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女频言情 > 汉鼎重光 全集

汉鼎重光 全集

千秋无阅色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在了解到曹魏大军正在集结,尚未大规模压境时,赵广决定主动出击,打乱对方的部署。他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城。赵广带领骑兵,如鬼魅般疾驰,直扑曹魏的一处前沿营地。当他们抵达营地时,曹魏士兵大多还在睡梦中。赵广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营。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曹魏营地顿时大乱。这次突袭让曹魏军队损失惨重,不仅粮草被焚,还伤亡了不少士兵,成功迟滞了曹魏的进攻节奏。然而,曹魏很快调整部署,派出大军将上庸城团团围住。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赵广没有丝毫畏惧。他深知,此时坚守上庸,不仅是为了守护这座城池,更是为了维护蜀汉的尊严与战略利益。赵广在城楼上鼓舞士气:“将士们,我们身后是蜀汉的土地和百姓,上庸绝不能落入敌手...

主角:千秋无阅色千秋无阅色   更新:2025-02-10 19: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千秋无阅色千秋无阅色的女频言情小说《汉鼎重光 全集》,由网络作家“千秋无阅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了解到曹魏大军正在集结,尚未大规模压境时,赵广决定主动出击,打乱对方的部署。他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城。赵广带领骑兵,如鬼魅般疾驰,直扑曹魏的一处前沿营地。当他们抵达营地时,曹魏士兵大多还在睡梦中。赵广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营。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曹魏营地顿时大乱。这次突袭让曹魏军队损失惨重,不仅粮草被焚,还伤亡了不少士兵,成功迟滞了曹魏的进攻节奏。然而,曹魏很快调整部署,派出大军将上庸城团团围住。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赵广没有丝毫畏惧。他深知,此时坚守上庸,不仅是为了守护这座城池,更是为了维护蜀汉的尊严与战略利益。赵广在城楼上鼓舞士气:“将士们,我们身后是蜀汉的土地和百姓,上庸绝不能落入敌手...

《汉鼎重光 全集》精彩片段


在了解到曹魏大军正在集结,尚未大规模压境时,赵广决定主动出击,打乱对方的部署。他挑选了一批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城。赵广带领骑兵,如鬼魅般疾驰,直扑曹魏的一处前沿营地。当他们抵达营地时,曹魏士兵大多还在睡梦中。赵广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营。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曹魏营地顿时大乱。这次突袭让曹魏军队损失惨重,不仅粮草被焚,还伤亡了不少士兵,成功迟滞了曹魏的进攻节奏。

然而,曹魏很快调整部署,派出大军将上庸城团团围住。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赵广没有丝毫畏惧。他深知,此时坚守上庸,不仅是为了守护这座城池,更是为了维护蜀汉的尊严与战略利益。

赵广在城楼上鼓舞士气:“将士们,我们身后是蜀汉的土地和百姓,上庸绝不能落入敌手!我们的先辈们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今日,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奋勇杀敌,与上庸共存亡!”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激励,齐声高呼,士气大振。

曹魏军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他们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试图强行攻城。赵广指挥士兵们沉着应对,用弓弩、石块、滚木等武器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每当敌军靠近城墙,赵广便亲自带领预备队,与攀爬上来的敌军展开近身肉搏。他手持长枪,枪花飞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赵广发现曹魏军队的攻城器械集中在城东,于是他心生一计。他佯装城东防守吃紧,故意抽调部分兵力支援城东,让敌军误以为有机可乘。同时,他在城西暗中埋伏了一支精锐部队。当曹魏军队全力进攻城东时,赵广一声令下,城西的伏兵杀出,突袭敌军的后方。曹魏军队没想到会遭到背后攻击,顿时阵脚大乱。赵广趁机指挥全军出击,内外夹击,将曹魏军队打得大败而逃。

此役,赵广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功守住了上庸,挫败了曹魏的反攻。他的名字,如同他的父亲赵云一样,在蜀汉军中传颂,成为了将士们心中的英雄。而他坚守上庸的事迹,也极大地鼓舞了蜀汉军民的士气,为蜀汉的复兴增添了一份坚定的信念。

黄皓再作妖:北地王蒙冤

在赵广黄崇于上庸奋勇抗敌,成功守护城池,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之时,蜀汉朝堂却被一股阴霾所笼罩。黄皓,这个一心弄权的宦官,再次施展其奸佞手段,将矛头对准了北地王刘谌。

黄皓自重新得势以来,便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妄图掌控蜀汉的朝政大权。他深知北地王刘谌德才兼备,深受朝中正直大臣的敬重以及百姓的爱戴,是他弄权路上的一大阻碍。于是,黄皓心生毒计,企图通过谗言陷害刘谌,将其从朝堂中铲除。

一日,后主刘禅在宫中设宴,宴请群臣。黄皓趁此机会,在刘禅耳边悄悄说道:“陛下,臣近日听闻一些关于北地王的传言,心中忧虑,不知当讲不当讲。”刘禅听闻,心中好奇,说道:“但说无妨。”黄皓故作犹豫,随后说道:“陛下,有人说北地王在私下里招兵买马,意图不轨。他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拉拢了不少朝中大臣,似有谋逆之心。”


随着宗预等一批正直老臣的离去,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对黄皓心怀忌惮的大臣,因宗预的离世而倍感失落,他们在忙于应对各种事务的同时,对黄皓的警惕性有所降低。而黄皓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权谋手段。

黄皓先是在宫廷之中,利用自己多年在宫中积累的人脉与对刘禅喜好的了解,重新接近后主刘禅。他每日陪伴在刘禅身边,投其所好,进献各种奇珍异宝,讲述一些荒诞不经却能博刘禅一笑的故事,逐渐又赢得了刘禅的宠信。刘禅在黄皓的奉承之下,渐渐放松了对他的戒备,开始重新听取他的意见。

在取得刘禅的信任后,黄皓将触手伸向朝堂。他利用自己与刘禅的亲密关系,在朝中拉拢党羽,排除异己。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看到黄皓重新得宠,纷纷向他靠拢,希望能借此获得晋升的机会。黄皓则对这些人许以高官厚禄,结成了一股新的势力。

对于那些不愿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黄皓则想尽办法进行打压。他在刘禅面前不断诋毁这些大臣,编造各种不实的罪名,使得一些正直的大臣逐渐失去了刘禅的信任,甚至被罢官免职。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正直之士敢怒而不敢言。

黄皓的卷土重来,严重影响了蜀汉的政治生态。原本在董厥、诸葛瞻、郤正等人努力下逐渐清明的朝政,再次陷入了混乱。梁州新政等一系列复兴蜀汉的举措,也因黄皓及其党羽的干扰而受到阻碍。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在推行过程中被故意曲解或拖延,导致无法顺利实施。

诸葛瞻、董厥等人对黄皓的行为极为愤慨,他们多次试图向刘禅进谏,揭露黄皓的恶行。然而,刘禅在黄皓的迷惑下,对这些谏言充耳不闻,甚至对诸葛瞻等人产生了不满。这使得黄皓更加肆无忌惮,他的势力愈发膨胀,对蜀汉的危害也日益加深。

蜀汉的局势,因黄皓的再次得势而变得愈发严峻。在这个本就艰难复兴的关键时期,黄皓的干扰如同一场阴霾,笼罩在蜀汉的上空,让蜀汉的未来再次陷入了深深的不确定性之中。而诸葛瞻、董厥等人,面对黄皓的猖獗,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与黄皓展开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较量。

凉州风云:危机与机遇交织

在黄皓于蜀汉朝堂搅弄风云,致使朝政陷入混乱之时,地处西北边陲的凉州,也正经历着一场风云变幻。

凉州,自被蜀汉收复后,在梁牧和姜维的精心治理下,逐渐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成为了蜀汉在西北的重要战略支撑点。然而,随着曹魏内部局势的变化,凉州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司马昭意识到凉州对于曹魏西部防线的重要性。若不能夺回凉州,不仅颜面无光,更会让蜀汉以此为跳板,对曹魏的关中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在严重损害自身相国的权势。于是,曹魏调兵遣将,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准备对凉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消息传来,凉州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担心战火重燃,再次失去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而军中将士们,虽士气高昂,但也深知即将面临的战斗无比艰巨。大将军姜维深知,凉州的存亡关乎着蜀汉的兴衰,他迅速召开军事会议,与麾下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


深夜,万籁俱寂。阎宇与罗宪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出城。他们绕过东吴的岗哨,直扑东吴军营。当蜀汉军队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东吴军营时,东吴士兵们还在睡梦中。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东吴军营大乱。陆抗虽奋力抵抗,但因事出突然,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经过一番激战,东吴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退兵。

巴东之围暂时解除,但罗宪和阎宇深知,东吴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他们必须继续加强巴东的防御,同时等待成都的进一步支援,以应对东吴随时可能发起的新一轮进攻。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下,巴东成为了蜀汉抵御东吴的关键防线,而罗宪和阎宇,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他们的忠诚与坚守。

第三十四章 大战之后:巴东的余波与转机

巴东的这场大战过后,整座城池满目疮痍。城墙千疮百孔,城内街道上遍布着战争的残骸,断壁残垣间,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硝烟味与血腥味。百姓们在战火中惊恐度日,许多房屋被焚毁,亲人离散,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罗宪与阎宇顾不上疲惫,立刻投入到战后的重建工作中。他们组织士兵和百姓清理街道,掩埋尸体,防止疫病的爆发。同时,打开粮仓,向受灾的百姓发放粮食,安抚他们的情绪。罗宪深知,稳定民心是恢复巴东生机的关键。他亲自到百姓中间,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共同重建家园。

在军事防御方面,两人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重新评估了巴东的防御体系,发现了诸多在战斗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于是,他们紧急制定了加固城防的计划,征调更多的民夫,日夜不停地修缮城墙,加厚加高,并在城墙上增设了更多的瞭望塔和防御工事。同时,他们还派人到周边山林砍伐树木,制造更多的箭矢、滚木等防御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而对于东吴方面,此次战败让陆抗心有不甘。他深知巴东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东吴若想西进,巴东是必须拿下的咽喉之地。但此次突袭让他意识到,罗宪与阎宇绝非等闲之辈,再想轻易攻克巴东,绝非易事。陆抗一边整顿军队,补充兵力和物资,一边派人密切监视巴东蜀汉守军的动向,寻找再次进攻的机会。

在成都,后主刘禅得知巴东成功抵御东吴进攻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他对罗宪和阎宇的英勇表现予以嘉奖,派遣使者携带大量的物资和赏赐前往巴东,以犒劳将士们的辛苦奋战。同时,朝中大臣们也意识到巴东局势的严峻,纷纷商议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巴东的支援。一些大臣建议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充实巴东的防御力量;还有大臣提出要加强与东吴的外交斡旋,避免双方再次陷入大规模的战争。

对于罗宪和阎宇而言,这些嘉奖和支援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是新的责任。他们明白,蜀汉目前面临着来自曹魏和东吴的双重压力,巴东作为前沿阵地,必须坚守到底。守住了巴东,就守住了大汉。他们利用成都送来的物资,进一步改善了士兵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们也与周边地区的守军加强了联系,互通情报,以便在遇到危机时能够相互支援。


众人在诸葛瞻府邸精心谋划后面圣事宜,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改变局势的那一刻。终于,选定的面圣之日来临。

刘谌、诸葛瞻、诸葛尚与我一同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踏入皇宫。宫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金色的雕梁画栋在黯淡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冰冷。

我们在偏殿等候刘禅召见。不多时,刘禅在黄皓的搀扶下缓缓走来。刘谌率先跪地,将在南中所做之事,从安抚蛮人、编练团练到开发铜矿,一桩桩、一件件,条理清晰且言辞恳切地向刘禅阐述,末了,声泪俱下地说道:“父皇,儿臣在南中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我蜀汉江山,绝无半点私心,还望父皇明察。”

诸葛瞻也跟着跪地,拱手说道:“陛下,北地王一心为国,其在南中举措成效显著,实乃我蜀汉复兴之希望。还望陛下莫要听信谗言,寒了北地王及一众忠心臣子的心。”

诸葛尚更是激昂陈词:“陛下,如今曹魏虎视眈眈,我蜀汉内部理应团结一心,北地王此举正当其时,是为我蜀汉谋长远之计啊!”

然而,刘禅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眼神游离。待众人说完,黄皓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北地王虽说得好听,可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有所图呢?南中如今势力渐大,万一……”

刘禅皱了皱眉头,似乎被黄皓的话影响,犹豫片刻后,缓缓说道:“刘谌,朕知道你或许本意不坏,但南中之事,确实容易引人猜忌。你先回府邸,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刘谌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急切地说道:“父皇,儿臣……”

“退下吧!”刘禅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打断了刘谌的话,而后在黄皓的搀扶下起身离去。

看着刘禅离去的背影,刘谌呆立当场,脸上写满了失望与痛心。诸葛瞻和诸葛尚也是一脸无奈,神色黯然。

“没想到,陛下竟如此昏聩,对黄皓的谗言深信不疑,丝毫不念及北地王的一片赤诚。”诸葛尚忍不住低声咒骂。

我心中同样充满了愤怒与悲哀,本以为凭借众人的努力,能让刘禅看清局势,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徒劳。

刘谌缓缓转过身,目光空洞地望向宫殿外的天空,许久,才低声说道:“我对父皇,对这朝堂,真是失望透顶……但即便如此,我也绝不放弃,定要想办法挽救蜀汉。”说罢,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坚毅。

从皇宫失望而归,刘谌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回到府邸,他径直走向书房,独自坐在案前,望着墙壁上悬挂的蜀汉地图,久久不语。

我与诸葛瞻父子在客厅稍作停留后,便告辞离去。他们深知此时刘谌需要独自静一静,思索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然而,就在夜幕降临之时,门童前来通报,说侍中张绍求见。刘谌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张绍此时前来的意图。张绍乃张飞之孙,按理说应是蜀汉的忠良之后,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中,谁也难以捉摸他的真实立场。

“请他进来吧。”刘谌整理了一下思绪,吩咐道。

不多时,张绍在门童的引领下,踏入书房。他身着一袭深色锦袍,神色略显拘谨,见到刘谌后,赶忙躬身行礼:“见过北地王。”

刘谌起身还礼,示意张绍坐下,而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张侍中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张绍犹豫了一下,缓缓开口说道:“北地王,实不相瞒,今日听闻您面圣的结果,绍深感忧虑。如今朝堂之上,黄皓权势滔天,陛下又被其蒙蔽,长此以往,蜀汉危矣。”

刘谌冷哼一声,说道:“哼,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没想到父皇竟对我如此猜忌,丝毫不信我对蜀汉的一片忠心。”

张绍叹了口气,说道:“北地王,绍今日前来,是想表明自己的心意。绍虽身处朝堂,却不愿与黄皓之流同流合污。绍深知北地王在南中的作为,皆是为了蜀汉的未来,绍愿尽绵薄之力,助北地王一臂之力。”

刘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打量着张绍,试图从他的神情中探寻其真实意图。片刻后,他缓缓说道:“张侍中,如今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你既表明心意,我且信你。但不知你有何良策,能助我化解眼前困境?”

张绍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北地王,如今正面与黄皓抗衡,恐难有胜算。我们不妨另辟蹊径,联络朝中其他忠义之士,暗中收集黄皓等人的罪证,待时机成熟,一举揭露他们的罪行,让陛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刘谌微微点头,觉得张绍所言有理。但他心中仍有顾虑,毕竟在这朝堂之上,人心难测,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张侍中,此事非同小可,需谨慎行事。你且先回去,暗中联络可靠之人,切不可打草惊蛇。待有了进展,我们再从长计议。”刘谌叮嘱道。

张绍点头称是,而后起身告辞。望着张绍离去的背影,刘谌陷入了沉思,不知这新的转机,能否真正带领蜀汉走出困境,走向复兴之路。


正当南中在我们的努力下,各项事务蒸蒸日上,团练也训练得颇具成效之时,远在成都的朝堂,却被一片阴霾所笼罩。

黄皓,这个在宫廷中翻云覆雨的宦官,凭借着刘禅的宠信,权势愈发膨胀。他得知北地王刘谌在南中不仅与蛮人交好,还编练了团练,势力逐渐壮大,心中顿生忌惮。在他狭隘的认知里,任何可能威胁到他权威的力量,都必须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于是,黄皓开始在刘禅耳边不断进谗言。一日,刘禅在宫中悠闲地赏着花草,黄皓卑躬屈膝地凑上前去,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却话锋一转道:“陛下,近日听闻北地王在南中,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实则大肆招兵买马,与蛮人勾结,恐有不臣之心呐。”

刘禅听闻,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与担忧:“北地王向来忠心耿耿,怎会如此?”

黄皓见状,心中暗喜,赶忙添油加醋地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南中远离成都,天高皇帝远,人心易变呐。如今北地王手握团练,又掌控着铜矿,势力渐大,难保不会生出异心。若不及早防范,恐成大患呐!”

刘禅生性懦弱,又耳根子软,被黄皓这一番说辞搅得心烦意乱,心中的疑虑渐渐生根发芽。“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刘禅无奈地问道。

黄皓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恭敬地说道:“陛下,可下旨令北地王即刻返回成都,一来可试探其忠心,二来将他置于陛下眼皮子底下,也好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刘禅思索片刻,觉得黄皓所言有理,便点头应允。很快,一道诏书快马加鞭送往南中。

此时的南中,刘谌正与我在训练场上看着团练成员们进行模拟战斗演练,对成都朝堂的风云变幻浑然不知。信使快马赶到,宣读诏书:“北地王刘谌接旨,陛下念你在南中辛劳,特命你即刻返回成都述职,不得有误。”

刘谌听完诏书,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将诏书狠狠摔在地上,怒声道:“这定是黄皓那奸贼的阴谋!我在南中一心为蜀汉谋划,竟遭此猜忌!”

我心中也是气愤不已,但此时必须保持冷静,劝道:“殿下,莫要冲动。如今陛下听信谗言,我们若公然抗旨,正中奸人下怀。不如先修书一封,向陛下表明忠心,详细阐述我们在南中所做之事,皆是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同时,我们也加快团练的训练,做好应对一切变故的准备。”

刘谌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点头道:“阿牧,你说得对。只是这朝堂被黄皓之流把持,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说罢,刘谌立刻命人准备笔墨,亲笔修书,言辞恳切地向刘禅说明南中局势,以及自己对汉室的赤胆忠心。

然而,远在成都的刘禅,能否看到刘谌的一片赤诚之心,又是否会继续被黄皓的谗言左右,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而南中的未来,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