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成员开始有些动摇。
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团队会议。
会上,我讲述了苏瑶的故事,以及这些年我们一路走来所帮助过的孩子们。
我告诉大家,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每一次的困难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改变现状。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我们一家一家地去拜访那些质疑我们的家长,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的目的和做法。
慢慢地,家长们开始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
那些曾经犯错的孩子,在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下,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改正。
晓峰在我们的帮助下,变得勇敢起来。
他主动加入了学校的“校园安全志愿者”队伍,帮助老师维护校园秩序,还经常和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同学交流,鼓励他们一起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县城的校园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里的欺凌事件越来越少,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互助。
我们的公益活动也在这个县城扎下了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为守护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而努力。
在小县城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我们又接到了一个来自大城市重点中学的邀请。
这所学校一直以优异的教学成绩闻名,可近期校内却出现了一系列隐蔽且棘手的欺凌问题。
不同于以往肢体冲突或言语辱骂的明显形式,这里的欺凌更多是以孤立、排挤和网络暴力为主。
到达学校后,我们与校方管理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讨。
据他们描述,这些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社交媒体群组和小范围的社交圈子里,很难被老师察觉。
表面上,校园里一片和谐,学生们相处融洽,但实际上,部分学生正遭受着无形的精神折磨。
我们决定先从学生群体入手。
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关于校园欺凌的线索。
问卷结果令人震惊,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曾目睹或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隐性欺凌。
其中,一位化名小雅的女生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
她在问卷中详细描述了自己被孤立的痛苦:在班级里,她被排除在所有小组活动之外,社交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