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灵感。突然,府中的仆人进来禀报:“公子,崔大人来访。”
崔琰是曹植的挚友,也是曹魏的名臣。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对曹植的才华极为赏识,两人志趣相投,常常在一起探讨诗词歌赋。曹植听到崔琰来访,心中一喜,连忙起身迎接。
“子玉兄,今日何来?”曹植笑着问道,崔琰字子玉,两人虽是君臣,却情同手足。
崔琰微微一笑,手中拿着一卷书简:“子建,我今日带来了一篇新作,想听听你的意见。”
曹植接过书简,展开一看,却是一篇关于邺城风物的赋。他仔细读完后,赞叹道:“子玉兄的文笔愈发精进了,这篇赋将邺城的繁华与自然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崔琰却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子建,我今日来,不只是为了这篇赋。我听说,你最近与甄家的小姐走得很近。”
曹植心中一惊,脸上微微泛起红晕。他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这么快就被崔琰察觉。他轻声说道:“子玉兄,我只是与甄姑娘有过一面之缘,谈不上什么亲近。”
崔琰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劝诫:“子建,你才华横溢,前途无量,但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并非你能掌控。甄姑娘虽才情出众,但她已许配给曹丕,这是曹操大人的安排,你切不可轻举妄动。”
曹植心中一震,他从未想过崔琰会如此严肃地提醒自己。他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子玉兄,我知道你的苦心。我与甄姑娘之间,只是相互欣赏罢了,我并无他意。”
崔琰看着曹植,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子建,你天性纯良,但曹丕却并非善类。他心机深沉,对权力的渴望远超常人。你若与甄姑娘走得太近,只怕会引火烧身。”
曹植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子玉兄,我明白你的担心。但我与甄姑娘之间,不过是才情相投,又怎会牵扯到权力之争?”
崔琰摇了摇头,不再多言。他知道曹植的性情,一旦认定的事情,很难轻易改变。他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