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张教授还建议我去找学校的法律顾问咨询,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告别张教授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坚定。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至少我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回到学校后,我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论文,将所有的参考资料和写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接着,我通过邮件联系了几位被指控抄袭的原作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回应。同时,我还预约了学校的法律顾问,准备进行一次正式的咨询。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王阿姨的细心、张教授的智慧,都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明灯。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接下来的几天,我沉浸在紧张而忙碌的调查中。每天清晨,我都会早早起床,带着笔记本和资料前往图书馆,试图从浩瀚的文献中找到更多蛛丝马迹。与此同时,我也不停地刷新邮箱,期待着那些被指控抄袭的原作者能够回复我的请求。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大多数邮件石沉大海,少数几个回复也只是礼貌性地表示“抱歉无法帮忙”。每一次收到这样的回复,我都感到一阵深深的挫败感,仿佛离真相越来越远。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愿放弃。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整理证据链,将每一份参考资料、每一次修改记录都详细归档。我甚至翻出了论文初稿的手写版本,逐字逐句核对,试图证明自己的原创性。然而,越是深入挖掘,我越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复杂的迷局之中。那些所谓的“相似之处”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陷阱,仿佛有人刻意模仿了我的风格,再将其伪装成抄袭的证据。
一天傍晚,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陈宇递给了我一杯热茶,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了?有进展吗?”
我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还是老样子,没什么突破。唯一确定的是,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人策划。”
“你有没有想过,对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