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异域风土人情,还登上战舰,感受戚家军后人们的豪迈英姿与精良装备,一颗向往海洋、渴望守护大明繁荣的心愈发炽热。
回到京城后,朱常洛向父皇进献了自己精心撰写的关于进一步拓展海外贸易、强化水师建设的策论。朱翊钧阅后深感欣慰,当众夸赞了朱常洛的见识与谋略,这让其他皇子们也备受鼓舞,纷纷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研苦学,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为大明的未来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
与此同时,大明在世界的影响力仍在持续拓展。随着《大明风华录》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外邦人被大明文化所吸引,不远万里奔赴大明求学。朱翊钧下令在京城设立“万国学府”,专门接纳这些异国学子,为他们提供食宿与学习的便利,还安排大明的顶尖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哲学、文学、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学子学成归国后,又将大明的文化与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进一步提升了大明的国际声誉。
在科技研发方面,大明的工匠们再接再厉,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航海指南针,采用特殊的磁化工艺与精密的刻度设计,使得导航精度大幅提高,即使在恶劣天气与复杂海域也能为船只指引准确方向;在建筑领域,一种结合了榫卯技艺与西洋建筑力学原理的新型建筑法诞生,用此方法建造的房屋更加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京城的许多宫殿楼阁都采用了这项新技术进行修缮与扩建,展现出大明独有的建筑魅力。
朱翊钧对这些科技创新给予了极高的奖励,不仅赏赐金银财宝给有功的工匠,还授予他们荣誉官职,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后续的研发工作中,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科技创新大潮。
第十二章 砥砺奋进
岁月流转,朱翊钧渐感精力不济,但看着茁壮成长的皇子们和日益昌盛的大明,心中满是慰藉。他决定逐步放权,让年轻一代在实践中历练成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