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既无甚大争议,也不足勾起谈兴。
李老爷便另寻话题,“博书啊,你于将来前程有何打算?”既已许婚,他也不见外,对周博书的称呼自先改了。
周博书老实回答:“尚未深虑。只是先将婚事办了,今后再做打算。”
“可曾有意为官呢?”
“为官?”周博书面露讶异,显是不曾想过。
李老爷一见便知他有些误会,随即解释道,“此间不比京都,文华不盛,哪有许多读书人?便是举人也可直接委缺任官,还不会太低。前程也没有京城那般局促。”
“这……本地情形博书倒是初次得知,尚未细想。”
“不必担心,以我李家的面子,你若愿意,谋个一官半职并非难事。”这已不仅是解释,更是公然许诺了。
不过周博文未敢直接答复,只做了个含糊其辞的回应。他也是京中大族出身,见识过官场的是非明暗,心中原本就对以举人身份出仕无甚期待,且族中是否支持也未可知,还要先问才行。
6
这次到兴海城走问名流程,总要花上几天。李家招待他们住下,礼遇相当殷勤大方,连吴用都享受了单人间,吃喝也不错。
晚上安歇前,周博书特地把吴用叫过来,问起,“今日你便一直在正厅外?”
“小人只是公子随从,能在门口站着已不错,许多人还羡慕得紧。”大厅门口是只心腹才能站的地方,吴用相当于周博书的秘书,头号心腹,未来地位怕不就是府中的大管家。
“往后事情少不了你操办。”周博书随口说了一句,随后又一问道:“在门口随时听传唤不是你小子的习惯吧,打听到什么消息说一说吧。”最后又问道,“打听到有关李玉棠的消息了么?”
“她父本是李老爷的二公子。不过长子已分家迁出兴海,故而她父就是下任家主。她也就成了李家嫡长女,还有小才女之称。母亲也不简单,虽是家道中落,也算名门出身。”
周博书听完,点了点头,这已约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