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编撰小组中的重要成员,在看到这份拟定文稿时,当即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妥之处。
他深知,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公正,不能仅仅依据传统的刻板印象,就对一个人物盖棺定论。
于是,他果断召集主编崔毅等一众小组成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在会议上,王芳林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编写这本历史读物,肩负着向大众传递真实、客观历史的重任。
既然提到了乾玄皇和孙贵妃的关系,就绝不能简单地将孙贵妃当作一个妖妃的符号草草带过。
孙贵妃在历史上实实在在地为大乾文化与外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留下的多首诗歌,更是在后世传颂不衰。
我们难道不应该用更多的笔墨,去展现她的功绩和才华吗?”
崔毅听后,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首先,我们的读本篇幅有限,每一个字都应当用在刀刃上,这种过于细致的内容,可能会让读本显得冗长繁杂。
而且,从历史传承来看,后世大多将孙贵妃视为妖妃的典型代表,像《春记》等诸多传世名篇,都对她和乾玄皇进行了批判。
如今,大众也普遍接受了这种观点,将孙贵妃形容为妖妃,似乎更符合主流认知。”
王芳林听后,微微一笑,耐心地回应道:“我们都知道,大乾文化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外邦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孙贵妃,恰恰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朝廷和民间掀起文化交融潮流的关键人物。
她的这一贡献,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于后世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她作为典型人物进行介绍,不仅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还能借此机会提及她在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孙贵妃。”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编写小组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单独为孙贵妃开设一个人物介绍专栏,并且对原定的编撰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改。
他们深入挖掘孙贵妃的生平事迹,将她在文化交流、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贡献一一展现出来,让这个被历史误读多年的人物,终于有机会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
下班后,崔毅笑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