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按察使的住处。她在门口苦苦等候了一整天,才终于等到按察使出行归来。杨菊贞赶忙上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举着诉状,声泪俱下地向按察使诉说弟弟的冤情。按察使起初有些不耐烦,但看到杨菊贞如此执着,便接过了诉状,随意翻了几页,敷衍地说会派人调查此事,让她回去等候消息。
然而,杨菊贞哪里知道,这按察使早已与刘锡彤暗中勾结。派去余杭县调查的官员,一到当地就被刘锡彤好酒好菜招待,收了丰厚的贿赂。这名官员回禀按察使时,一口咬定案件无误,维持原判。杨菊贞得知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但她没有就此放弃。
她深知,在杭州已经无法得到公正的处理,于是决定前往北京,向都察院投递诉状。这一次,路途更加遥远,费用也更加高昂。杨菊贞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变卖了家中的房屋,才凑够了去北京的路费。
历经千辛万苦,杨菊贞终于来到了北京。她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但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继续前行。她四处打听都察院的位置,在街头巷尾向路人询问,却常常遭到白眼和驱赶。但杨菊贞没有退缩,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找到了都察院。
在都察院门口,杨菊贞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她每天早早地来到门口,等待着都察院的官员出现。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向附近的店家讨口水喝。经过几天的等待,她终于引起了一位都察院小吏的注意。小吏被她的执着所打动,答应将她的诉状转交给都察院的官员。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都察院将案子发回浙江巡抚再审,而再审的官员依旧是刘锡彤的同党。这些官员对杨乃武和小白菜再次施以重刑,逼迫他们认罪。杨乃武和小白菜在酷刑之下,只能再次屈服,维持原判。
杨菊贞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她在街头放声大哭,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但很快,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四处打听,得知北京有一些正义之士,平日里关注民间疾苦,喜欢为百姓伸张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