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民国时期泸州南城木匠街那条幽深而古朴的老街尽头,有一家柳氏纸扎铺。斑驳的青石板路延伸至铺子门口,仿佛带着岁月的沉重与沧桑。
铺子的门面不大,一扇略显陈旧的木门半掩着,门上的红漆早已剥落,露出了干涩的木板纹路,好似老人脸上的皱纹。
门楣之上,挂着一块饱经风雨侵蚀的牌匾,“柳氏纸扎铺”五个大字虽已褪色,却依旧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
铺子门口的两侧,横七竖八地挂着各式各样的纸扎品,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纸人形态各异,有面目慈祥的老者,有身姿婀娜的女子,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但不知为何,在这昏黄的光线映照下,他们的面容都带着一种诡异的僵硬感,双眼空洞无神,直勾勾地望着前方,让人心里直发毛。
纸马高大威猛,四蹄腾空,仿佛随时准备驰骋而去,可那苍白的颜色和毫无生气的模样,却让人不寒而栗。
除了纸人纸马,还有纸房子、纸车、纸家具等,一应俱全。
这些纸扎品制作得极为精细,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可越是如此,越让人觉得阴森恐怖。
尤其是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纸扎品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构建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周围的邻居们,平日里路过柳氏纸扎铺,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眼神中带着一丝敬畏与恐惧。
传说,这柳氏纸扎铺的手艺传承了好几代,每一代的传人都有着神秘的技艺,能让这些纸扎品在特定的时刻拥有某种特殊的力量。
也有人说,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曾看到过纸扎铺里闪烁着诡异的灯光,还有隐隐约约的人影晃动……这些传说,给柳氏纸扎铺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
咱们的故事就从纸扎铺的主人柳新师徒说起。
第一章:师徒的缘起
清末民初,华夏大地风云激荡,外有列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