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会走,但少年不会不在。
愿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
晚上回家,学校里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封信给高考前的自己,无论写什么都可以,第二天收起来,会在高考前几天发给他们。
方乐明白,这是学校换个方式让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但是他觉得这种方式很有趣,尽管是一个没有意义也不会检查的工作,但是他愿意给自己多写一些话。
坐在书桌前,一盏灯在黑夜,冥思苦想。方乐想到了古时候坐在书桌前点着油灯苦读的读书人。
那是的他们为自己谋未来,现在方乐在为自己计算未来。
他不知道要给自己写什么,他知道可以写目标,可以写自己高考想要考到的分数,可以写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怎么样努力。他甚至可以写名言警句,可以写古诗古词,可以写新闻榜样,两年的作文,无数次的考场议论文,他的作文技术已经锻炼到了炉火纯青。
但是方乐不想写这些,他想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落笔,他写下了今晚的月亮,写下了今天的漫天气球,写下来自己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在信的最后,方乐写下了那个约定,无论结果怎么样,他都要去遵守的一个约定。
沐浅光,我一定会见你一面,就算你不喜欢方乐。
一定会。
自成人礼后,同学们学习的激情空前高涨。学习的工作量减少,可压力却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慢慢增大,短暂的春天过去,即将迎来又一个夏天,又一个毕业季。
化学老师对他们说,如果你感到焦虑,那么你就看看每一天起床时候的太阳,现在起床的时候天还是黑的,等再往后,每天起床都的天都会比前一天亮一些,等到了哪天你起床发现天完全是亮的,那么高考就来了。
方乐感觉这是有趣的。冬天的时候上学,骑着车在完全黑的路上奔驰,每个车子都开着前车灯,只要看亮度,就能知道早上的人多不多。
而且晚上放学的时候天也是漆黑一片。黑着夜出门,黑着夜回家,总给方乐一种感觉,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
他们也确实是一群特殊的人。在回家的路上,等红绿灯时听旁边的一个小孩子说:
“妈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什么都穿一样的衣服啊?”
旁别孩子的妈妈就给他解释:“那些哥哥姐姐是高中生,每天可辛苦了,你以后也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方乐不知道辛苦也要告诉他以后会成为那样的人,或许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穿着高中的校服,就代表着辛苦,就代表着学习好。
可说得也没错,只要不出意外,都会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记得当时高一的时候班里有同学打印出来一张监狱的作息表,七点半起床,六点就可以睡觉,中间还有不短的休息时间。让一群新高一红了眼。他们的生活比蹲监狱要累得多,纷纷说着,上这破学还不如去监狱呢。德一中学也得到了“德一监狱”的美称。
可到了现在,方乐这些高三生早就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每天六点不用家长叫,生物钟就让他自动起床。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直接起床,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在上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