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员来自牛李两党,他们的加入,让苏然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苏然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牛李两党中一些头脑清醒的成员,也开始反思党争的利弊。虽然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但已有了一些缓和的迹象。
然而,就在局势稍有转机之时,更大的危机却悄然降临。由于边疆战败,大唐的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周边一些小国见状,也开始蠢蠢欲动,对大唐边境发起了小规模的侵扰。同时,国内因党争导致的民生问题愈发严重,多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苏然深知,留给大唐的时间不多了。他夜以继日地与支持他的官员们商讨应对之策,一方面要应对外部的侵扰,另一方面要安抚国内的民心,平息起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轻赋税、赈济灾民、加强边防建设等。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依旧面临着党争的阻碍。牛李两党中仍有部分顽固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对改革措施阳奉阴违。苏然在推行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在一次推行减轻赋税政策时,牛党中的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维护当地士族的利益,拒绝执行。他们向朝廷谎报当地的经济情况,称无法承受赋税的减免。李党中的一些人则借此机会,指责牛党故意破坏改革,双方在朝堂上再次爆发激烈争吵。
苏然心力交瘁,他既要应对外部的危机,又要在党争的漩涡中努力推动改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为大唐的未来而战。
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苏然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染上了重病。但他依旧强撑着病体,参与朝堂的讨论,奔波于各地,监督改革措施的执行。
看着苏然日益憔悴的面容,支持他的官员们既心疼又敬佩。他们在苏然的感染下,更加坚定了信念,团结在一起,与党争和国家的危机作斗争。
终于,在苏然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改革措施开始初见成效。部分地区的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