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涂鸦结蚓。而漆艳山上负责题跋的藏书家便是整校先人之文字,或者为没有题跋的书籍写上自己的题跋,清明后世阅读之心。
收藏印记坊即负责书籍的收藏、印记、曝书,之后会分类明晰的放入各大藏书楼内。设十人负责此坊事务。藏书家的情趣之一是藏印万千。藏书印,“我”所持有,“我”之瑰宝,“柳桥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百计寻书志迹迂,爱护不异隋侯珠”。漆艳山是文人的天下,也免不了这点闲情逸趣。除了每一本藏书都要印上的大印“漆艳山藏”,各分阁由各阁主及弟子协商决定各阁藏书藏印铭文。另外,为防虫避蠹,还会将一种芸草放置于书页中,花叶茎根皆全。
上述四大作坊,是漆艳山的中枢机构,每个作坊里的藏书家,并非长期任职一个岗位,而是变动随需,方便自如。
他们在楼里走动翻看时,那些藏书家们都似没有看见他们,依旧专注于书本之中。
“我听外界传言说,常驻漆艳山上的人员,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藏书家。他们或是少无入仕之心,而博学多识,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诗名誉耳,且家境颇足,遂携家中藏书归隐于漆艳山。或在俗世奔波数十载,心如倦鸟祈归巢,于是弃官后,携满腹经纶与私藏书籍入职漆艳山。今日一见,当真是名不虚传呀。”走出收藏印记坊后,耿星荃由衷道感慨道。
庆慧宗师轻笑,背对着他,看着这几间作坊,开口道:“漆艳山无闲人。寒月一窗,残灯一席,讽诵达旦,喉舌不肯罢劳;掩卷推灯,就席杜目,耳口不属诵而心通;风晨雪夜,纸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这是代代藏书家的执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这是他们对书的认识。读尽天下古今之书,通晓世代百家之学。这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耿星荃微怔,片刻后笑道:“这也是您的吧”
“是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