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回娘家办户口。
妈妈找了很多人,挨家挨户地去向他们阐明情况,恳求他们给一个机会。
但是妈妈和爸爸没打结婚证,求人的路上难上加难。
终于,有一个领导松了口,她以前和妈妈是一条巷子里的,所以给妈妈提供了一个办法。
妈妈听了后,便去镇上找以前当过接生婆的大娘,让她给我们打个出生证明。
一开始接生婆是不乐意的。
“这怎么行!
这事儿干不得干不得。”
“刘婆婆,您帮帮忙,两个小孩要念书,没有这个证件行不通啊!”
妈妈能怎么办,不行也得行啊!
于是又软磨硬泡了很久,给她家送了好多水果、礼品,这事才板上钉钉。
之后一切打点好了,到了最后一步,却被告知要收三千块钱的通行费。
这对妈妈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妈妈在酷暑下东奔西走,在各色各样的人面前求情,娘家这边的人一个两个都在嘲笑。
“哟,这嫁到了城里,回娘家也不知道带点儿东西孝敬孝敬街坊邻居。”
“你懂个屁,我和你说,她这次回来是给孩子办户口的。”
“小孩没上户啊?
为啥?”
“这还用问,她生了两个赔钱货,小孩她爹自然不乐意给上户。”
老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妈妈在屋子里将两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妈妈一声不吭,但我从身后能看到她肩膀的微微抖动。
无数张嘴,这么多的唾沫星子,把妈妈逼到角落,退无可退。
最后好不容易松口了,却还要收取费用。
三千块啊!
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根本就拿不出来。
在那个年代,流水线上普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百块钱。
于是,妈妈又和他们好说歹说,可这回说什么都不顶用了。
“你自己没有结婚证,按道理本来就不能给小孩上户,我们这边都是给你面子,才给你想了这么个法子。”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爸爸打电话。
意料之中,爸爸不愿意打钱过来。
“哪里有这样办事的,居然还额外收取费用!
上个户这么多钱,别上了!”
别上了,干脆书也不要念了。
这下妈妈也生气了,说爸爸钻到钱眼里去了,给小孩上户都不愿意出钱,赚的钱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没办法,妈妈只好给舅舅打了个电话,说能不能把山上的杉树卖掉,以后一定给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