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颔首,微笑道:“公子过奖了,不过是触景生情罢了。”苏然走上前,目光落在兰花上,感慨道:“这兰花春日自在生长,展现蓬勃生命力,不求他人赏识,却自有高洁之美。”林晓晴点头赞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它们的美好源于自身,而非为取悦他人。”
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见解多有相似。不知不觉,太阳渐渐升高,林晓晴意识到时间不早,便与苏然告别。苏然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自那次山林偶遇后,苏然和林晓晴常相聚在京城的书馆、茶肆。他们一起探讨诗词,分享读书心得。苏然钦佩林晓晴的才情,林晓晴也欣赏苏然的学识和抱负。相处日久,一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愫在两人心间悄然生长。
夏日午后,书馆内凉爽宜人。苏然和林晓晴坐在窗边,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身上。苏然拿起一本诗集,翻开念道:“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姑娘,你对这诗有何见解?”
林晓晴思索片刻,说道:“这丹橘历经寒冬依然翠绿,不仅因地气温暖,更因其有坚韧品质。就像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应坚守内心信念。”苏然点头称赞:“姑娘所言极是。橘树果实可招待贵客,却因路途遥远受阻,恰似有才之人,有时被命运捉弄,难以施展抱负。”
然而,苏然的科举之路充满坎坷。他接连几次参加考试,均名落孙山。又一次科举落榜后,苏然陷入深深的沮丧。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对着一堆书籍发呆,觉得辜负了家人期望,对未来满心迷茫。
林晓晴看着苏然消沉的样子,心疼不已。一天,她来到苏然住处,轻轻敲门。看到苏然憔悴的面容,她眼眶微微泛红,轻声说:“苏公子,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你才华横溢,只要坚持,总会成功。”苏然苦笑着摇头:“我努力多次,却始终无果。也许,我根本不是科举的料。”
林晓晴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