玉使眼色。
张玉连忙说了些,确有此事,当如此等诸多附和的话,这才让韩辰没有起疑心。
强压住心头狂喜,朱棣继续问道:
“那燕王最后,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吗?”
“这个嘛....”韩辰虽然知晓答案,但还是故作沉吟。
毕竟,他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
他习惯性的代入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燕王能征善战,年少时便跟随徐大将军北征扩廓,立下军功无数。”
“而洪武一朝的许多重臣,也心向燕王,若是登基,燕王的文治武功也必然不差。”
“所以依韩某之见,这皇位的继承者当是.....”
朱棣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儿了。
这不正是在说他吗。
看来,他还是有实力一争皇位的。
“皇太孙朱允炆!”
咯噔!
朱棣心头一颤,如遭雷劈,脸色瞬间发白。
“谁?!”
“自然是皇太孙朱允炆啊,难道还是燕王朱棣吗。”
不等韩辰把话说完,朱棣已然紧咬牙齿,眼中尽显不甘。
甚至,额头上隐约有青筋暴起,久久不能自语。
许久过后,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缓缓道:
“恕在下无法理解,还请韩先生赐教!”
“叮!恭喜宿主获得声望值+13。”
“叮!恭喜宿主获得声望值+7。”
“当前声望值已达100点,是否抽取一次奖励?”
韩辰眉毛微挑,略有些诧异。
自从上次被救之后,他就觉醒了一个靠说书攒取声望值的系统,然后再利用声望值抽取奖励。
以往那些酒客听了书,声望值都是一两点,三四点的涨。
可这次,燕兄和张兄的声望值,竟高达7点和13点之多!
韩辰虽感觉奇怪,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当下在心头默念了句是。
“叮!幸运转盘开始启动。”
随着系统声响起,韩辰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大的圆盘。
圆盘上,显示着各式各样的丰厚奖励。
当指针快速旋转后,并落到其中一块奖励区域的时候,系统声再次响起。
“叮!恭喜宿主获得奖励——十公斤番薯。”
啪嗒啪嗒啪嗒!
系统声刚落下,后厨便响起了番薯滚落的声音。
动静一直持续了好一会儿,才结束。
若此刻店里有人,一定会觉得他韩辰会妖术!
韩辰来到后厨,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番薯,掂量了一下。
重量十足,个头是个顶个的大。
“抽个什么玩意儿不好,非要抽个满大街都是的番薯。”
“要是能抽个治疗眼睛的药水,那该多好。”
韩辰象征性的扇了自己一巴掌。
毕竟,在他的视角下,番薯这玩意儿不就是满大街都是吗?
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地方,是没有这个高产作物的?
“罢了,珍爱粮食,人人有责。十公斤,也够吃好几天的了,可不能浪费了。”
说着,韩辰就开始在后厨大刀阔斧的研究起新的食材来。
......
......
燕王府,客房内。
这是一间普通的客房,装潢也十分简单。
除了床榻,饭桌外,只有普通的日常用物。
不过有一点不同,饭桌上摆放着一尊佛陀雕像。
一位身着黑衣的僧人,静坐于雕像前,闭目捏转佛珠。
忽然。
砰!
门被一脚踹开,朱棣愠怒着走了进来。
不过在见到眼前这位高僧后,他还是强压着火气说道:
“大师,你为何要欺骗本王!”
姚广孝缓缓停下手中的佛珠,随后睁开了眼。
“燕王殿下,贫僧何时欺骗过你?”
“你说要赠本王一顶白帽,是也不是?”
“是。”姚广孝缓缓作揖。
见对方承认,朱棣便把刚才韩辰所说的那番话,一一道了出来。
啪嗒!
姚广孝手中佛珠应声掉在地上,他原本平静的脸色顿时挂满了震撼。
“殿下,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朱棣的水平,姚广孝还是很清楚的。
这根本就不是他能说出来的话!
以史为鉴,推断后世发展,此乃推算国运之根本。
这等手段,连他姚广孝都很难做到,只擅长武略的朱棣,自然更不用说了。
“是一个瞎眼青年告诉本王的。”朱棣毫不隐瞒道。
“哦?竟是一青年?他现在人在哪儿,绝对要留住此人!”
一向十分淡定的姚广孝,此时也显得极不平静。
毫无疑问,一个能看破洪武帝心思,且能推断后世发展的人,定然是一个旷世奇才!
况且,此人还十分年轻。
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代谋士,青史留名!
这种人必须留住,哪怕是想尽一切办法!
朱棣还是第一次见姚广孝如此重视一人,于是赶忙说道:
“大师放心,此人早已被本王控制了。”
“是吗,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姚广孝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问道:“那他现在人在哪儿?”
“正在燕王府膳堂做菜。”
“什么?!”
姚广孝一听,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
居然让这么一尊大才,去膳堂做饭做菜?这燕王脑子没坏吧?
“燕王殿下,你糊涂啊,你怎能让这样的人烧饭做菜!”
见对方又开始急了,朱棣索性将韩辰的事娓娓道来。
听完后,姚广孝这才松了口气,逐渐有些能理解了。
“好了大师,现在轮到本王问你话了。”朱棣眼神一凛,说道:
“如今韩先生推断本王坐不上这张龙椅,你确定还要赠予本王一顶白帽子?”
姚广孝轻轻作揖道:“阿弥陀佛,朝堂争斗虽不是贫僧长处,但贫僧面相功夫却是一流。”
“燕王殿下你气宇轩昂,英武不凡,日后定然是九五之尊。”
“韩先生说的那些话固然没错,但人无完人,他才二十岁出头,不可能做到算无遗策的地步。”
听到这番解释,朱棣长悬着的心,这才缓缓松了下来。
只是,前脚才松口气,后脚就有一名燕王府探子小跑进来了。
“禀燕王殿下,应天府那边传来消息。”
“即日起,陛下重设监国一职,朝中大小事务,全权由皇太孙朱允炆处理!”
朱棣脑瓜子顿时嗡嗡作响,身形止不住往后倒。
幸亏探子手疾眼快,连忙上前将其扶住。
至于姚广孝,更是神色错愕,嘴上不断喃喃自语:
“不可能,贫僧怎么可能算错.....”
废话,野外的水哪里能够随便喝得,搞不好,那是会中毒的。
粮草水源,这就决定了难以远征的原因。
“也不尽然。人家当年霍去病打匈奴,六天之内,转战千里,不也打赢了,主要是快,要速战速决。”
韩辰想起了河西之战。
当年,霍去病打匈奴,就打得非常好,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战例。
“霍去病当年,只率了一万骑兵,昼伏夜出,打得又快,匈奴跟扩廓可是不一样的,这敌军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朱棣摇了摇头,他还仔细研究过河西之战,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那是难以实行的。
首先,他们就不可能只出动一万骑兵,这么点人,去打北元,深入敌境,那就是去找死的。
而且,他们本身骑兵也不多。
这个风险那是太大了,朱棣可不愿意冒的。
“战争是允许假设的,不试一试,谁知道能不能行,至于扩廓,我认为不能速战速决,可以步步为营,铸城为战。”
韩辰说道,他不能以现在的条件,去衡量古时候的战争,要用古代的条件,去衡量。
“铸城为战?”
朱棣傻眼,这又是什么新奇的招数。
“隔几十里路,修建一座城池,进行屯兵,也不用修太大了,成个堡垒就行,扩廓骑兵,应该也不善于攻城的,如此这般,持续往复,就可以压缩扩廓的生存空间,从而起到持续削弱的效果。”
韩辰一本正经的说道。
朱棣无语,这真是一个馊主意,哪里有那么多钱来铸城,哪里又有那么多兵?
看来,这位韩先生,在兵法上,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先生,能不能解决干粮的问题?”
朱棣询问,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不能,以古代的条件,必须人力押送粮草才行,随身携带粮草,打个几天还行,打久了不成。”
韩辰摇了摇头。
这一个人能带多少啊!能带一百个干饼子啊!放在身上也不方便啊!影响打仗。
如果这样能行的话,那也就不用押运粮草了。
朱棣无奈,看样子,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灭北元,建立不世之功,也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了。
“就不叨扰先生了。”
朱棣起身离去。
外面是天寒地冻的,天气越发冷了。
这该死的地方?怎么会那么冷,还是非洲吗?韩辰不由吐槽。
他穿得是棉衣,都穿了两件,仍然感觉到冷,想弄件羽绒服吧!没有。
可想而知,这个地方那是有多么落后了。
尽管粮草的问题很难解决,但朱棣仍然决定,出兵打击北元,好有借口,向朝堂要银子。
有了银子,才能扩充军备。
一方面,朱棣整军备战,另外一方面,上奏朝堂,要求拨款钱粮。
打北元,是正事,没有拒绝的理由。
应天府,奉天殿内,朱允炆在批阅奏折,他现在监国,也是为了以后登基做准备。
朱元璋有心培养他,完全防守。
当接到朱棣上书的时候,朱允炆就眉头一皱,又要打仗,这些年,也拨了不少银子给燕地,可是结果呢,北元还不是生龙活虎。
“子澄啊!四叔又来要银子了,他每年都来要,年年如此,当我国库是他的了。”
朱允炆很不满,目光看向身侧一人。
他向来讲究与民生息,不愿意轻易动干戈。
“殿下,可以置之不理,这些边王,要银子的,应该一概不给,以防其坐大。”
黄子澄现任太寺常卿,是洪武十八年,进士出身,深得朱允炆的宠信。
“有了银子,他们就可以扩军,长此以往,可奈何?而今有陛下镇着,他们自然不敢乱来,一旦陛下百年之后,殿下登基,他们还能将殿下放在眼里吗?”
黄子澄拱了拱手。
朱允炆默然,那些都是叔叔辈,他可是晚辈,岂能轻易压住。
“那就听你的,不给。”
朱允炆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他也不准备告诉皇爷爷。
当朱棣接到朝堂发来的折子的时候,气得直接把折子给撕了。
“本王不过要十万两银子而已,居然说户部空虚,真当本王是三岁小儿不成。”
朱棣脸色阴沉,气急败坏。
这几年,那也是风调雨顺,户部怎么会没钱,分明就是不愿意给。
“定然是那朱允炆的主意,而今,他监国,奏折都得经由他手,如果是陛下亲眼所见,断然不会如此。”
张玉不假思索的说道。
朱棣当然也清楚,他那个父皇,只要是打仗的话,是愿意给银子的。
“今年不给,那明年呢,以后是不是都不给了。”
朱棣愤恨。
“只要是朱允炆监国,恐怕很难拿到银子了。”
张玉摇了摇头。
“他这不是将我往绝路上逼吗?”
朱棣握紧了拳头。
不给,他也无可奈何。
当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提着剑,在皇宫里寻找朱允炆。
而找到的时候,朱元璋也在。
朱元璋板着一张脸,一句话也没有说。
侍卫当即将朱棣给拿下。
只见朱元璋摆了摆手,朱棣就被侍卫给拖了出去。
猛然间,朱棣醒了过来,全身已是冷汗淋漓。
他再也睡不着了,第二天魂不守舍,来找韩辰解惑。
“你说你做梦,梦见你被父亲给宰了。”
韩辰诧异,这是一个什么梦啊!
“我梦见,我成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四公子,我想要得到家主之位,而要继承家主之位的,是我大哥的儿子,我要杀了他,可是老爷子还在,我该怎么办呢?”
朱棣神色不安。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你肯定是神经衰弱,所以乱做梦,一个梦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燕兄也不要耿耿于怀。”
韩辰撇了撇嘴,当他是算命的啊!还能给解梦的。
“这个梦境很是真实,让我身临其境。”
“先生,如果我要继承家主之位,应该怎么办呢?”
朱棣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韩辰。
“你应该等老爷子死后,再做打算,先隐忍下来。”
韩辰想了一下,然后回答。
“如果我大哥的儿子,要杀我,我又该如何处之呢?”
朱棣越发不安了。
“你说得这种事情,我怎么感觉,跟古时候争皇位有点像啊?”
韩辰面色怪异。
“还请先生替我解惑。”
朱棣拱了拱手。
“还是隐忍。”
韩辰皱着眉头,这个燕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啊?
朱棣是急不可耐了,赶紧把朱高炽的症状,给韩辰说明了一下,想请韩辰去治病。
“生病了,送医院啊!我又不会治病。”
韩辰挺奇怪的,居然来找他看病,这不是胡闹吗?
医院?朱棣和张玉那是面面相觑,那是什么地方?
“先生说得是医馆吧!我们请了大夫来看,可是无济于事。”
朱棣开口。
“什么?这不就是一个发烧重感冒吗!随便哪个大夫都可以治好了,这居然连这点小毛病都治不好,怕不是个庸医吧!送大医院,不要找那种小诊所。”
韩辰都服了。
朱棣和张玉一脸懵,不说话了。
“倒是忘记了,你们这里,太落后了,肯定没有什么像样子的医院的。”
韩辰突然反应了过来,这里是非洲的某个小地方,哪里有什么大医院。
这要是得了重病,只怕是只能等死了。
“我这里有点药,吃吃看看吧!”
韩辰说着,把布洛芬胶囊拿了出来。
“这是什么药?”
朱棣和张玉都很懵。
“布洛芬啊!你们难道连这个都没有见过吗?”
韩辰也是醉了,这属于常用药的。
“没见过,怎么用啊?”
朱棣询问。????
韩辰真是服了,这一个买卖人,居然如此孤陋寡闻。
“一次两粒,一天三次,饭后吃。”
韩辰也是耐着性子,毕竟,他现在也是属于寄人篱下。
“咳!韩先生,我问的是,怎么熬药,需要熬多久。”
朱棣干咳了一声。
是不是有神经病啊!这又不是中药,那是来熬的吗?
“熬什么熬?和水服下就是了。”
韩辰没好气的说道,他都忍不住想要骂人了,莫名其妙的,很多常识都没有,你就算是只读了一个幼儿园的话,也应该有这些常识的啊!真是匪夷所思!
“感谢先生赐药。”
朱棣着急忙慌的就走了,不管怎么样,也得试一试。
朱高炽服下药之后,没过多久,情况就有所好转。
还真有用。
“想不到,先生还能治病啊!我倒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朱棣自言自语。
“此人,有鬼神莫测之术,他要不是瞎了眼睛的话,只怕我们这燕王府,还不能留下他。”
张玉开口。
朱棣点了点头,他现在不过就是一个边王而已,声望不足,有大才的人,肯定多数愿意前往朝堂效力的,而不是来效命于他。
“报,燕王殿下,扩廓犯境。”
一个卫兵,紧急的送来了军情。
扩廓来了,往年的这段时间,扩廓也都来犯边,主要是打劫,有什么抢什么。
朱棣的脸色阴沉了下去,立刻让张玉领兵出战,绝对不能让扩廓称心如意的,王府的死士都是武艺高强,也都去。
翌日,是韩辰说书的日子,可是,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来,这不科学啊!自己上次说书,留了悬念,这些人肯定是会来听得。
难道是没空,也不应该啊!那些都是盲流子,没有啥正经事可做,否则的话,也不会时常来听书了。
再说了,就算有事,也不可能都有事啊!
朱高炽好转,朱棣也拿了礼物,来看望韩辰。
是一张熊皮制造的皮袄,用来御寒非常不错。
“燕兄,你说这是熊皮。”
韩辰惊呆了,话说,这不犯法的吗?熊可是保护动物啊!
八成是偷猎的吧!这也太危险了。
“对啊!怎么了?”
朱棣愣了一下,这但凡到了严冬,达官显贵们都是用野兽的皮毛制衣御寒。
“我不要,好意我心领了,这东西也应该很贵吗?还不如送我一件羽绒服。”
韩辰说道。
“羽绒服,那是什么玩意?”
朱棣愣住了,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汇。????
刘羽无奈,好吧!连羽绒服都不知道,这倒也是,非洲这地界,卖什么羽绒服啊!
今天肯定是个例外,是受到了极端环境的影响。
但是熊皮,韩辰是不会要的,以免那是给自己引来麻烦,那可就不好了。
“算了算了,我也懒得解释了,东西拿回去,我不穿动物制品。”
韩辰摆了摆手,不过他随即话锋一转。
“对了,燕兄,今天怎么没有听书的人来啊!他们去干什么去了。”
韩辰有些不满,他可就是指望着通过说书,来积累声望值的,今天可是少挣十几点声望值。
“他们去干活去了,今天没有时间。”
朱棣回答。
干活?这些盲流子干什么活?他们不是应该混吃等死吧!再说了,这种落后的地方能有什么活干,定然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韩辰觉得坏了,那些人要是找到什么工作了,哪里有时间来听他说书啊!直接损害的可是他的利益。
“先生放心,过不了几天,他们就回来了。”
朱棣派出那些死士,也是因为死士个个能够以一挡十,马上功夫也不错,能够多杀敌。
只不过,完完整整的去,可不是完完整整的回来。
这过几天回来,那肯定就是去打散工去了呗,估计工钱也不多。
这些人,应该是属于挣一天钱休息三天的主。
“唉!也罢,只好等他们回来了。”
韩辰叹了一口气,听他书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没有什么新客。
朱棣拍了拍手,进来了一个妙龄女子,一进来,就跪在了地上。
“见过先生。”
女子开口,声音温雅。
“燕兄,你朋友啊?”
韩辰是看不见对方跪下的。
“先生眼睛看不见,多有不便,所以,我找个人来伺候先生,工钱自然不需要先生出。”
朱棣说道。
韩辰愣了一下,他确实有些不方便,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不过,这合适不呀。
“你叫多少名字?多少岁了?”
韩辰询问,听声音感觉挺年轻的啊!
“婉莹,今年十六岁。”
女子回答。
十六岁?都没有成年呢,韩辰诧异,这么小的年纪,都出来做保姆了,不应该啊!难不成是因为家里困苦,因此辍学出来工作,贴补家用。
也是个可怜人啊!
想到这里,韩辰就决定收下了。
“那就多谢燕兄破费了。”
韩辰也是个热心肠,在他身边,也挺好的,不用做什么苦活累活,这么小的年纪,找工作也容易被骗的,万一被骗进了什么黑工厂,那可就惨了。
“年纪这么小,不会是被拐卖来的吧!”
韩辰有所怀疑。
隐忍,这两个字朱棣早就学会了,他隐忍得也够久了,在这苦寒之地戍边,本身就是一种隐忍。
他想来这种地方吗?根本不想,待在应天府,才是正道。
“像是这种家族,老爷子还在,就只能忍着。”
韩辰也研究过历史上的那些名门望族,那都是乱七八糟的,为了争夺家主之位,互相整人的事情,那也是并不少见的。
“那老爷子死后呢?”
朱棣眯着眼睛。
朱元璋还在,他当然不敢有所妄动,一见到自己的这位父皇,那就胆寒,根本就生不出任何抗拒之心。
“那你就想办法除掉你的那个侄子,家主之位就是你的了,只有死人才不会争位,自古以来,争权夺势,都是你死我活。”
韩辰说道。
朱棣苦笑了一声,哪里有那么容易,他远在燕地,距离应天府,那是千里之遥,可谓是鞭长莫及啊!
朱允炆身边锦衣卫也是众多,要将其收拾掉,难如登天。
“燕兄,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韩辰面色怪异。
“没有,只是做了噩梦,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朱棣摇了摇头。
真是莫名其妙的,做个噩梦而已,那还能是真的吗?
随后,朱棣就告辞了。
韩辰也无聊,他天天在膳堂待着,哪里也没有去,主要是眼睛瞎了,也不方便,可是,也想出去转转。
“婉莹啊!你陪我出去转一转,天天在这里待着,我也是闲得慌。”
现在有了个保姆,可以当做自己的眼睛,这出门,也有个引路的。
如果是韩辰一个人的话,他是不会出去的。
“先生,我去准备一下。”
婉莹说着就跑开了。
韩辰愣住了,这出去转一下,有什么好准备的。
王府布置了起来,整了一些小商小贩进来。
婉莹挽着韩辰的胳膊,从膳堂,到了王府大院,叫卖声那是此起彼伏的。
有卖糖葫芦的,卖烧饼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卖吃的。
韩辰还感觉到诧异,这到底是不是非洲啊!可是他问过燕四郎,对方告诉他,这里就是非洲。
“真是麻烦,这位韩先生,不老实在膳堂待着,还要出来走走,眼睛瞎了,就不要随便乱动,我们还得来配合他。”
张玉摇了摇头,跟朱棣站在远处。
王府大院很大,几十个小商小贩一来,韩辰自然以为是到了一条街上。
“怎么没有车呢?”
韩辰感到诧异,没有听到汽车发动机的声音,这再落后,再怎么说,摩托车肯定也有吧!
“天气太冷了,没有车出来。”
婉莹回答。
韩辰无语,是这样吗?坐在车内,冷什么冷,没有空调吗?人家在露天环境下叫卖的,那才冷。
“他不能出王府,这位韩先生有大才,以后定然于我有大用,也不用担心,他眼睛瞎了,哪里也去不了,更不会背叛我。”
朱棣对于韩辰是完全放心的。
一个瞎子如何背叛,去哪儿都不方便的?
张玉点了点头,这种人,自然是可以完全放心的。
“殿下,恕我直言,以后咱日子难过,朱允炆监国之后,不会给我们拨银子的,真要等他以后登基,恐怕会对殿下痛下杀手。”
张玉迟疑了一会儿,从朱允炆不肯拨银子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敌视他们,担心他们坐大。
“我给他守着边地,又是他的亲叔叔,他还要对我不利。”
朱棣握紧了拳头。
“帝王家可不是寻常百姓家,帝王家,向来是无情的。”
张玉丝毫不怀疑,朱允炆今后要整人。
恐怕不止是燕王,其他的边王,也会一并收拾掉,谁也休想独善其身的。
朱棣握紧的拳头缓缓的松开,而后一言不发。
韩辰买了一串糖葫芦,这外面天太冷了,待在膳堂里面,还暖和一些。
“我们回去了,别冻感冒了。”
这个地方如此落后,也没有像样的医疗条件,生病了可是惨了。
婉莹巴不得不待在外面,为了满足韩辰出去逛一逛的想法,还得花几百两银子呢,这些小商小贩,可不是白来的。
“这双眼睛,可以一直盯着韩先生,我看这位韩先生,并没有什么心机。”
张玉自然清楚,这个婢女,那就是安排在韩辰身边的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的盯着。
“有的人,隐藏得太深了。”
朱棣自然不完全放心,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让他放心的。
回去之后,韩辰刘羽做了火锅,这个天气,正是吃火锅的天气。
他让婉莹去把燕兄和张兄叫过来吃饭,这火锅,一个人吃也没有意思。
朱棣和张玉,自然也没有推辞,火锅在明代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常人一般吃不起。
肉食方面,还是比较丰富的,就是蔬菜种类,比较少。
“燕兄,你们这里,有多少人口啊?”
韩辰询问,他最近准备是多招揽点客人,好扩大声望值。
总是那些熟客,这就跟拿固定工资一样。
目前倒是已经积累一百多点声望值,可以进行抽奖,但韩辰打算累积起来,到时候来个十连抽,他就不信了,抽不到好东西了。
这声望值要扩大,就得人多。
“我们这里,有几十万人口。”
朱棣愣了一下,不明白韩辰问人口做什么。
“才几十万人啊?”
韩辰诧异,这非洲的人不是挺多的吗,另外,这可是一座城市。
“不少了,有的地方,连上万人都没有。”
张玉开口,这北平城,有几十万人口,绝对不算少了。
应天府才多少人啊!不过才百万上下。
他们刚来北平的时候,人口才十几万。
后面燕王殿下招抚流民,人口才多起来。
韩辰更加诧异了,这一些镇子,恐怕也得有上万人吧!
“燕兄,你能不能多给我找一些听客,总是那些人,有些少了。”
韩辰也不可能自己出去揽客去,也是人生地不熟。
“没问题,我再给你找五十个人,再多了不行,这膳堂也坐不下啊?”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
“那就多谢燕兄了。”
韩辰立刻眉开眼笑,这五十个人,就是五十点声望值啊!说两场,就是一百点了。
不过这地方闲人还真是不少的啊!正经工作的人,哪里有时间来听书的。
这个燕兄不会是搞灰产的吧!否则,怎么能认识那么多盲流。
“现在,我还不知道燕兄是做什么买卖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