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热的其他类型小说《不适合乡土的乡土老头抖热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宫壮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雁们排为“人”字,又向南飞去了。我考上了高中,要县城里上学了。离我家很远,我很少能见到秃爷爷了。毕竟我们高中一个月放一次假。我每次放学后都要骑着自己老自行车几十里回村,要到村口时我就会下车,为的就是和老头打个招呼,聊一会儿,毕竟我们已经是“老友”了。秃爷爷还是一如既往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他那小马扎上,看街;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不过当我可以模糊地看见他家的轮廓时,他早就转过了头,看着我的方向,笑着,眯着眼。当我走近时,他一般就先开了口:“放学啦,悠着点,别累着自己……哈哈哈,没事——吃饭了吗,秃爷爷?”“待会吃,呵呵呵……”……日子就在我从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中过去,大雁的离乡与归乡见证了时光的流逝。人也是一样的,总要因为各式各样...
《不适合乡土的乡土老头抖热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大雁们排为“人”字,又向南飞去了。
我考上了高中,要县城里上学了。
离我家很远,我很少能见到秃爷爷了。
毕竟我们高中一个月放一次假。
我每次放学后都要骑着自己老自行车几十里回村,要到村口时我就会下车,为的就是和老头打个招呼,聊一会儿,毕竟我们已经是“老友”了。
秃爷爷还是一如既往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他那小马扎上,看街;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
不过当我可以模糊地看见他家的轮廓时,他早就转过了头,看着我的方向,笑着,眯着眼。
当我走近时,他一般就先开了口:“放学啦,悠着点,别累着自己……哈哈哈,没事——吃饭了吗,秃爷爷?”
“待会吃,呵呵呵……”……日子就在我从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中过去,大雁的离乡与归乡见证了时光的流逝。
人也是一样的,总要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离乡,情况允许时又心急如焚地归乡,一朝——一夕 、一春——一冬,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流逝了。
我就要高考了。
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每次放了学后我都要在教室自习一段时间,待我骑车到家时天空已是繁星闪烁,只有月亮一路陪我到家。
而在我到家的时候,秃爷爷家的灯几乎每次都是亮的,只不过忙于学习的我无暇关注。
在我那个年代,高考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想上个正儿八经的大学就必须超负荷学习,这样才有可能。
人的意志是无限的——虽然我想这么说,但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
直到有一天夜里,骑着车的我感到了一股不可抑制的困意,我实在太困了,于是我的眼睛不受抑制地闭上了……“咚!”
一声闷响。
我摔倒了,但我实在是太困了,一点站起身的力气都没有。
视野模糊中,我最后看到了一个秃头老头,戴着一副眼镜……第二天,我看着熟悉的天花板,意识到自己在家里。
想到昨晚的事,我顿时有些疑惑。
我怎么了?
我想。
在我迷惑间,爹娘似乎听到了我起床的声音,来到了我这。
他们叨叨了一些诸如不要太累、尽力而为、不要勉强之类的话。
我怕他们担心也就一一应下了。
当我问及昨晚的事时,爹娘都一脸古怪。
“你夜来(昨天)晚上在
村东头摔倒了,是住在那一块的那个秃头老头把你架回来的。”
我爹皱着眉头,担心地看着我。
秃爷爷吗?
这老头年过古稀,哪来这么大力气,竟然架的动我?
吃过早饭后,好生安抚了爹妈一番,我走出自家小院,迎着刺骨的寒风,直奔村东头。
眼下只是初春,路边是些枯草,随风飘摇。
秃爷爷好像提前知道我要来一样,远远的,我就看到他坐在小马扎上,面朝我这边。
我快步走过去,有些喘。
“夜来晚上谢谢你啊,爷爷。”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害……小事。”
他不以为意,笑眯眯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我接下来的话。
“……你还戴眼镜啊……秃爷爷……嗯。”
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你读过书?”
“嗯。”
“……”我又沉默了,因为我的想法实在有点太离谱了——对一个农村老头来说。
又沉默了一会儿,我还是决定说出来。
“秃爷爷,难不成你是个作……”我话还没说完,秃爷爷站了起来,朝我挥了挥手。
我连忙跟上,发现秃爷爷被太阳晒得变为麦黄色的耳朵有些红。
进了屋后,他走向了他的书桌,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锁锁住,诉说着岁月对它与他的洗礼。
秃爷爷打开了锁,里面是一些稿纸,拿过一看,似乎是一些散文的手稿。
我定睛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这篇文章我见过!
我在学校的测试题中见过,是一名比较知名的作家的作品,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日常,文风十分优美细致。
他,秃爷爷,老头——果然是个作家!
我往下翻了翻,果然都是这个作家的作品,不知不觉间,我不禁陶醉在文章中。
待我反应过来之后,早已是艳阳高照,屋里只剩我一人。
愣了一会儿,突然屋门推开,秃爷爷端着两碗炝锅面走了进来,他笑着朝我点了点头。
于是我连忙放下了手稿,关上抽屉,走到饭桌旁。
他把碗放下,依旧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先吃饭吧,有事吃完饭再说。”
我答应了一声,坐下吸溜吸溜地吃起了面。
嗯,不愧是秃爷爷,面条真香。
这真是一个普通农民吗?
我心想。
他真的是个普通农民吗?
写散文?
嗯?
我看看秃爷爷,又看看背后的书桌,又转过头看看他
开饭盒,用手抓着,凑合凑合。
这个老头就是秃爷爷。
初中的我看着如此闲适的他,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陶渊明。
不过秃爷爷没有完全像陶一样洒脱——他很重视自己的外表,他觉得一个人的外表是这个人的精神头的展现。
用他的话说就是:“不一定要穿得多么好,但最起码得干净利落吧!”
我愈发地感觉到秃爷爷的不一样,与村里人相比。
那一年我初三,面临着紧张的中考,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每次到家甚至都是深夜了。
毕竟我选择了考高中,我想考出村外,见识见识外面。
初秋时节,一个普通的夜晚,尽管不如盛夏,顽强的知了仍尽力嘶吼着;树上的叶子半绿半黄,尽力保持着自己的翠绿;我背着书包,来到了村东头。
街上早已没人了,大多数人家都睡了。
但有一点奇怪,秃爷爷家里还闪着一点点微弱的光,一看就是煤油灯的光,跃动着,像一只迟暮的萤火虫。
我看着秃爷爷家,歪了歪头,心感疑惑。
村里的老人不会熬夜到这个时候的。
怀着好奇的心态,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盯着窗户。
听了一会儿,隐隐约约有“蹬蹬”与“沙沙”的声音。
似乎秃爷爷在用什么敲桌子,又似乎有在写东西的纸笔摩擦声。
他在干什么?
大概是在记账吧,虽然在当时农村里这种习惯比较少见。
我并没有多想,随即起身离开了,期间没有可以掩盖声音。
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离开后不久打开门向外左右探了探头,对刚才的声响有些疑惑。
戴着眼镜,手里攥着一支钢笔……一转眼,我初中毕业了,等待录取的假期十分的无聊,农活差不多都做完了,人们都在找一些别的事做,那些蜻蜓、蝴蝶,也是无所事事,泊在某朵花草上。
天气也变的燥热了。
秃爷爷每天除了收拾他那菜园子之外,还是坐在老地方,做着老事情,一如既往。
于是百无聊赖的我偶尔就来找他玩。
过了最炎热的晌午,炎热的天气有所缓解,凹凸不平的土路旁小虫横跳,跃动与茂密的草丛中。。一个少年、一个老头、两个马扎、三四个街上的人,构成了这副乡村景色。
老头依旧是那身打扮,环顾着街上的一切,少年随着他的目光看。
此时街
,又转过头看看书桌……往返几次,连面都忘了吃,目瞪口呆。
“面快坨了,快吃吧,呵呵……”秃爷爷见我这样,笑道。
他的脸颊有点红。
就像夕阳的光照射到打谷场的麦堆上一样。
饭后,我俩坐在马扎上,看着远处的麦田。
冬天下的雪还没化,覆盖着田地,就像用棉被盖住了大地一样,放眼望去,一片白色。
就这么坐了一会儿,我俩都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了:“秃爷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啊……这么厉害的事……”秃爷爷戴着雷锋帽,穿的很厚实。
听到我的话,他沉吟了一会儿,给我讲述了他的前半生。
秃爷爷生在农村,家里是地道的老农民,不过他不是我们村的人。
在他小的时候,国家还叫民国、党国,生活比较困难。
他的爹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故离世了,无依无靠的他于是在街坊的帮助下去城里投靠一家亲戚。
亲戚待他不薄,供他读了小学和初中。
毕业后他就在城里谋了生计,伙夫、劳力、文书……社会乱,啥都干过。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掌了权,日子逐渐稳定了下来。
但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讨老婆,问他他也不说。
听到这里我就感到奇怪,这在城里过的好好的,来乡下干嘛?
农村人挤破头都想去城里呢。
秃爷爷听到我的质疑也不急,他继续说道:“确实,在城里的吃喝拉撒是比村里好,日子是舒坦,城里建的也好——但是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城里日子是舒坦,但是心里不舒坦,就感觉……”他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种感觉。
我疑惑地看着他,心想:“城里要啥有啥,不比村里舒服多了,有啥好难受的?”
他注意到了我的不解,继续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和爹娘一块在村里过。
那时候我就小脸,像个大妮(即姑娘)一样,不好意思跟人处。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农村,受不了这个到处是熟人的氛围。
所以一开始到城里的时候我过得挺舒心的,因为城里的人与人都不认识,不是到处熟人。
可真在那里呆的时间长了,感觉城里的人没什么人情味……不……不止是没人情味,反正就是感觉心里不得劲,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
宿到一个远房亲戚家,估计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
挥手告别间,我看到了老头,他站的离我们很远,只有我注意到了他。
我朝他点了点头,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与我离乡的步伐相应,一队排为“人”的飞鸟向南飞去。
城市生活太精彩了,尤其是我赶上了国家高速发展。
我在城市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诱人的事物。
大学的学业也使我忙碌。
大学四年很快。
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当职员,留在了那里。
逐渐的融入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事业,有了稳定的居所。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才短短的回去几天,见一次父母。
那个熟悉的老头,也逐渐被遗忘了。
不知何时,城市中的我,心中也逐渐感到了不舒服。
我晚上失眠也愈发严重。
直到今天,看到熟悉的大雁们,请假休息在家我才突然想起了这个老头。
我不禁有些愣神。
我似乎想到了什么,恍然起身,书架上的一本书被我碰到地上。
我拾起它,不由得盯住了它。
《陶渊明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出仕与归隐,城市与乡村,两个对子……我站在那里,久久无言。
这年春节,我罕见的在家里待了下来,不像以往一样两天就走,直到将近立春。
这天早晨,我照常起来,吃过早饭,走出小院,向东走去,迎着朝阳。
一个老头照旧坐在小马扎上,看着街,似乎没有注意到我。
我快步向他走去,他穿着鼓鼓囊囊的中山装、棉鞋、里面套着棉衣,戴着一顶狗皮帽子,一切都是老样子。
老头旁边有一个马扎,似乎为谁准备着。
我坐在他旁边,他转过头,平静地看着我,似乎早就料到了我的出现。
我已辞了城里的工作。
我已理解了他的话。
我已明白了为何会空虚。
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因为:归属感——乡土人对乡土的归属感。
“回来了啊,呵呵呵……嗯,我回家了,秃爷爷……”言罢,突然,一队飞鸟冲过云霄,向北飞去。
那似乎是大雁,春天又到了,飞倦了的鸟儿要回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