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而在充满欢声笑语、家人相互尊重与关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幼儿,则更容易养成乐观、开朗、自信的性格。
父母要多给予幼儿拥抱、亲吻等亲昵的举动,用温柔的话语和耐心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这是滋养幼儿良好性情的肥沃土壤。
接触美好的自然与人文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认识它感受它接受它,去感受阳光的温暖、花朵的芬芳、鸟儿的歌声,让他们亲身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他们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给幼儿讲述经典的童话故事、播放优美的儿歌、展示色彩斑斓的绘本等方式,让他们接触到积极正向的人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善良、纯真等美好品性。
像经典绘本和童话故事,在亲子共读中,幼儿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进而懂得去爱他人。
培养基本的生活习惯从幼儿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比如,让幼儿按时起床、睡觉,鼓励他们自己穿衣、洗手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习惯培养,实则是在锻炼他们的自律性和自理能力,也是在塑造他们坚毅、有秩序感的性格。
童蒙养正“童蒙养正”指的是在儿童懵懂天真的阶段,通过教育等方式培养他们端正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走上正道,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及为人处世筑牢根基,让其能明辨是非善恶,做一个品德高尚、行为合宜的人。
在3岁到13岁这个萌正阶段,孩子“知识略萌,性德仍静,记性犹强,悟性微弱”,记性好而理解能力弱。
“童蒙养正”就是要在这个阶段蕴藏正见,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蕴藏。
而圣贤经典就是最大的正见,古代教育成功的根本就在于蕴养正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储备能量。
也就是在孩子已经有了一定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一过程建立在幼儿养性的基础之上,否则容易受阻。
比如,经典诵读与启蒙像《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记住这些经典中的道理。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