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蓝太平朱允熥的其他类型小说《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朱颜白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嗖”尖锐的破风声响起,“砰”那名黑衣人被雕翎箭钉在了树上。他手中的弓箭还没发出,自己反而先死在箭羽之下。“什么人?”老者怒吼问道。其他两队黑衣人也一脸懵逼,蓝守义趁机跳到蓝太平身前。他身上已经多处挂彩,“少将军,待会我护着你往外冲。”“别担心,咱们看好戏就行。”就在蓝守义错愕之际,一时间箭羽响声不断。每一支雕翎箭,必然射杀一名黑衣人。这下轮到黑衣人成了猎物,他们四处躲避却都是徒劳。很快两队黑衣人死了一半,老者惊恐的看向四方却什么也没发现。天都已经黑了,对方竟然还能百发百中,这是什么恐怖对手。箭羽声停止,脚步声从四面响起。身形逐渐显现,蓝守义这才看清这是一群身穿黑甲,面戴恶鬼面具,头戴黑漆兽盔,腰佩弯刀,身披黑色披风,脚踏马靴之人。...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嗖”
尖锐的破风声响起,“砰”那名黑衣人被雕翎箭钉在了树上。
他手中的弓箭还没发出,自己反而先死在箭羽之下。
“什么人?”
老者怒吼问道。
其他两队黑衣人也一脸懵逼,蓝守义趁机跳到蓝太平身前。他身上已经多处挂彩,“少将军,待会我护着你往外冲。”
“别担心,咱们看好戏就行。”
就在蓝守义错愕之际,一时间箭羽响声不断。
每一支雕翎箭,必然射杀一名黑衣人。
这下轮到黑衣人成了猎物,他们四处躲避却都是徒劳。
很快两队黑衣人死了一半,老者惊恐的看向四方却什么也没发现。天都已经黑了,对方竟然还能百发百中,这是什么恐怖对手。
箭羽声停止,脚步声从四面响起。
身形逐渐显现,蓝守义这才看清这是一群身穿黑甲,面戴恶鬼面具,头戴黑漆兽盔,腰佩弯刀,身披黑色披风,脚踏马靴之人。
一共有十八名,不说话就那么站在那里。
老者看着他们眉头紧皱,这不是自己带来的人。
“你们是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老者已经慌了,他在外围布置了一百名杀手,这群人是如何不声不响就进来的。
依然沉默,这十八人仿佛没有生机一般。
“喏,你就别费心了。他们是不会回答你的,不过我却可以给你解惑。”蓝太平抻个懒腰站起身。
“他们,就是我蓝家的十八血卫。”
“十八血卫?不是跟蓝玉在西番罕东吗?”
老者闻言说话都开始颤抖了。
十八血卫,他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
“呵呵,本来是的。不过我爹担心我,早就让他们秘密回来了。”
蓝太平有点嘲讽的看着对方。
这十八血卫平时都在暗中保护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现身。但是只要一现身,必然是血流成河,人畜不留。
蓝守义见是十八血卫,立刻就放松心神了。
“猿公管他什么十八血卫,咱们人比他们多,全杀了就是。”
一名黑衣人对着老者说道。
老者闻言苦笑摇了摇头。
“战场遗孤听过没?”
老者问道。
“什么战场遗孤?猿公你怎么了。”
那名黑衣人看老者神情萎靡,眼中带着一丝绝望,嘴角则挂着认命的苦笑。
“在残酷的战场上,会有被遗弃却幸存下来的婴孩。蓝玉认为他们天生为战争而生,就收养他们并教授武艺。
他们从未离开过军队,还是孩童时就在后方观摩战斗。待十二三岁,就随蓝玉上阵杀敌。”
“经过无数场战争的试炼,他们中最优秀的十八人,被蓝玉称之为十八血卫。
而成为十八血卫的唯一条件,就是十八岁前要杀敌三百人。”
老者说完面带苦涩,他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他们。
“杀敌三百人?”
那名黑衣人惊恐的重复道。
“嘿嘿,想不到你还挺了解。不过我要补充一点,三百人是门槛。但真正要成为十八血卫,三百人远远不够。”蓝太平嘴角上翘说道。
“三百还远远不够,你吹牛皮吧?”
黑衣人不可置信的问道。
“呵呵,在这之前他们杀敌最少的是,六百人。”
蓝太平的话一出,对面的老者跟黑衣人都面如死灰。
难怪天色这么晚,还能一箭一个完全不受影响。
“别指望你外面埋伏的人了,他们已经比你们先走一步了。”
蓝太平拍拍手,然后指着那老者继续说,“除了他,其余都杀了吧。”
他的话音还没落,十几道人影闪入黑衣人群。
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几十名黑衣人都已经倒在了血泊里。
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一声,都是一刀封喉。
那名老者手中的剑被击飞,一把弯刀架在他脖子上。
整个过程也就几个呼吸间,完全是碾压式屠杀,对方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
“我知道你不会说,但我还是给你个机会,幕后指使是谁?岭南猿公。”
“你杀了老夫吧。”
看着老者闭上眼,蓝太平走进跟前,“锦衣卫会去查明岭南猿公是谁,他的三族都会受牵连。你可要想清楚,你的家人会经受哪些折磨。”
“哼,老夫孤寡一人早已无牵无挂。”
蓝太平摇摇头。
“噗”
热血从腔子喷出老高,岭南猿公的人头也飞了出去。
“现在进不了城,咱们去城外凑合一下吧。”
蓝太平起身拍了拍官服,上面都被弄污了。
蓝守义把老者人头捡起,提溜着跟蓝太平骑马走了。
十八血卫则查看一番后,也快速隐入黑夜消失了。
当二人走出树林区,蓝守义发现上百具黑衣人尸体,全是一刀封喉。
暗中咂舌,本以为自己武艺也算可以了。
但是跟他们一比,自己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蓝太平早习以为常,这几年在战场上都是十八血卫贴身保护他。
最辉煌的战绩,是他带着十八血卫追北元一千余骑。
如同放风筝般,五天时间硬是把这一千多人全部斩杀。
而且这十八血卫一出手,向来是鸡犬不留,所过之处血流成河。
因此,十八血卫一时间成了草原上的禁忌之词。
蒙古大人常用它吓唬小孩,孩童闻之止啼。
二人来到城门下,守城将官发现是蓝太平,有些为难的说道,“蓝大人,这城门落锁后非天亮不能开启。还请大人委屈一下,天一亮小的立刻打开城门迎大人进城。”
“无妨,我等在城门下将就一宿。”
蓝太平二人下马,就准备在城门下靠着墙眯一会。
他虽然现在大权在握,但是可不想跟他老子那样跋扈。
守城将官也是舒了口气,暗自庆幸还好来的不是蓝玉,要不然可就糟了。
他也颇为懂事,令人点亮城头火把,还用吊绳把酒菜以及金疮药吊了下来。
蓝太平忍不住夸赞,小子还蛮机灵的。
他亲自给蓝守义涂抹金疮药,然后二人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吃菜倒也惬意。
吃饱喝足二人困意上涌,那守城将官还特意吊下来两件毛毯御寒用。
俩人就靠着城墙,盖着毛毯睡着了。
但是守城将官可是一点不敢睡,一直在城头上警卫守护着二人。
待天刚一放亮,忙把城门打开出来迎接二人进城。
蓝太平给了城门官一个赞许眼神,二人就纵马直奔锦衣卫衙门。
擂鼓升堂,所有锦衣卫千户集合。
一众锦衣卫千户立在堂下,蓝太平坐在太师椅上面色阴沉。
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颗人头,正是那岭南猿公。
“刀都架在本官脖子上了,你们竟然丝毫不知情?”
“那要你们还有什么用?养条狗还知道看家护院,二百余人来到京师你们竟然一点没察觉?”
锦衣卫千户们都汗流浃背,大气不敢喘。
“给我去查,这个岭南猿公的底细给我查清楚了。”
“三天之后给我结果,否则你们就别干了。”
蓝太平留下人头,怒气冲冲的带着蓝守义走了。
一众千户不敢耽搁,立刻找人画射影图形,一部分在京师盘查。
另一部分则直奔岭南,不眠不休的彻查这岭南猿公。
敢刺杀当朝权臣,绝不是他一死了之那么简单。
而现在最恼火的应该就是锦衣卫了,指挥使被暗杀,这是赤裸裸的打整个锦衣卫衙门的脸。
他们暗暗发誓,定将岭南猿公的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
挫骨扬灰!
太阳西沉,大地回归黑暗。
金陵城远远望去,如同一尊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想要征服它的人。
京师各卫所内充满了火药味,大营内的士兵如同一堆堆干柴,只要一个火星子丢上去,那么将燃起冲天大火。
蓝太平没去上朝,反而来到了正阳门。
他命家将蓝雄山一大早,从凉国公府运来三十只大木箱子。
两千名虎贲左卫全副武装,在指挥佥事蓝守义带领下,接管了正阳门的防务。
蓝太平则端坐在正阳门下,身后两侧分别站着身披铠甲的,蓝守义跟蓝雄山。
二人都极为雄壮,又穿着全副盔甲,如同那门神一般。
而蓝太平则穿着一身华服,棱角分明的脸上带着几分不屑。
在他的面前摆着那三十只大木箱子,两侧则站着两队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
辰时已过,阳光和煦,街上人头攒动,金陵城开始了崭新一天。
“啊,快跑。”
“快躲开,别挡道。”
街上人群突然开始四处逃窜,叫骂声,哭喊声乱成一团。
一人从正阳门上的城墙上跑了下来,“大人,如您所料他们来了。”
说话的正是锦衣卫的伍同知。
蓝太平轻轻摆了摆手,身后的蓝守义转身对着城门大喊,“戒备”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一队身穿铠甲全副武装的虎贲左卫从城门开了出来。
他们一手执矛一手持盾,分列在城门两侧。
城墙上的守卫拿弓抽箭,火炮装填弹药,随时准备战斗。
街上百姓都跑没了,只见人头攒动,一大群士兵从远处叫嚷着冲正阳门而来。
随着前进路上,从不同方位加入进来数股士兵,很快汇成一支数万人的庞大队伍。
临街商铺全都紧闭门窗,透过窗户缝往外瞧。
而在不远处的的一座酒楼,二楼紧闭的窗户推开一条小缝。
李增枝撅着屁股,趴在窗缝上往外瞧,正好可以看到正阳门处。
“嘿嘿,蓝太平我看你怎么收场。”他一脸奸笑,幻想着对方怎么被乱军打死。
数万乱军来到正阳门前,看到正门下坐着的蓝太平,有人怒喊,“他娘的,那就是带兵逼宫,软禁陛下的蓝太平。他还是锦衣卫的特务头子,咱们先杀了他,再去砸了诏狱救出各位指挥使大人。”
“陛下不但不会怪罪咱们,还的给咱们升官发财呢。”
蓝太平注意到,队伍前面有几个百户在推波助澜。一时间群情激愤,
“杀了他,杀了他。”
见到如此情景,伍同知忍不住咽口水。
“列阵。”
蓝守义大喊,身后的虎贲左卫将士立刻冲到前面架起护盾,然后把长矛架在盾牌上。
“嗖,嗖,嗖。”一排箭雨射在乱军前的地上。
蓝守义拔出佩剑走到队伍前,“上前一步者,死!”
“你吓唬谁,我们京卫的兄弟都来了。”
“交出蓝太平,否则大家玉石俱焚。”
“对,他不让我们活,我们也不让他好过。”
“他蓝太平带兵逼宫,软禁当今陛下,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几名百户站在人群里高呼,一时间乱军骚动起来,跃跃欲试。
蓝守义大喝,“你们身为大明军士,却擅自离营,聚众闹事,攻击朝廷命官。你们这才是造反,你们这才是要逼宫。”
“你们听信谗言,犯得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蓝大人乃国之忠臣,其父凉国公蓝玉更是朝廷重臣,乃是当今陛下所倚重的柱国之臣。”
常家跟蓝家现在是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有人暗中搞鬼,昨天稍有不慎我就死无葬身之地。”蓝太平没有回头,只是低声说道。
“是哪个王八蛋,找死。”常升咬牙切齿的骂了句。
因为一时气愤,声音大了些,奉天殿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常升则怒目环视一圈。
他这点倒是像他爹,直脾气,炮筒子一点就着,而且谁都不怕。
这时候正巧朱元璋来了,他听见了这句话眉头一皱,“谁是王八蛋?”
常升一看是他,刚上头的气立马就消了。
“常升,你说谁找死啊?”看着耷拉头的常升,朱元璋直接点名。
昨天的事他已经知晓。
虽然蓝太平节制京师内外兵马,但是洪武大帝毕竟开国帝王,那份威严仍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回陛下,昨日煽动士兵闹事的人是王八蛋。”常升小声嘟囔着。
李景隆闻言脸色更黑了。
“堂堂国公,在朝堂上竟然像乡下老农般口出粗鄙之语。”朱元璋黑着脸训斥。
见常升不说话,他转向蓝太平。
“咳咳,蓝太平你说,昨日怎么回事啊!”
“回陛下,据末将调查京卫中克扣军饷严重,导致这些士兵无法糊口这才聚集闹事。”蓝太平说的轻描淡写。
他知道,不能把事情说成兵变或者哗变。这样容易被人攻击,是他能力不够无法控制军队。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朱元璋转头问其他人。
“回陛下,据末将听说是锦衣卫无辜抓了几名指挥使,才导致其所部官兵群情激愤。”兵部主事齐泰出列上奏。
李景隆嘴角微翘,这书呆子倒是帮了自己。
“陛下,这几位指挥使暗中通敌,锦衣卫已然有确凿证据。”
蓝太平早有应对之策。
“通敌?哼,通的谁?”朱元璋一脸不屑,他还不知道锦衣卫里面这些勾当。当年办“胡惟庸案”时,什么刑讯逼供,什么胡乱栽赃,什么排除异己都是他玩剩下的。
蓝太平也知道骗不了他,但是他并不在乎。
我给你一个台阶,你也得给我几分薄面,毕竟现在翻脸对谁都不好。
“陛下,他们跟瓦剌部乃儿不花有书信来往。”
“既然这样,那你就继续查,牵扯到谁就办谁。”朱元璋换上一副笑脸。
他这一笑蓝太平心里直毛楞,“遵旨。”
下朝之后,蓝太平忙追上颖国公傅友德,还有定远侯王弼。
“二位叔叔,请随晚辈去中军都督府一叙如何?”
傅友德先是白了他一眼,又跟王弼对视一眼,二人点点头。
很快三人来到中军都督府衙门,蓝太平给二人奉上香茶。
“我说贤侄,你昨天是唱的哪一出?”
傅友德放下茶杯发问。
王弼也看着他。
蓝太平知道二人是责怪他,于是站在二人面前,面露苦相,“不瞒二位叔叔,小子觉得快撑不下去了。”
“臭小子,你跟老叔在这卖惨呢?”
王弼虽然只是侯爵,但是蓝太平对其尤为尊敬。就连他爹蓝玉也一样,因为当初在捕鱼儿海时,就是他力劝蓝玉继续寻找。
蓝玉也是听从他的建议,才最终在捕鱼儿海找到天元帝。王弼为先锋一举击溃北元大军,明军收获捕鱼儿海大捷。
所以说,蓝玉这凉国公的荣耀有王弼一半的功劳。
“小子在两位老叔面前不敢隐瞒,我能逼迫陛下修改旨意立允熥为太孙,全赖咱淮西子弟的支持。”
“怎么可能,你不过一个百户,杨同知,黄佥事呢?”
丘福仍然不敢相信。
昨日接到朱元璋密旨,他接管府军前卫,并把军内的同知,佥事换成燕王府的人了。
“嘿嘿,丘指挥使这你的问我们少将军。”
满脸络腮胡的蓝铁心,露出一个狡诈的笑容。
以刘三吾为首的文官,皆是呆若木鸡,他们不明白这局势怎么就这样逆转了。
那吕氏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她尽量把身体缩起来,早没了刚才的嚣张之色。
朱元璋也是脸色难看,“咱的亲卫,什么时候姓蓝了?”
虽然现在局势不利,但是他仍不失一个帝王的风范。
“陛下您错了,他们从未姓蓝,他们仍然忠于大明。”
蓝太平摸了摸朱允熥的小脑袋,示意他别害怕。
朱允熥吸了吸鼻涕,松开紧抓他衣襟的手,仍固执的挡在他前面。
朱元璋见状,心头不禁一酸。
短暂失神后,他怒叱道,“既然忠于大明,为何敢抗旨不遵,还敢在咱的奉天殿内舞刀弄枪?”
“陛下,您一定很奇怪,为何这府军前卫会不听指挥,即使您把指挥使和中层军官都换了一遍。”
不光朱元璋不明白,文官集团不明白,就连大多数的淮西勋贵也不明白。
“这府军前卫属于十二亲卫,直接归皇帝掌管,五军都督府无权过问。从组建开始,一直都是负责保卫太子的亲军,在太子薨世后就直接由您掌管。”
蓝太平的话属实。
其实从太子去世后,朱元璋就开始逐步对府军前卫的中层进行换血。因为太子在时,府军前卫一直以来就是蓝玉代管。
那么要动蓝玉,必然要先清理掉他的人。
因为府军前卫在所有卫所里,是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警觉,他最初只是调动这些中层军官,只是到了昨日时才让让燕王府的丘福顶替了指挥使的位置。
从上到下的军官都换了一遍,他自认为彻底掌控了这支亲卫。
这才敢让金吾后卫,羽林右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在锦衣卫配合下,分守四方宫门。
把锦衣卫的大汉将军置于大殿之内,而府军前卫则拱卫三大殿,并封锁奉天门禁止外人进入。
至于蓝太平所在的虎贲左卫,直接调出城去了。
朱元璋自认为掌控一切,但是没想到会成为现在这个局面。
“陛下英明神武,从全国各地的抽调一批军官,顶替原来府军前卫的镇抚,经历,知事,千户等。”
“您以为这样,就可以重新掌控这支亲卫了吗?”
蓝太平的反问让朱元璋脸色极为难看。
“其实在掌管这支亲卫时,我父亲没有丝毫的私心,那些军官也都是太子殿下一手提拔的。”
“你说谎,我在兵部查看调令时发现,这府军前卫的大部分军官都是出自你父所部。”
兵部主事齐泰这时站出来指责道。
蓝太平意外的看向对方,没想到这历史上的“建文三傻”还是蛮有骨气的。
“呵呵,你说的不错。”
“但是你却忽略了一点,我父亲所属的部下,当年可都是开平王的旧部。而开平王,则是太子妃常氏的父亲常遇春。”
“所以,太子从我父亲的部属里抽调精干将领,充实亲军护卫有何不可呢?”
齐泰闻言,一时语塞。
“少在那废话,既然你们父子那么无私,为何现在这支亲卫却不听咱的指挥,反而效忠于你呢?”
朱元璋烦躁的问道。
“不错,你们蓝家这是要造反,大逆不道。”
齐泰梗着脖子看向蓝太平。
这让他想起,历史上朱棣攻破金陵后,齐泰也是这样硬着脖子丝毫不惧的样子。
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说。
“很简单,这些年补充进来的士兵,基本都是开平王旧部的后代、遗孤以及义子和义侄的后代。”
“他们都出自淮西,他们都曾直接或间接受过开平王的恩,他们是来报恩的。”
“现在开平王不在了,他唯一的外孙被这对恶毒母子欺辱,你说他们能答应吗?”
蓝太平厌恶的瞅了一眼吕氏母子。
“他们当然不会答应,他们选择忠于允熥殿下,忠于大明最尊贵的血脉以报答开平王之恩。”
“这就是为何称为——忠勇军。”
“所以,你即使换了全部将领,依然无法掌控这支忠勇军。”
“只要允熥殿下需要,他们随时可以为他去死。”
蓝太平刚一说完,奉天殿内响起整齐的呐喊声,“忠勇,忠勇,忠勇。”
朱允熥瞪大眼睛,看着那整齐划一的呐喊,眼睛逐渐湿润。
一群淮西勋贵也都泪目,毕竟或多或少他们都在开平王常遇春手底下任过职。
常遇春虽为元帅,却从不摆架子。他对敌人狠辣无情,对自己手下却如同兄弟般。
就连颖国公傅友德,也是老泪纵横,常遇春对他有知遇之恩。
可以说没有常遇春,傅友德难有今天的成就。
看着朱允熥那单薄的身体,却坚定的挡在蓝太平身前,恍惚间有常遇春的影子。
再看常升,早已经哭出声来。
“嘿,好一个忠勇。刀都架在咱的脖子上了,还大言不惭的谈忠勇?这不过是你们窥探神器,犯上作乱找的借口罢了。”
朱元璋双目赤红盯着众人,他没想到会翻船在毛头小子手里。
“陛下明鉴,末将并未想造反。只求立嫡次孙朱允熥为太孙,谋逆之事末将是万万不敢。”
蓝太平的话让朱元璋一愣,淮西勋贵闻言则焦急的想制止。
哪有造反造一半的,这不是给人家日后清算你的机会吗?
权力争夺从来不是请客吃饭,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太平,你可不要妇人之仁啊。”
傅友德贴近耳边低声劝说。
“呵呵,如果咱不答应呢?”
朱元璋不愧是开国之君,岂肯轻易就范。
“陛下,您调南直隶的淮安卫,扬州卫,镇海卫,太仓卫,以及中都留守司的凤阳右卫,凤阳左卫均已被五军都督府所属的镇南卫,水军左卫,骁骑卫,龙虎卫,英武卫,虎贲右卫,武德卫,水军右卫人马围困。”
蓝太平淡淡的语气,却字字如同惊雷,震得满朝文武脸色苍白。
就连朱元璋也忍不住手指颤抖。
“你,你是如何知道咱调兵的?”
“你,你又是如何越过兵部调兵的?”
朱元璋指着蓝太平,说话都有些颤抖了。
他最在意的就是兵权,不准任何人染指。只要兵权在手,他不惧任何挑战。
但是蓝太平这一招,彻底击溃他的防线。
能同一时间,调动这么多支互不统属的兵马,恐怕蓝玉也未必能做到。
“轰,轰,轰。”
隆隆的炮声传来。
“陛下,已经有将领按耐不住了。”
“如果他们再等不来圣旨,局势将朝着不可控方向发展了。”
蓝太平出口提醒道。
“你,你们这是要逼宫啊。”朱元璋用手指着他怒道。
“蓝太平你休得猖狂,这边炮声一响,那么其他卫所必然会发现。到时候各地藩王也会带兵进京勤王的。”
黄子澄也站起身指着蓝太平怒叱。
“书呆子就是书呆子,京师早已在我的掌控之中。而等藩王进京要多久,我现在就可以要了你的项上人头。”
黄子澄闻言立马脖子一缩,没了刚才的气势。
“哼,百无一用是书生。”
“双方数万人马一旦开战,局势必然失控,各地藩王必然率兵进京,别有用心之徒趁机作乱,北元残敌伺机进犯,到时候兵连祸结,内忧外患,难道是各位想看到的吗?”
“难道这刚立国的大明,连秦朝的二世而亡都要不如吗?”
面对蓝太平的逼问,一群文官无人反驳,他们都觉的这蓝太平是疯子。
比蓝玉还要疯。
蓝太平不去理他们,转头看向朱元璋。
“陛下,至于您问我为何能跳过兵部调兵。那我就实话实说,我父亲蓝玉身为大将军,掌管五军都督府。虽然将校的升迁都是他一句话的事,但调兵却迈不过兵部。”
“但陛下忽略了,在场的淮西叔父的子侄们,皆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您看我们这群官二代,整天聚在一起喝酒狎妓,斗鸡走狗仿佛不务正业。”
“但实际上在京卫所的中下层军官,皆出自吾等门下,因此也皆由吾等掌握。而天天跟底层士兵在一起的,就是这些中下层军官。”
“您以为用兵部架空淮西叔父们就高枕无忧了,但我却用中下层军官架空了卫所指挥使。实际上五军都督府在京的四十八卫,皆掌控在我们年青一辈的手里。”
“别人调兵需要兵部调令文书,而我调兵只需要一句话!”
蓝太平的一番话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朱元璋一阵恍惚,后退两步一下坐在龙椅上。
“皇上,当心。”
王景弘忙上前扶住朱元璋。
曹国公李景隆则一脸疑惑,他怎么毫不知情?
魏国公徐辉祖也是眉头紧皱。自己所掌管的几支京卫,难道也被蓝太平架空了?
大明把全国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大区的卫所官兵分属五个都督府。虽然调兵需要兵部,但是各卫所将校的升迁任命都掌握在都督府。
而五军都督府,都掌握在淮西勋贵的手里。
朱元璋秘密调兵进京,却被人早就知道并加以防范。
而蓝太平却能跳过兵部,直接调动京卫这是所有人想不到的。
朱元璋一直提防着蓝玉,却没想到他儿子才是最危险的。
人家这是走基层路线,关键时刻架空他掌握的那些上层。
但是话说回来,那些军队高层又有几个不是淮西人?那些指挥使,又有几个不是淮西勋贵们带出来的?他们又有几个是真心效忠自己的呢?
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就是自己丧失了对大部分军队的掌控。
“这大侄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东莞伯何荣咂咂嘴道。
傅友德也点头,这次全亏了这大侄子。
这群淮西勋贵都暗中赞叹,后生可畏啊。
不过随即又有些恼怒,自己家的小畜生,竟然瞒着自己干出这么大的事。
文臣们则神色惶恐,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担心立储的事了。
这蓝玉父子要是真造反,他们该如何选择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一下苍老了许多,他看着神色各异的群臣,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说吧,你的条件。”他费力的从嘴里挤出这几个字。
“立朱允熥为皇太孙,并由我节制京师内外兵马。”
蓝太平平静的说道。
“这,你这是要当曹操?”
齐泰愤怒的指着蓝太平。
“砰!”
“啊!”
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蓝铁心一拳打在齐泰的脸上。
“他奶奶的,就属你话多。”
蓝铁心啐了一句。
齐泰捂着脸痛苦的蹲在地上。
“通过他,吕林府上养了很多江湖人士。同时属下还发现,他与宫中书信往来频繁。”
“半月前他又收到宫中来信,吕林看完信后心事重重,最后招来了岭南猿公。”
“在一番密谋后,岭南猿公当天夜里就离开了海南卫。而与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一群江湖人士。”
左千户说完,抬头看了一眼沉思的蓝太平。
伍同知挥挥手,左千户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吕氏,看来你还不死心啊。”
蓝太平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
“伍同知,你明日一早继续回神机营,按我的要求抓紧训练。”
“没有我的手谕,不准回城。”
“是”
伍同知退到一旁。
“左千户,你海南卫是回不去了。那就回锦衣卫,升镇抚使。”
“遵命”
“谢大人栽培。”
伍同知与左千户行礼后离去。
“既然你不想体面,那我帮你体面。”
蓝太平冷冷说道。
第二天早朝,蓝太平罕见的来上朝了。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站在一旁的朱允熥本是无精打采,可是当他看到蓝太平时瞬间来了精神。
嘴角难以压住,要不是朱元璋就坐在一旁,他真想冲下去抱住这个舅舅好好撒撒娇。
“陛下,末将有事要奏。”
蓝太平直接未等朱元璋开口,就站了出来。
“哦?你有何事,说吧。”
经过上次君臣二人谈心,朱元璋对他态度缓和许多。
“末将以为,吴王殿下可以就藩了。”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愣,随即开锅了般。
看着群臣在那讨论,朱元璋烦闷的拍了拍龙案。
众人见此,都识趣的闭上了嘴。
“咱孙儿去不去就藩,什么时候轮到你管了。”
朱元璋的脾气又上来了。
“回陛下,太孙名分已定。吴王殿下在居住东宫,不符合君臣之礼。”
蓝太平说完回头看了一眼。
“陛下,末将也深以为然。”
常升得到暗示忙站出来帮腔。
“末将附议。”
大部分淮西武将纷纷表示支持。
文臣们一看,却没有人反对,因为他们也盼着朱允炆早日就藩。
毕竟在京师已经难有作为,不如去封地还有一线希望。
朱元璋面露不舍之色,“既然如此,那明日允炆去就藩吧!”
“咱就把凤阳卫,凤阳左卫,凤阳右卫这三卫人马,划归给吴王作为亲卫吧。”
文臣们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末将还有一事。”
蓝太平不合时宜的打断了他们。
“你又有什么事?”朱元璋颇为不耐。
“陛下,请问太子妃吕氏是否一同前往凤阳?”
蓝太平的话,让朱元璋一时不知如何决断。
“陛下,老臣以为太子妃虽然为吴王殿下生母,但她也是当今太孙的嫡母,将来的太皇太后,自然该舍小情就大义。”
大学士刘三吾说道。
“臣附议,太子妃应留在东宫教导太孙殿下。”
黄子澄站出来支持。
“臣等附议。”
一众文臣又纷纷出列支持。
蓝太平嘴角抽动,不知道内心在想什么。
朱元璋看向蓝太平,“末将也这么认为。”
蓝太平也表示支持。
“咱的孙儿已长大成人,自然可以撑起一个藩王府。”
“吕氏就留在东宫,继续教育允熥吧。”
“陛下圣明。”
朱元璋心情大好,急着退朝后往东宫走去,他要好好给朱允炆交待一番。
退朝出来后,常升撵上来抓住蓝太平胳膊。
“你是咋想的,有你这样当舅舅的吗?”
“我这天天住在东宫,就怕那毒妇人对允熥不利,你却不让他走?还想留着她当太皇太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