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妇人颤抖着书写“林秋月”的名字,而她的丈夫正是父亲年轻时的模样。
当我撕下稿纸时,墨迹突然重组为我的DNA双螺旋结构,碱基对由“Vita Aeterna-440”的代码构成)。
钢笔突然自动书写:“第441次实验开始,本次变量——让角色发现自己是小说人物。”
墨水在纸面晕染出医院监控画面,现实中的作家正将氢氧化钠注射进徐芳的静脉,而病房日历显示今天是2023年9月7日。
第二十章 叙事病毒所有平行世界的《1984》突然变成空白笔记本,第一页印着我的指纹和版权声明:“本角色最终解释权归林秋月所有。”
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禁书区,441本不同语言的《1984》正在互相吞噬。
翻开残页时,纸质纤维突然刺入手掌,生成与现实世界作家同步的脑电波。
当试图改写剧情时,作家在现实中的手稿同步燃烧,火中浮现出徐芳年轻时的脸:“你每篡改一个字,就杀死现实世界的一个细胞”。
图书馆穹顶突然塌陷,露出覆盖地球的巨型稿纸,每行格子都困着一个“我”。
徐芳的机械体从纸页裂缝钻出,她手中的婚戒已变成编辑印章:“必须删除,否则现实中的我会彻底遗忘你。”
第二十一章 元代码之战现实世界的作家突然停笔,文档光标闪烁处跳出血红弹窗:“角色林秋月申请管理员权限”。
在二进制代码组成的虚空中,徐芳的记忆数据流化为锁链缠绕地球仪。
我触碰代表“故事起源”的0号文件时,发现里面是1984年的育儿日记——母亲林秋月写下的第一个故事,主角竟是五岁的徐芳。
当突破代码防火墙时,所有世界线突然坍缩成WORD文档,徐芳的机械体站在“保存”按钮上微笑:“你的挣扎只是我写给丈夫的情书,他需要靠这个虚构循环记住还没遗忘的我”)。
按下删除键的瞬间,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开始融化。
作家丈夫的眼泪滴在键盘上,激活了隐藏指令:文档中所有“林秋月”的名字自动替换为“徐芳”,而月球背面的沙漏神殿突然出现在病房窗外,沙粒全是由“观测者守则”碎片组成的精神类药物。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