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永明李善长的其他类型小说《开局剧透朱标之死,朱元璋疯了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煮茶煮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之耻?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大明之耻,这个意思在场众人都理解,大明的耻辱!土木堡战神,上次朱元璋和李善长听朱永明说过几句,知晓这是一个贬义词。可朱标,徐达不知晓,他们听见‘战神’就想到了一位勇猛的皇帝。至于叫门天子,四人都不知晓,不过可以确定是一位皇帝。可不知为什么,朱元璋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大明之耻,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这是三个连起来,他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这叫门天子是何意?”朱元璋因为有不好的预感,所以没有询问。但朱标却是好奇,也有些不理解。“这位应该就是小朱总吧!”朱永明没有听过朱标的声音,不过听着比较年轻,觉得应该是朱总的儿子。从声音语气之中就可以听出,这位小朱总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不错,我是朱总的儿子,不过我不叫小...
《开局剧透朱标之死,朱元璋疯了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大明之耻?
土木堡战神?
叫门天子?
大明之耻,这个意思在场众人都理解,大明的耻辱!
土木堡战神,上次朱元璋和李善长听朱永明说过几句,知晓这是一个贬义词。
可朱标,徐达不知晓,他们听见‘战神’就想到了一位勇猛的皇帝。
至于叫门天子,四人都不知晓,不过可以确定是一位皇帝。
可不知为什么,朱元璋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大明之耻,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这是三个连起来,他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这叫门天子是何意?”
朱元璋因为有不好的预感,所以没有询问。
但朱标却是好奇,也有些不理解。
“这位应该就是小朱总吧!”
朱永明没有听过朱标的声音,不过听着比较年轻,觉得应该是朱总的儿子。
从声音语气之中就可以听出,这位小朱总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不错,我是朱总的儿子,不过我不叫小朱总,我叫做朱木示。”
朱标等人根本就不知道,朱总不是名字,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至于朱木示这个名字,就是把朱标的标字给拆开了。
“朱木示?”
“这个名字叫的。”
朱永明心里想到,这朱总是真的把自己当朱元璋了。
连给儿子起名都是这么奇葩。
朱木示,这合起来不就是朱标吗?
当然这也就是朱永明心里想一想,嘴上可不会说。
“小朱总,我就叫你哥吧,这样亲切。”
朱标闻言稍微一愣,随后转头看向了朱元璋,这个事情他决定不了啊!
他可是当朝太子,身份在这里。
这要是想认一个弟弟,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就是需要朱元璋同意。
朱元璋,李善长,徐达三人也都是一愣,朱永明说的这话他们都没有想到。
这就是思维不同。
在古代想当兄弟,都是需要结拜,或者两方父母,家族都是需要商议的。
可现代,是个男的,都可以叫一声哥。
朱元璋思考了一会,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下来。
见朱元璋同意了,朱标这才说道。
“当然可以,以后你就是我弟弟了,我会照顾你的。”
对于有这么一个弟弟,朱标是开心的。
以后朱永明发现自己等人的身份,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安稳他。
“哥,那以后弟弟就靠哥哥照顾了。”
朱永明根本就没有不知道他随口一句话,已经改变了他的身份。
此刻,李善长,徐达看待朱永明的眼神也不同了,这可是上位的干儿子。
太子亲自认下的弟弟。
“我会好好照顾你的,不过你先给哥说说,这叫门天子是何意?”
朱标拍了拍朱永明的肩膀,说道。
对于自己的弟弟,他很是关爱的,多少次弟弟们闯祸,都是他求情的。
弟弟们哪一个不敬爱朱标。
朱标这个拍肩膀的动作,让朱永明感觉到了一丝温度,也有一些奇怪。
他本是随便说说的,可他觉得小朱总当真了。
不过有这么一个哥哥,他是开心的。
“大哥,这个叫门天子,说来就话长了,我从头开始给你讲。”
“叫门天子名叫朱祁镇,是明宣宗皇帝的长子。”
“明宣宗皇帝去世,他继承了皇位,那时他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童。”
......
“朝廷大事都是有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臣在把持。”
“太皇太后张氏是一位贤后,三杨辅臣也是能臣,有他们在正统年间,天下还是太平的。”
“可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臣去世,朱祁镇突然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朱祁镇有人说他愚蠢,也有人说他废物,但他还算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点,就是特别会听人的“建议”。”
“公元1449年,也就是朱祁镇在位当皇帝的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来袭,不仅震惊了整个朝野,还给朱祁镇打了一剂‘强效鸡血’。”
“干坐了皇位这么多年,终于能干一场大事情了啊!再加上身边老太监王振的怂恿,年轻气盛的皇帝当场就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他没有理会群臣的反对,执意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征讨蒙古瓦剌部。”
......
“可他根本就不懂任何军事,从做决定到出征,仅仅就几天的时间,根本没有任何准备。”
“军中的一切调度安排,还都听老太监王振的。”
昏君!
这就是典型的昏君!
宠信宦官,没有任何帝王主见!
朱元璋一脸怒气的看向了朱标,他认为这朱祁镇就是朱标的后代。
不过他也有些疑惑。
那就是为什么朝廷上的文臣,勋贵都没有阻止朱祁镇呢?
“朱祁镇带领的大军是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那都是明军的精锐。”
“而且他为了显示威风,将朝廷中的文武大臣都带去了,这些朝廷中的中流砥柱。”
“还带走了大量的勋贵名将。”
“可这些明军的精锐,文武大臣,勋贵名将统统在明英宗朱祁镇和大太监王振的瞎指挥下全军覆没。”
“史称:土木堡之变,又称土木之变。”
“朱祁镇土木堡战神之名,就是这样来的。”
“根据记载,大明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等几十位大明能征惯战的名将全都战死在了土木堡。”
“也是从这次战役之后,大明勋贵算是退出了大明的中心。”
“朱祁镇可谓是凭借一己之力,搞垮了大明勋贵。”
“从这次战役之后,大明正式进入了文臣掌控朝堂的局面。”
“网上也有些人也发表了一些说法,说是土木堡之变,就是大明文臣集团策划的。”
“为的就是消耗大明勋贵,以及那些正直的大明文臣。”
“从而让文臣集团彻底的掌控大明天下。”
“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不过大明文臣集团的确是从土木堡战役之后开始崛起的。”
“这土木堡之变不止战死了大量的文武百官,勋贵,明军精锐。”
“就连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了。”
“他也是大明唯一一位被俘虏过的皇帝!”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朱元璋不会杀他们,还需要他们。
“咱知晓你们担心什么,你们不就是担心,咱先磨杀驴吗?”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
“在朱永明来到大明的瞬间,咱大明的历史就改变了。”
“咱能从朱永明口中知晓大明的未来,咱可以避免很多事情。”
“咱也不知晓,以后为什么要大肆杀功臣,但咱不会无缘无故的杀人。”
“这中间一定发生什么事情。”
朱元璋说到这里,看了看李善长,徐达,见他们表情有些动容,于是继续说道。
“咱杀胡惟庸,是因为他该杀,咱用胡惟庸案大肆牵连,是因为咱要清理胡惟庸的党羽。”
“还有清理那些支持推崇‘相权’的官员。”
“只要你们支持咱废除丞相制,建立内阁,军机处,咱有什么理由杀你们。”
“在说咱就算想杀你们,咱妹子会同意吗?”
朱元璋这话说的很直白,也很推心置腹,这话让李善长,徐达很安心。
可这话让朱标很是担心。
朱标觉得此刻应该安慰李善长和徐达,好好安安他们心境。
不应该这样直白的说。
其实这就是朱标太年轻的原因。
李善长,徐达是什么人?
他们是和老朱一起打天下的人,他们都了解老朱。
老朱要是安慰他们,许诺一些好处,他们才会更加的不安。
可老朱要是非常直白的把事情摆在明面上说,这也就是说,老朱是真的和他们说的。
不是只为了安他们的心。
再说朱元璋都提起马皇后了,了解朱元璋的老兄弟都知晓。
只要朱元璋和你说话的时候提起马皇后,那么朱元璋就是在和你推心置腹的说话。
这一点作为和老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他们当然清楚。
“上位,我是支持上位废除丞相制,建立内阁,军机处。”
“而且我也认同上位说的。”
“朱永明来到大明之后,大明的历史就改变了。”
徐达闻言思考了一下,然后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因为朱永明拿出的背痈药方,他的未来已然改变,所以他相信因为朱永明,大明的历史已经改变了。
再说废除丞相制,建立内阁,军机处,他本身就是支持的。
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勋贵权贵就好了。
这一点他还是有自信的。
“上位,臣也是支持上位废除丞相制,建立内阁,军机处。”
“臣一定会尽全力支持上位。”
李善长虽然还有些担心,不过此刻他知晓自己该说什么。
至于未来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只要他小心一点,他未来的结局就一定可以改变。
“很好,咱很高兴,你们能这样想。”
“咱在标儿面前对你们说,只要你们不做危害大明基业的事情。”
“咱就不会苛待你们。”
“改天咱约你们和咱妹子一起吃饭。”
朱元璋闻言,站起身来,走到李善长,徐达面前说道。
此刻他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其实也不知道未来为什么要大肆处死这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反正他现在是没有准备杀任何一个功臣的。
这其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他大肆斩杀功臣的。
可具体是什么事情,他又想不明白。
这些只能寻找朱永明才可以了解。
但目前不适合询问朱永明,所以他只能把这个想法暂时压下来。
其实朱元璋后期大肆斩杀功臣的原因就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
“重八,这人是谁?”
马皇后闻言,更加好奇,这人是谁了。
她陪伴在朱元璋身边这么久,还没有见过朱元璋这样无奈。
“一个知晓很多事情的人,按照他自己说的,也算是咱老朱家的人。”
朱元璋闻言,想了想,说道。
主要是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给马皇后介绍朱永明。
朱永明的来历太奇幻了,他是从天上掉落在皇宫内的。
而且是掉落在朱元璋和朱标面前的。
这要不是朱永明掉落在朱元璋和朱标面前,朱元璋和朱标也不会相信朱永明就是后世之人啊!
“你们老朱家的后辈?”
“不对啊,那些后辈我都认识。”
“难道是哪位哥哥姐姐遗落在外的孩子?”
马皇后闻言思考了一会,说道。
朱元璋的家庭情况,马皇后可是非常清楚的。
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一共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
老大朱重四,后来改名为朱兴隆,育有一子,朱文正。
老二朱重六,后来改名为朱兴盛,育有一子,朱旺。
老三朱重七,后来改名为朱兴祖,死的早没有孩子。
老四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两个姐姐分别是: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
大姐太原长公主年纪比较大,嫁给了王七一,由于出嫁的时间比较早,而且估计家里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很早就和朱元璋几兄弟不联系了。
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她出嫁时间比较晚,而且长期资助朱元璋几兄弟。
因此朱元璋深深地记住了二姐和二姐夫他们的恩情,而对大姐比较冷淡。
在朱元璋建国之后,自己的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侄儿外甥都有封赏。
马皇后可没有听说,他还有什么侄儿外甥?
现在又突然冒出一个后辈,马皇后能不好奇吗?
她倒是不觉得有人敢冒充,只是单纯的好奇。
马皇后这话让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他只能岔开话题,说道。
“妹子,你就不要在问了,过一段时间,咱带这小子来见你。”
“现在这小子受了一点伤,正在养伤。”
“等着这小子伤好了,咱就立刻让这小子来见你。”
“对了,咱们很久都没有见英雄了,咱让标儿明天带英雄过来陪陪咱们。”
“也不知道咱长孙有没有长个子,上次见英雄都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
朱雄英!
这是一个出生就在罗马的孩子。
他的爷爷是明太祖朱元璋,奶奶是大明的孝慈高皇后
父亲是大明朝最有实力的皇太子朱标,母亲是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
这是什么背景,这是出身即是王者啊!
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大明王朝的皇冠迟早会戴在他的身上。
可惜他的母亲,外公早死。
虽然朱元璋,马皇后,朱标都很疼爱他。
但他的生活起居是有侧妃吕氏照顾的,他在八岁就夭折了。
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学家存有诸多猜疑,大多数认为这和侧妃吕氏有关联。
因为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朱雄英作为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更是朱元璋的嫡长孙。
如果他不死,朱允炆没有机会走到他的前面,更不能接手大明王朝的皇位。
所以有人认为,侧妃吕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可以登临帝位,就想办法让朱雄英早夭,由此为朱允炆创造机会。
这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记载的。
当然这些朱元璋和朱标是不知道的。
此刻朱标要返回东宫,朱元璋要去后宫。
朱永明的他们暂时不准备告诉马皇后,他们虽然深信朱永明是后世之人。
可也没有的确的证据,而朱永明说的事情也都是几年后。
这些事情也没有办法证明。
所以他们都在等,等彻底明确了朱永明是后世之人。
他们就会把朱永明的存在告诉马皇后。
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不会对马皇后隐瞒。
尤其是现在朱永明还成为了朱标的弟弟,朱元璋的义子。
这就更加不能隐瞒马皇后了。
坤宁宫,这是马皇后的寝宫。
因为朱永明掉落皇宫,朱元璋已经好几天没有陪伴马皇后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的感情深厚,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贵的全过程。
他们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夫妻之情,更多地基于相互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这段感情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也在一些关键时刻得到了体现。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儿子们的老师宋濂被牵连,按照惯例也要被杀头。
此时宋濂已经七十多岁,两个儿子也被牵连,朱元璋决议绝不姑息,牵连到的不管是谁都要杀头。
但马皇后不愿意了,虽然国家大事马皇后没权力管,但宋濂是儿子们的老师,而且是受牵连,并且两个儿子还要被杀。
这不是太无情了吗。
马皇后前去见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做了好多年皇帝,妻妾成群,儿孙更多。
有时候几天也不见马皇后一面。
朱元璋见马皇后气色不好,屏退左右。马皇后也不客气直接坐在龙椅上,看起了朱元璋刚批的奏折。
朱元璋一见,大怒:“你大胆,龙椅也是你能坐的。”
马皇后一摔奏折说:“这里又没有其他人,我是你妹子,你是我的重八,坐坐你的椅子还不行了?”
朱元璋摇摇头说:“算了,算了,咋了妹子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看我。”
马皇后把尊师重教的话说了一遍,又说了宋濂的贡献,替宋濂求情,免其一死。
朱元璋立刻不高兴了:“国家大事,不是你妇道人家可以参议的,快回去,快回去。”
马皇后站起来说:“怎么?现在说我是妇道人家了?”
“你被关着的时候是谁给你送饭,打通关节放你出来?”
“打天下的时候,你带队出门打仗是谁留在郭子兴那里做人质?”
“你在前面打仗,谁在后面管理后勤替你照顾烈士家属?”
......
马皇后的这些话,朱元璋听了千八百遍了,可每一次听都是不同的感觉。
朱元璋只能用手指着马皇后说:“和你说了,后宫不得干政,你再干政信不信我废了你。”
马皇后怒了,拿起桌子上的砚台“啪”摔在地下:“废我,来呀,和你说重八,我做皇后一天,你有错我就得说,我不能让后人说你朱重八连尊师重教都不明白。”
朱元璋是聪明人,知道马皇后说的是对的,以尊师重教名义不杀宋濂,可以给天下臣民起到教育作用,对自己推行的四书五经科举制和大明长治久安很有好处。
于是朱元璋笑着说:“开玩笑呢妹子,消消气,消消气,说得有道理,不杀宋濂。”
可见马皇后可以拿捏住朱元璋。
朱元璋也离不开马皇后,在病逝之后,朱元璋大哭不止,从此不再立皇后。
朱元璋才会处理,以及做出决定。
按照一般早朝的习惯,都是文官先开口的。
这次也是一样。
此时文官一脉是以李善长为首。
因为在午门李善长有阻止过李焕文,不要在朝堂上说胡惟庸案的事情。
李焕文虽然不解,但依旧把这件事情传达给了朝堂的文官。
所以文官呈现上来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情,朱标就能处理好。
至于武将一般是不会有事情呈现上来的,要是有事情呈现上来,那就是要打仗了。
要知晓洪武十年之前。
大明基本年年在打仗,光是北伐就进行过好几次。
也就是这几年天下才安定了下来。
“左丞相,魏国公留下。”
早朝结束之后,朱元璋留下了李善长,徐达就离开了。
官员们按照以往的习惯,等待赐食。
这也是洪武时期的一个特点。
这还是马皇后让朱元璋这样做的,因为马皇后知晓,大臣们都是每日早上就开始等待上朝。
等早朝结束之后,有些大臣已经饿的不行了。
所以就准备一餐饭,等吃完大臣们就可以离开皇宫了。
当然这个制度在马皇后去世之后,就逐渐改成每4三日一次,到了洪武末年,赐食已经变成了每月三次。
等洪武年结束之后,这个制度就没有了。
“左丞相,魏国公,陛下让奴婢带两位前往乾清宫后殿。”
在李善长,徐达用过赐食之后,一个太监来到他们身边,说道。
乾清宫后殿?
那里可是居住着朱永明。
看来上位是有准备去找朱永明的。
可为什么每次都要叫上他们,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去啊!
知道的越多,他们越是害怕。
昨日朱永明说的事情,让他们两人都彻夜难眠,基本没有睡觉。
今日他们可都没有什么精神,他们年纪已经大了,休息不好哪里有什么精神。
“魏国公,你是如何看待昨日朱永明说的事情的?”李善长犹豫了一下,靠近徐达,低语的问道。
徐达闻言,沉默了一会,随后缓缓说道。
“那都是未来之事。”
“上位不会有什么想法的,只不过朝廷的制度怕是要改变了。”
乾清宫后殿。
朱元璋,朱标正在等待着李善长,徐达两人,也在讨论着昨日朱永明说的事情。
“父亲,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急着成立内阁和军机处,现在朝廷需要的是稳定。”
“等朝廷稳定了,我们在思考要不要成立内阁和军机处。”
昨夜朱元璋,朱标离开朱永明的房间之后,聊了很多。
朱标都没有回东宫,就是在皇宫睡的。
今日起来之后,朱元璋就对朱标说要成立内阁和军机处。
对于成立内阁和军机处,朱标也是赞同的。
可目前朝廷并不适合成立内阁和军机处,时机不对。
目前因为胡惟庸案现在还没有结束,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官员被胡惟庸案牵连。
朝堂之上的官员们都是人心惶惶。
这个时间成立内阁和军机处,会让朝廷的官员更加人心惶惶的。
而且李善长的想法也不得不考虑。
毕竟他是如今的文官之首,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的帮助。
再说昨日李善长的表情,朱标可都看在眼中,他知晓李善长害怕了。
朱标觉得李善长已经有了辞官的打算了。
现在朝堂还离不开李善长,他需要安慰一下李善长。
“标儿,时不待咱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