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AI生成的内容照搬照抄,而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赋予其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才能使其真正具有原创性。
4.3 虚假信息与误导:AI的潜在风险
AI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也可能被用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由于AI生成的内容往往具有较高的逼真度,普通人很难辨别其真伪,这给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恶意信息传播: 有人可能利用AI生成虚假新闻、谣言等,进行恶意攻击或误导公众。
内容农场: 有人可能利用AI大量生成低质量、重复性的内容,用于SEO优化或流量变现,扰乱网络信息秩序。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
提高AI生成内容的识别技术: 开发更先进的技术,用于识别AI生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标注或限制。
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 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和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其媒介素养,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4.4 作者身份的模糊:谁应该署名?
在人机协作的写作模式下,如果AI参与了创作过程,那么作品的署名应该如何处理?
人类作者署名: 如果人类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例如构思故事情节、修改和润色文本等,则应该由人类作者署名。
人机联合署名: 如果AI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生成了大量的文本内容,则可以考虑进行人机联合署名,例如“作者:XXX,AI辅助”。
不署名: 如果AI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文本润色或信息检索等辅助工作,则可以不署名。
目前,对于AI参与创作的作品署名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但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