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边指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你看这雇人炒瓜子的老板,连邓小平主席都知道他,还鼓励他继续干。我们还怕什么?”
我妈满脸茫然,不解地看着那篇报纸,“啥叫个体经济?”
姑姑眯了眯眼睛,略带自信地解释:“就是摆摊、自己开店,跟那些工厂老板一样,都能做成大生意。你看这个老板,就是靠卖瓜子,雇了上百个人,能赚那么多钱,跟我们村里一个大工厂的老板差不多。你们瞧瞧,机会就在眼前,做生意有啥不好?”
我妈不会读书,她把那张报纸递到我面前,“小雪,你给妈念念,看上面说的对不对。”
我接过报纸,慢慢念出文章里的内容。边念边点头:“妈,这个人真厉害,居然能雇那么多人,而且靠炒瓜子做得这么大。”
我爸也忍不住插话:“你姑炒瓜子最好吃了,记得以前过年,村里最小的孩子都喜欢来咱家讨瓜子。”
我们村里自给自足,大家都会自己种些向日葵,然后拿来炒瓜子。特别是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做一大堆,给小孩们吃。而且大家都知道,姑姑做的瓜子最香,酥脆的口感和那股焦香的味道,吃上一颗就停不下来。
姑姑见我爸也有些动心,便笑得更得意,“我炒的好吃啊,所以我也打算用这个发家致富。二哥二嫂,跟我干不干?”
这话说得直白,我爸妈开始有些动摇,毕竟姑姑已经赚了些钱。经过两天的讨论,我妈终究没再反对,开始决定跟姑姑合作了。
这期间,姑姑通过她的一些关系,开始从周围的村子里收购向日葵。这些日子里,我爸妈负责劳力,搬运东西,姑姑在外面跑市场,谈生意。虽然每个人都感觉到一些不安,但却难掩内心的希望,姑姑的确带来了改变。
而最初的变动,带来的不仅仅是瓜子生意,还有家里的氛围开始微妙变化。姑姑不再是那个总被我们指责的“坏人”,而是变成了带着希望和未来的那个人。
第一批瓜子出炉时,我没有立刻去学校,而是主动跟着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