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重生八零,带崽离婚后转身再高嫁傅云瑶沈知远无删减全文

重生八零,带崽离婚后转身再高嫁傅云瑶沈知远无删减全文

黎苏苏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你养他们?你拿什么养他们?自家四个孩子都快养不活了,眼瞅着安康也要上学了,学费你都凑不起来。”大嫂陈翠翠哼了一声。83年还没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这年代上学的学费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乡下人大多数只能给家里的孩子读个几年书,避免孩子成为文盲。只有那些特别重视教育,加上家里的孩子学习争气的,才会一直给供下去。傅云怀的孩子多,一共四个。老大傅安平10岁,老二傅安康8岁,老三傅安华5岁,最小的傅安慧才两岁。如今上学的只有傅安平。傅安康八岁了,这年纪要是搁在后世早就上学了。但是现在傅安康还没送去上学,就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较差。不过这年代十来岁才上学的也有,8岁还不算太晚就是了。娘家的情况不容易,但是傅云瑶却从未补贴过。倒不是傅云瑶...

主角:傅云瑶沈知远   更新:2025-01-25 21:2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傅云瑶沈知远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八零,带崽离婚后转身再高嫁傅云瑶沈知远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黎苏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你养他们?你拿什么养他们?自家四个孩子都快养不活了,眼瞅着安康也要上学了,学费你都凑不起来。”大嫂陈翠翠哼了一声。83年还没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这年代上学的学费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乡下人大多数只能给家里的孩子读个几年书,避免孩子成为文盲。只有那些特别重视教育,加上家里的孩子学习争气的,才会一直给供下去。傅云怀的孩子多,一共四个。老大傅安平10岁,老二傅安康8岁,老三傅安华5岁,最小的傅安慧才两岁。如今上学的只有傅安平。傅安康八岁了,这年纪要是搁在后世早就上学了。但是现在傅安康还没送去上学,就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较差。不过这年代十来岁才上学的也有,8岁还不算太晚就是了。娘家的情况不容易,但是傅云瑶却从未补贴过。倒不是傅云瑶...

《重生八零,带崽离婚后转身再高嫁傅云瑶沈知远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你养他们?你拿什么养他们?自家四个孩子都快养不活了,眼瞅着安康也要上学了,学费你都凑不起来。”大嫂陈翠翠哼了一声。

83年还没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这年代上学的学费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乡下人大多数只能给家里的孩子读个几年书,避免孩子成为文盲。

只有那些特别重视教育,加上家里的孩子学习争气的,才会一直给供下去。

傅云怀的孩子多,一共四个。

老大傅安平10岁,老二傅安康8岁,老三傅安华5岁,最小的傅安慧才两岁。

如今上学的只有傅安平。

傅安康八岁了,这年纪要是搁在后世早就上学了。

但是现在傅安康还没送去上学,就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较差。

不过这年代十来岁才上学的也有,8岁还不算太晚就是了。

娘家的情况不容易,但是傅云瑶却从未补贴过。

倒不是傅云瑶不愿意补贴娘家,主要傅家的父母哥哥都是明事理的。

他们觉得傅云瑶高嫁不容易,原本因为她农村人出身的身份就已经被婆家瞧不起了。

这要是再找傅云瑶接济,她还不更得被婆家人看轻呢?

傅云瑶顶多逢年过节的送点儿东西来娘家,这要是拿钱的话,娘家人是绝对不收的。

傅云瑶知道娘家人过得不容易,但是没想到这么不容易。

眼下傅安康的学费都是个问题,自己带着小月儿回来,确实给娘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傅云怀瞪了一眼陈翠翠,“你瞎说什么呢?我就是去窑厂打工,那也一定能供安康上学,能养得起云瑶和小月儿。”

根据傅云瑶前世的记忆,大哥傅云怀是在两年后出事的。

按照此时大哥的说法,很可能是因为傅安康的学费选择去窑厂打工。

窑厂的活儿十分辛苦,可以说是真的拿体力赚钱。

知道大哥去窑厂打工的原因后,傅云瑶的眼眶又红了,对娘家人的愧疚更多。

前世自己高嫁了又怎么样?什么都没帮上娘家,什么好处也没让娘家落着,倒是伺候了沈知远父母一辈子。

别看现在沈知远的父母挺精神的,可是这两人十年后身体都出现了不少的毛病。

周映雪更是直接中风瘫痪,是傅云瑶一把屎一把尿的在床前伺候了十年。

傅云怀见自己妹子的眼眶红了, 还当是在意陈翠翠说的话,便立马安慰起来了自家妹子,“小妹,你大嫂的话你别放在心上。

这个家还轮不到她一个女人做主,大哥说的算。

我让你和小月儿安心住下,你们就安心住下。”

傅云瑶回过神来。

她自然是不会将大嫂说的话放在心上的。

其实这个大嫂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前世大哥出事后,公婆和四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支撑着照顾过来的。

傅云瑶还有一个小弟,小弟现在才上初中,书都没读出来,自然帮不上家里。

那时候傅家多难?大嫂却没有改嫁离开的意思,而是苦苦的守着这个家。

后来孩子大了,傅家的日子可算是好过了点。

傅云瑶却和沈知远离婚了。

因为大哥不在,大嫂陈翠翠带着弟弟傅云寒直接打上门。

陈翠翠将沈知远骂了一通,农村妇女的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等着教训完了沈知远,陈翠翠便让傅云瑶和小月儿跟着她回娘家。

只是那时候的傅云瑶选择了创业,没有跟着陈翠翠回去。

但是大嫂当初护着她的这份情谊傅云瑶还是记在心上的。

而且这一次家里确实困难,傅安康上学的学费都没凑起来,如今又多了她和小月儿,大嫂唠叨几句很正常。

傅云瑶忙和陈翠翠解释,“大哥,大嫂,我这次回来可不是长住的。

我想自己做点儿小生意,但是小月儿没人照顾,所以我想先带着小月儿回娘家暂住。

等我这边稳定了,回头肯定是带着小月儿在城里住更方便的。”

听了傅云瑶的解释,陈翠翠的神情顿时放松了不少,于是忙冲傅云瑶道,“云瑶,你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只管说。

这也是你自己的家,在这边想住多久住多久。”

傅云瑶笑着应声。

虽然傅家人愁着傅云瑶的未来,可是作为当事人的她却没任何的愁色。

如今回了娘家,自己和小月儿暂时有了一个住处,接下来就是傅云瑶放手干事业的时候了。

傅云瑶琢磨着接下来该干什么生意。

83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处于试水阶段,处处都是机会。

但是做生意需要的是本钱,现在傅云瑶手里一共就二十来块的本钱,想做什么也做不了。

傅云瑶想要干大事业,只能等着先攒一笔本金,回头再慢慢的筹划。

就在傅云瑶琢磨着做什么生意时,外面听到了一个妇人的喊声,“王二牛家杀羊了,谁要是想买羊肉的话就去买点儿。”

傅云怀听到声音,便冲陈翠翠道,“小妹难得回来,正好咱家没荤肉,去割点儿羊肉回来吧!”

陈翠翠面露一抹难色。

家里都这条件了,还买羊肉?

但是想到小姑子确实很久没来家,陈翠翠要是说不买,不仅让自己男人丢了面子,而且还可能会让小姑子多想,觉得她这个当大嫂的小气。

没办法,陈翠翠只好一咬牙,“我回屋子里拿钱。”

傅云瑶却一把抓住了陈翠翠,“大嫂,别去拿钱了,我去买。

今天我和小月儿来家比较着急,都没买东西。

正好,我去割点儿羊肉,咱们晚上开开荤。”

陈翠翠摇头,“这哪行?你和知远刚离婚,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手里的钱先省着花。”

“没事,大嫂,也不在乎这一顿肉钱。

放心,我想好了挣钱的门路了,回头咱家不缺钱。”

说着,傅云瑶便拉住陈翠翠出去买羊肉了。

傅云瑶说的不是假话,她确实是突然想到了挣钱的门路。

这第一桶金,她就从倒卖农村的蔬菜肉蛋食品做起吧。


您看看,这橘子多新鲜,农贸市场能有这么新鲜的水果吗?

而且我们这价格还便宜呢。”

按照现在农贸市场的市场价,一斤橘子是五毛钱一斤。

傅云瑶打算卖四毛钱一斤,价格便宜点,可以加快出货量。

老百姓都是想占便宜的,你要是不便宜,价格不能让人感觉到巨大的优惠,就很难吸引到他们买。

但是即便卖四毛钱一斤,农户们也不会亏,甚至还有的挣。

因为如果按照食品厂对橘子的收购价来说,一斤橘子收购价是两毛五。

卖四毛一斤的话,还能多挣一毛五。

别说卖四毛一斤了,就算是卖三毛一斤,那也比之前的价格高。

对方尝了橘子的味道,觉得汁水很足,很是新鲜,加上味道很甜,确实比农贸市场的品质好,于是便想着买一点,开口询问了傅云瑶价格,“同志,那你这橘子咋卖的?”

“我这橘子四毛一斤,但是一块钱三斤。”

傅云瑶想要卖得快,一次性让人多买几斤肯定是最好的。

一块钱三斤,他们依旧挣不少,但是一口气多出两斤的量。

买三斤能少两毛钱,在不少人看来更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果不其然,听到了傅云瑶报出来的价格后,对方便道,“好,那给我来三斤。”

“成。”

傅云瑶给傅云怀使了一个眼神,傅云怀当即麻溜的给称了三斤橘子。

这几天跟着傅云瑶后面卖菜,虽然傅云怀没学会怎么和顾客交流沟通,但是称东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

看到这么快就成交了一单,王进钱和另外三人还处在震惊中没回过神来。

这橘子竟然这么好卖了吗?

他们才刚来,结果就卖出去了三斤?

傅云瑶继续叫卖,吸引来的客人越来越多。

大家品尝橘子的味道还有了解了价格之后,都纷纷决定购买。

有的还是之前在傅云瑶手里买菜的老顾客,见到傅云瑶现在来卖橘子了,知道她卖的东西品质不错,也跟着买了点。

随着买橘子的人越来越多,王进钱几人都参与招待顾客的行列。

王进钱负责记录,每卖出一笔的数量和钱数都记录的清清楚楚,王大志的孙子则是负责收钱找钱,以及管钱。

傅云瑶只负责卖,钱她不去碰,免得到时候说不清。

在他们的忙活下,原本以为很难卖出去的两辆拖拉机的橘子,不过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就在钢铁厂这边卖完了。

橘子价格不贵,买了还能放个好几天慢慢吃,所以大多数买的都是三斤,六斤的买,很少一两斤的买,这卖起来的速度自然就快了。

两辆拖拉机的橘子卖完了,傅云瑶冲王进钱道,“进钱叔,现在也才九点,咱们还能回生产队拉一趟橘子,正好等工人下班了来卖。

卖完了咱们吃个午饭,下午还能拉一趟。”

王进钱听到傅云瑶的提议,忙点头应了一声,“好好好,云瑶丫头,都听你的。”

这一车的橘子卖得这么快,王进钱现在对傅云瑶是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丫头方才做生意的时候和平日里完全就是两个人。

都说傅家那位女婿沈知远很厉害,但是现在对比一下,傅云瑶好像也不差。

可能不如沈知远的就是农村人的身份,可是农村人咋了?

这些出生就注定的东西不能判断能力的高下。


傅云瑶和沈知远都走后,清大家属院这边炸开了锅。

大家热议的话题便是沈知远和傅云瑶离婚这件事。

大多数人都觉得,傅云瑶是被沈知远给抛弃了。

不然她一个乡下来的女人,能嫁给沈知远已经是走了狗屎运,珍惜都来不及,自然不可能主动提离婚的。

沈知远是清大最年轻的教授,当初还是京大毕业的。

这样一个年轻有为,家世好,长相也不错的优质男青年,其实不少人都在背后觊觎。

家属院这边年轻的没结婚的教职工,还有家里有适龄待嫁亲戚的人都在蠢蠢欲动。

既然傅云瑶和沈知远离婚了,其他人是不是就有机会了?

别看沈知远是个二婚男了,可是就凭他自身的条件,出去再找对象也是很吃香的。

傅云瑶自然不知道家属院背后议论的这些,更不会在意这些人议论什么,反正都和她没什么关系了。

傅云瑶带着小月儿离开清大,街上的车川流不息。

不过83年和后世还是不一样的。

经济刚起步,街道上公交车,自行车比较多。

道路建设也不如后世的宽敞。

街道上已经有经商的铺面,诞生了不少个体户,但是生意的繁荣程度肯定远不如后世。

也正是因为如此,傅云瑶才觉得这个年代处处都是机会。

这会儿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点,但是因为办离婚手续,傅云瑶和小月儿都还没吃饭。

她饿了没关系,小月儿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饿。

傅云瑶便带着小月儿来了一家街边的面馆。

这面馆是两对中年夫妻开的店,在街上已经开了两年了,算是第一批去干个体户的。

这时候单位有正经工作的可瞧不上这些干个体户的,不过傅云瑶很清楚,如果按照个体户的收入来说,真的不比单位的铁饭碗差。

就说这面馆,看着就是不大的夫妻店,可是两口子好好经营,把味道和实惠提上去,生意差不了,一个月三四百块是好挣的。

只是这时候很多个体户也不会特意炫耀收入,都是闷声发大财。

傅云瑶带着小月儿去了面馆,找面馆的老板娘要了两碗骨汤面。

小月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傅云瑶便给她多加了一个荷包蛋。

小月儿是个孝顺懂事的,见傅云瑶的碗里没有荷包蛋,立马给她分了一半。

傅云瑶想要推给小月儿,当她一个人吃,便见小月儿道,“妈妈,咱们一人一半,妈妈不吃,月儿也不吃。”

见孩子这么体贴懂事,傅云瑶便吃了那半个鸡蛋。

孩子知道分享是好事,总比养成自私自利的性子好。

等下回她就直接给一人加一个。

母女两口子吃完了面条,傅云瑶便在小卖铺打了公用电话。

她这电话是打给娘家人的。

如今和沈知远离婚了,傅云瑶只能暂时先回娘家。

她虽然可以先在城里租房,带着小月儿住这边,但是小月儿还小,没人照看可不行。

傅云瑶想要放开手挣钱,那就先得解决小月儿的照看问题。

她在城里也没什么亲戚朋友,投靠娘家是她唯一的选择。

不过傅云瑶相信,这样的时间持续不了太久。

等她挣到钱了,如果娘家那边不愿意照看,她就带着小月儿来城里。到时候给小月儿请一个保姆,自然就能解决了这个问题。

傅云瑶的娘家离清水市其实不远,大概三十里地。

从清水市的汽车站坐车,只能到她娘家所在的镇子上。

镇子上和娘家大概还有五六里地的路程。

傅云瑶带着行李,背不了小月儿。

小月儿的身体还有些虚,让这孩子走个五六里路她担心会让她累着。

所以先给娘家打个电话,他们方便的话,让他们去镇子上接他们母女。

傅云瑶娘家的村子就通了电话,她打了电话回了大队部,很快就有人接通了。

接电话的是本村的村长。

傅云瑶没喊家人接电话,只让村长给她捎个话就行了。

打完了电话,傅云瑶才带着小月儿坐了公交去了汽车站,很快就坐上了回娘家镇子上的中巴。

等了半个小时便发车了,离上次傅云瑶回娘家都大半年过去了。

现在村子里人都道傅云瑶嫁得好,父母也因为女婿长了不少脸。

这要是让他们知道,她和沈知远离婚了,傅云瑶不知道父母能不能承受的了这样的打击。

不过不管父母怎么想的,这辈子傅云瑶只为了自己还有小月儿而活,断然不可能和沈知远那个男人再有什么牵扯。

不过二十几里地的路程,坐了半个小时的车便到了。

小月儿显然是有些不适应的,一下车就开始吐了起来。

中巴车可比小轿车的体验感差太多了。

车身大,更加颠簸,加上车上人多,气味也冲。

等挣到钱了,傅云瑶给自己买辆小轿车,到时候来回城里和娘家就得方便不少。

小月儿刚吐完,便见到有人朝着他们的方向过来。

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傅云瑶的大哥,傅云怀。

“小妹,你和小月儿回来啦?”

傅云怀见到自己妹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妹妹跟着妹夫去了城里,回娘家可就不方便了,他这都大半年没看到。

上次见到妹妹,还是过完年,沈知远带着她回娘家拜年。

傅云怀说着,又摸了摸小月儿的头,“小月儿大半年不见,这个头明显蹿高了不少。

小孩子真是长得快,一段时间不见就大变样了。”

见到亲大哥,傅云瑶的眼眶有些热热的。

前世她对娘家是十分亏欠的。

因为沈知远借口工作忙,没时间,所以自从跟着他回城后,傅云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一趟娘家。

虽然傅云瑶嫁了一个好丈夫,可是她娘家真没跟着沾多少光。

娘家的条件不好,大哥为了几个孩子,去了窑厂打工,不小心被倒塌的墙体砸断腿。

断腿后的大哥受了不小的刺激,后面的一些年,整个人非常颓废。最后不愿自己成为家里的拖累,四十岁那年自杀了。


看到卖空了,一口气挣了不少钱,傅云瑶的心情跟着好起来,关于王慧给他带来的那点儿不痛快也很快消失殆尽。

卖完了东西,时间也不早了,傅云瑶便打算带着兄嫂离开。

没想到傅云瑶刚准备走,还没出家属院,就瞧见了抱着课本回来的沈知远。

碰到沈知远,傅云瑶的眉头不由的皱了皱。

遇到这个男人可真晦气,如果可以的话,傅云瑶是一点儿都不想和沈知远碰面。

沈知远也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傅云瑶。

看到傅云瑶时,沈知远先愣了愣,随后心中一喜。

他就知道傅云瑶肯定会回来找他的。

她一个离婚带孩子的女人能去哪儿?能过的多好?

跟着他,不管怎么样可以在城里生活,总比回乡下来得强。

沈知远朝着傅云瑶走了过去,随后冲她道,“云瑶,你回来?

小月儿呢?

是不是你们在外面的生活不顺利?

没关系,你和小月儿回来,咱们一家人还像之前一样好好的过日子。”

傅云瑶眉头皱了皱,觉得沈知远这个男人有些自以为是了。

“沈知远,我什么时候说我们在外面生活的不顺利,什么时候要回来了?

咱们既然离婚了,以后就各过各的。

我和小月儿现在的日子好的很,不可能回来继续和你一起过的。”

傅云瑶的回答完全在沈知远的意料之外。

沈知远不敢相信的看着傅云瑶,“云瑶,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要嘴硬吗?你要是不想回来和我过日子的话,今天怎么可能会来清大家属院?

都过了这些天了,就算你还因为之前的事情生我的气,这几天冷静下来之后你也该消气了吧?”

沈知远说完,大哥傅云怀大踏步的上前,一把将傅云瑶护在了自己身后,随后对着沈知远就一顿喷,那唾沫星子直接飞到了沈知远的脸上。

“我妹子今天来这边可不是找你的,没想着和你复合。

我们来是做生意的,沈知远,你小子可别自恋!

你们家那么欺负我妹子,真以为我妹子非你们家不可呢?

你放心,有我这个当大哥的在一天,就不可能饿着他们娘俩,往后用不着你来关心。

你只要记住,你已经和我妹子离婚了,不再是她丈夫了,以后别来纠缠她。”

要不是打人犯法,沈家人的背景又比较强大,傅云怀此时是恨不得上前把沈知远这家伙揍得鼻青脸肿,以报他欺负他家妹子的这份仇。

虽然傅云怀想揍沈知远,可是他的理智战胜了心中的愤怒。

现在他们傅家的日子在往上走,可不值得为了沈知远这样的人搭上。

比之揍沈知远一顿,傅云怀还是帮衬自家妹子挣钱,让她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然后让沈家人打脸才是最解气的。

陈翠翠也站出来帮着小姑子指责沈知远,“沈知远,你别以为云瑶背后没人,她也有娘家,也有我们护着。

你辜负云瑶,你们沈家人欺负她看不起她没关系,我们傅家的闺女,我们自己疼。

反正你们都离婚了,以后桥归桥路归路,你就别指望着云瑶还能回来和你过日子。”

沈知远愣在了原地,傅云瑶还有傅家人的话对他而言都像是一颗重磅炸弹。

他以为傅云瑶要不了多久就会乖乖的回来和他好好过日子,可眼下这架势,沈知远觉得自己的愿望可能得落空。


跟过来的几人都希望能早点儿将村子里农户手上滞销的橘子早点儿卖出去,听了傅云瑶的提议之后,坐着拖拉机又折回了村子里。

王大志在村子里等着,没想到傅云瑶几人这么快就回来了。

王大志看着空着的拖拉机询问,“两车的橘子是全都卖出去了吗?”

王进钱点头,“对,村长,橘子都卖出了,咱们这会儿是想着赶紧再运一趟过去的。

您赶紧通知一下,让各家送橘子过来。”

王大志一听橘子都卖出去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他没追问细节,当即通知人再送橘子过来。

王进钱又和王大志提了一嘴下午可能还有一趟,所以让村长在村子里安排农户们提前准备好橘子。

在村民们往拖拉机上搬成筐装好的橘子时,王大志才有时间和王进钱聊了下今天卖橘子的具体情况。

原本王大志和王进钱一样,都以为傅云瑶是靠着婆家那边的门路帮着将橘子销售出去的。

没想到人家是靠着自己在厂子门口叫卖,帮忙卖出去了橘子。

王大志的心情一时无法形容。

不过不管傅云瑶是靠着婆家将橘子卖出去的,还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帮他们将橘子卖出去的,东林村的农户们都欠了这丫头一个大恩情。

橘子很快装好,傅云瑶他们也不在村子里耽搁,当即就开着拖拉机继续去了市里。

等过去时,和傅云瑶预判的一样,到了厂子工人们下班的时间,人挺多,橘子很好卖。

拉来的满满两辆拖拉机的橘子,瞬间也被抢购一空。

等他们卖完了,差不多都快到了十二点了。

忙了一上午的众人都饿的饥肠辘辘的,这会儿赶紧回去,还能吃上午饭,下午还能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再拉一趟橘子过来市里,赶在厂子员工们下班的时候卖。

傅云瑶几人赶回东林村,已经一点了。

这个点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

傅大海和田素春不确定他们中午来不来家吃饭,所以先带着孩子们吃过了。

不过傅云瑶他们回来吃的话,煮一锅面条也很快。

知道大哥大嫂跟着忙了一上午挺辛苦的,傅云瑶给他们每人加了两个煎鸡蛋。虽然吃的简单,但是也不算寒碜。

吃饱喝足后,傅云瑶先回房间躺上床休息了一会儿。

忙了一上午,傅云瑶累得浑身有点儿酸疼。

不过想到帮着村民卖了那么多的橘子出去,傅云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她卖的不是橘子,而是帮衬着东林村数个家庭。

下午休息了片刻后,傅云瑶带着村子里的几人再去了一趟市里。

这一次依旧很顺利。

今天运送的三趟橘子全部销售一空。

她只负责帮忙卖,至于挣来的钱和账目她不管,村长安排了专人负责,所以卖完了橘子,傅云瑶就和兄嫂回了家,剩下的事情都不用再操心了。

但是王大志这边却没闲着。

今天卖了三趟橘子,他们还需要忙着统计账目和清点钱数。

这些点清楚了,回头才好分给卖橘子的农户。

王大志的孙子拿出钱和王进钱记录的账本对账。

他们在一起,花了两个小时才将钱给核对清楚了。

一辆拖拉机能拉两千四百斤的橘子,两辆拖拉机差不多能拉四千八百斤的橘子。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