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渤闻梁晓声的其他类型小说《陈一声儿--一个潦草女孩的回忆录渤闻梁晓声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陈一声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界运行的逻辑还有一部分不在阳光之下,也永远见不了阳光。前几天她的同事给她八卦,她的前直系老板又通过其他同事的途径运转了一笔钱出来,说是补个什么空缺。是了,就是了,她不会做这样的事,不是因为她多清高,因为她确实不会。而这样的运作,在那样的公司里,是必须的。在这段空档期里,她面试了一些机会,但都不大合适,所以她,有了今天下午这样一个清闲却也焦虑的午后。她也不知道怎么描述人生,除夕之前,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看梁晓声的《人世间》,115万字,花了她一周多的时间,不是业余时间,因为她没有业,是除了吃饭睡觉出行外的所有时间,看完之后心里更加空落落的,她想,人活着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她在感受不到幸福的年纪经历了很多幸福,在更强烈感知痛苦的年纪开...
《陈一声儿--一个潦草女孩的回忆录渤闻梁晓声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界运行的逻辑还有一部分不在阳光之下,也永远见不了阳光。
前几天她的同事给她八卦,她的前直系老板又通过其他同事的途径运转了一笔钱出来,说是补个什么空缺。
是了,就是了,她不会做这样的事,不是因为她多清高,因为她确实不会。
而这样的运作,在那样的公司里,是必须的。
在这段空档期里,她面试了一些机会,但都不大合适,所以她,有了今天下午这样一个清闲却也焦虑的午后。
她也不知道怎么描述人生,除夕之前,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看梁晓声的《人世间》,115万字,花了她一周多的时间,不是业余时间,因为她没有业,是除了吃饭睡觉出行外的所有时间,看完之后心里更加空落落的,她想,人活着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在感受不到幸福的年纪经历了很多幸福,在更强烈感知痛苦的年纪开始经历痛苦。
会有很多的人跟我一样吗?
她在思考,会有很多的人正在跟我经历同样的痛苦吗?
她们也在面临同样的物质上的困境、心理上的恐惧吗?
她又想,我也是幸运的,起码我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她又想,也没有来自家庭的助力。
在幼儿园被送走之后,小学的她又同样经历了一边被送走的过程。
她此时开始用力回想那些年的经历了。
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小学附属的幼儿园,是的,那时候妈妈跟她一起住到了姑姑和姑父新婚后租住的楼里,七楼,离学校很远。
然后妈妈回家了,陈一声儿回了乡里的、距离学校稍微近一些的姥姥姥爷家住。
每天要起很早,坐着二姥爷的“大发”面包车赶去学校。
她们每天的游戏,是在车上争吵谁当丁丁,谁当迪西,谁当拉拉,谁当小波。
她隐隐约约记得,小波应该是最受欢迎的角色。
中午在学校对面的“小饭桌”吃饭,那时候小饭桌应该还不叫小饭桌,不过她也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她记得院子外有人支了个小摊,卖肉串,一毛一串,每块肉都比小拇指甲小,但是那个酱的味道特别、特别好吃。
然后呢,然后好像是和小姨一起,住到了城里的姑姥姥家,姑姥爷爱喝酒,喝醉了就吓唬她,要拿牙签扎她的手指。
半夜上厕所,痰盂就在床
词怎么能这么早地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她又开始对自己愤怒。
“万一呢?
万一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遭受到了什么当下完全无法解决的、极度恐惧的事情呢?”
人甚至无法对过去的自己共情。
“不要对曾经年幼的自己过于苛责。”
她在心里一遍遍安慰自己。
但她又开始绝望,是了,这就是后遗症,这就是那该死的后遗症:永远向内寻求原因,永远谴责自己,永远挑剔自己做得不够好。
她在心里一遍遍说:“不要粉饰过去的太平,要清醒,哪怕是痛苦的。”
“不要霸凌儿时的自己。”
“不要推搡她。”
“不要杀死你在这世界上仅有的同伴”她想不起很多人了,但有一个小男孩叫渤闻,是的,叫渤闻。
她脑海里的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因为他们后来又上了同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她记得这个男孩,是因为她始终对这个男孩有着一丝熟悉的、微妙的恐惧,后来她想起来,是的,好像是的,这个男孩,好像欺负过自己,也许是在吃饭的时候,也许是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男孩好像欺负过自己。
渤闻一直活在她的脑海里,从未消失过。
她的生活里哪怕没有渤闻这个人,也一直存在着名为“渤闻”的恐惧,她也说不清到底来源于哪里,但她从未有一刻不被这种恐惧包裹着。
此时此刻,她从回忆中抬起头来,是五星级酒店卫生间的镜子,卫生间里的香总是尖锐的,比酒店大堂更甚,她脑子也被熏的晕晕乎乎。
进了旋转门之后,她就不再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自己,她努力地挺起已经足够直的后背。
她抬头的时候,镜子里面有一个精心上了妆,即将在这里举办一场大型学术会议的陈一声。
她小声问她:一声儿、一声儿,你的裤子合适吗?
一声儿啊一声儿,你害怕吗?
一声儿啊一声儿,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镜子里的她没回答,擦了擦手,理了理净刚挑染完的前额的两缕金发,对自己笑了笑。
过去了吗?
真的过去了吗?
她再次醒来,是一个冬日里难得的明媚午后。
此时距离她上次失业过去7个月零19天,她端着杯子愣在铺着灰色卡通图案单子的粗布沙发上,杯子里是煮好的米汤,从沙漠回来后她对茶叶的敏
感度突然就提高了起来,短短一个月,好像体质都被改变了。
她听着因为窗户没关好漏进来的风传来的尖利的哨子声,手机里某聘恰好推送了一条意向沟通提醒,她点开看了看,没有回复,但这让她本就焦虑的心又紧绷了起来。
这个年终究是过去了,她的下一个掩体是什么呢?
除夕过去了,下一个应该是十五了吧?
打开朋友圈,是之前的同事在发即将回城打工,看得她心生羡慕,为了避免进一步延伸成嫉妒,她果断地关掉朋友圈,是的,她现在连个打工的机会都没有。
她时常惶恐,是不是没有机会再回到从前的圈子里了?
是不是也没办法去从事一份别的工作了?
这孔乙己的长衫为什么自己永远脱不掉?
她似乎有着现代人的所有焦虑,也私下里展现着现代人的所有不堪。
她没有任何的安全感,精神、物质,她找不到任何的避风港。
她觉得自己从未长大过,偶尔望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和洗衣机,她会恍惚一下,她分不清现在的生活跟儿时的过家家有什么区别,好像仅仅是当年假装出来的玩具现在变成真实的了,她也因成年而可以一直过家家,不会有人喊她结束游戏来吃饭了。
而心智上,她从来都是那个够不到灶台的小孩。
她想,我太可悲了,因为我太虚无了。
那工作的时候呢?
她不由得陷入回想中。
好像也是痛苦的,起码上一份工作也是痛苦的。
<她翻开自己的电子日记,其中有一篇这样写到:“看了一些《不够善良的我们》片段,跟姐姐们有了一些讨论,一个姐姐发了一句话:“山前山后各有哀愁,有风无风都不自由”。
所以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那些我窥伺的、嫉妒的生活,是不是也充斥着下水道里翻上来的飞虫,深夜的几只烟屁股和长长的叹息。
刚打开电脑的一瞬间键盘亮起光,我想起10年前,大一的我拥有人生的第一台笔电,半夜想在床上写些什么,但键盘不亮,我调试了很久又百度了很久,才意识到我的电脑确实不带键盘发光这个功能。
那时候我在想,我以后一定要过很有钱、经济很自由的人生。
10年之后的我电脑键盘可以发光了,但其实早在2019年
1个,但那已经是一声很大的进步了。
后来一声儿跟着二娘搬到了学校正对面新盖起来的小区里,一声儿是个小胖孩,不太干净,二娘总说她埋汰,但好像也不怎么嫌弃。
那段时间上体育课摔破了脸和手,二娘就每天帮她洗漱。
二娘家的哥哥也从海军退伍了,高高大大的,按现在的眼光来说应该挺帅,可惜那时候一声儿有自己喜欢的小男孩,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寄宿小孩儿,不过他家管的不严,所以夏天的时候,他会跑到一声儿家的小区敲窗户,管一声儿借作业抄。
一声儿那时候特别喜欢他,但他好像有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可惜一声儿是个小胖孩儿,所以早恋也降临不到她身上。
那个时候,一声儿穿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文胸,印着个米老鼠,一声儿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那个米老鼠的文胸太紧了,她没穿几次就扔掉了。
也是那个时候,住在客厅里的小女孩儿们,发现退伍回来的大哥哥,会在半夜,偷偷从卧室走出来,对她们亲亲摸摸。
那时候她们不知道什么叫性骚扰,也没人敢说这件事,直到有一个混小子,跟二娘吵架顶嘴的时候把这件事儿当着大家的面儿大吼出来,那是她第一次见二娘生那么大的气。
男孩的家长被叫了过来,不知怎么滴,事情被平息了,混小子也并没有被赶出去,日子风平浪静的过。
一声儿想起来了,那个大哥哥,她们叫他,二胖哥。
陈一声儿两只小手攥着一排AD钙,哭得幼儿园大门上“帅帅”两个字似乎都在跟着晃动,老师刚开始试图分开送她来的人的时候还很有耐心,蹲着把她拥在怀里,或者说,钳制在怀里。
应该是姑姑,对的,是姑姑,这世界上除了父母外最爱她的姑姑。
但她太小了,所以不记得姑姑的背影了,姑姑哭了吗?
好像也哭了吧。
十分钟后,她终于因为止不住哭泣扰民太甚被老师请到了厕所里。
那是非常干净的厕所,她记得的,小块的、洁白的瓷砖,一块一块有着黑色的边,她好像数过,但年仅五岁的她数不清很多,那时候有学到100吗?
为什么好像她记得97这个数字?
好像是在那个厕所里,她念过97这个数字。
她没有止住哭声,她已经不记得她那时候的心情了,但记得她好像上了个厕所,上厕所的时候在担心会不会有人进来?
老师进来看见她上厕所会不会接着训斥她?
小孩子的哭声会自动停止吗?
小孩子能够自己学会冷静吗?
她好像是休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哭。
这种情绪似乎没有解决方案。
想到这儿,成年的她笑了一下。
跟之前的自己相比,现在的自己简直是另一个“极”。
这是好的吗?
成年后的她无数次质问自己,但能怎么办呢?
这样的场景一直在上演,起码在这个阶段,她完全没有戒断成功过,直到她终于因为百日咳离开了那个幼儿园重新回到村里,回到父母的身边,接下来的日子,她只能想得起因为要治病,而被迫喂下的偏方----生鸡胆的味道。
苦。
而那时候的她不知道,这算什么啊。
比起以后的日子,这算什么。
她肯定,她没有在这段经历里获得什么,或者有哪怕一丁丁点成长,她还是一个爱哭鬼,因为她清楚地记得,上了小学之后,她还是经常哭,经常受到欺负。
对那段幼儿园经历,她也觉得奇怪,不知道是时间实在太久了的原因还是确实当年的老师只有一点点的不耐烦、同伴们也仅有一点点排挤,而这都在忍受范围之内,似乎自己的不适应才是造成这段经历不愉快最大的元凶。
但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她是忐忑的。
她怎么能让年仅五岁的自己“忍受”?
“忍受”这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