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常家湾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名叫常大贵的男子。他性情憨厚,心地善良,却无惊世之才。春日耕田,秋日收获,农闲时则步入城邑,以劳力换取微薄生计。岁月悠悠,转眼间,常大贵已迈过而立之年,却依旧孑然一身。
常大贵身材短小,面貌平平,村里的媒婆虽多次为他牵线搭桥,但姑娘们总是因他的外貌而婉拒。渐渐地,常大贵心中生出几分绝望,似乎已认命,认为自己此生将孤独终老。
然而,世事无常,峰回路转。一日,刘媒婆喜气洋洋地踏进常大贵的家门,高声宣布:“大贵,大喜事啊!”
常大贵望着媒婆满脸堆笑,苦笑回应:“我能有啥喜事?你就别打趣我了。”
媒婆神秘兮兮地说:“韩家庄有个姑娘叫韩雪莉,模样标致,身段婀娜,是个男人见了都会动心。我见你孤单一人怪可怜的,就想给你牵牵线。”
常大贵闻言,苦笑更甚:“算了吧,谁会看上我呢?我这辈子不打算娶妻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挺好。”
媒婆深知常大贵心思,劝道:“大贵,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韩雪莉可不是个以貌取人的姑娘,她说只要能对她好,长相钱财都不重要。”
原来,韩雪莉年仅二十,一个月前刚诞下一名女婴。这女婴降生时非但不哭,反而咯咯直笑,村民们议论纷纷,认为她是个不祥之兆。更巧的是,女婴出生没几天,她的爷爷便因病离世。虽然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婆家人仍将此事与女婴联系在一起,婆婆和丈夫对这对母女愈发厌恶,最终一纸休书将韩雪莉逐出家门。
韩雪莉欲投奔娘家,却被哥嫂视为不祥之人,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她只能带着女婴栖身于村外的破砖窑中,靠挖野菜为生。
常大贵听完媒婆的叙述,心中涌起一股同情。他从不相信什么不祥之说,便跟着媒婆来到砖窑,将韩雪莉母女接回了自己破旧的家中。
韩雪莉感激涕零,跪在常大贵面前,泪流满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