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热的其他类型小说《定向医学生卫生院记事抖热全局》,由网络作家“乌漆啦喵喵喵”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和孩子带上病房,完成了最后断脐消毒的步骤,把她安排进了15床。她好像很久都没有洗过澡,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种难闻甚至恶臭的味道。所幸的是,那个被生在厕所里的小可怜,眼大肤白鼻子挺,经过各项检查,还算是个健康的男婴。一切看似乱七八糟,其实也还算可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是她的老公,而十五床与我上下年纪,是个九五后。之后的日子,15床所在的房间成了我们科室最热闹的房间——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诸多亲朋好友可以分享他们的喜悦,而是因为15床是个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除了傻笑,还会唱歌说胡话,她已经有个五岁的儿子,和她一样,说话不太利索,喜欢歪着头傻笑。他们在嘶吼辱骂中被要求安静,只有他们母子睡着的时候,这个吵闹的房间才能安静下来...
《定向医学生卫生院记事抖热全局》精彩片段
和孩子带上病房,完成了最后断脐消毒的步骤,把她安排进了15床。
她好像很久都没有洗过澡,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种难闻甚至恶臭的味道。
所幸的是,那个被生在厕所里的小可怜,眼大肤白鼻子挺,经过各项检查,还算是个健康的男婴。
一切看似乱七八糟,其实也还算可以。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是她的老公,而十五床与我上下年纪,是个九五后。
之后的日子,15床所在的房间成了我们科室最热闹的房间——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诸多亲朋好友可以分享他们的喜悦,而是因为15床是个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除了傻笑,还会唱歌说胡话,她已经有个五岁的儿子,和她一样,说话不太利索,喜欢歪着头傻笑。
他们在嘶吼辱骂中被要求安静,只有他们母子睡着的时候,这个吵闹的房间才能安静下来。
说实话,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卫生院并不算少见,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那些家庭条件较差,没有文化的男性家庭,通常会花点钱买个女人来成为自己的老婆,较有钱的人家,常常会买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女人,而相对贫困的,也会节衣缩食,买一个精神有疾病,或者残疾的女人。
这些买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链,在看似你情我愿的基础上,走向合法婚姻的大路。
在农村大龄剩男面前,只要是个女性,无论语言能不能互通,无论能不能进行精神交流,无论她有没有什么致命的疾病,只要能生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无论她有什么问题,他们都不会介意。
穷?
有病?
无所谓,反正一定要生一个孩子。
在农村,甚至现在看起来很有钱又开化的我们村,这种严格意义上算是买卖妇女的行为,也能套上一个合法的壳,并被大多数人默许着。
每到查房的时候,她总是时而尖叫时而大笑,输液的时候,她全身都在拒绝,检查因为生产出现的会阴撕裂伤口时,还需要连哄带骗:“我们只看一眼,你乖乖躺好,待会给你买糖吃。”
但是这个男婴的到来,并没有让这家人感到开心。
因为养育大儿子的费用已经让他们苦不堪言,单单维持平日的生活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又怎么可能再多照顾一
板很低,典型的血液病,当即建议她上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当时家属意见很大,认为我们夸大病情,要求前往内科再次会诊(是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儿科),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但是据后来随访,内科的同事表示,她的父母强烈要求对症处理开退烧药,拒绝转诊上级,随后很快就回家了。
得知这个随访结果的时候,我有一种意料之中可又无能为力的悲凉。
如果招娣不是一个女孩子,或许她的父母就不会无视她的病情。
可是没有人能帮的了她。
医生不能,她的父母不能,她自己不能。
她从降生的那一刻就是不被爱的。
我突然觉得那些起着烂大街名字的小女孩其实很幸福,起码她们是被期待成为玛丽苏女主角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不是被叫做招娣,盼娣,没有自我,一辈子都活在枷锁中。
还记得有一回我们科室顺产了一只九斤一的胖胖,是女孩子。
我本来早上在群上看到这个消息,一大早就开心地奔去查房。
可在抱着沉甸甸的胖胖体检的时候,我却觉得整间房间的气氛都很奇怪。
后来我瞄了一眼胖胖的病历,才知道这只胖胖是她们家第五个女孩。
而这只人见人爱的胖胖,却没有能得到她们家人的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以“无力抚养”为由,送给了另一个不能生育的人家。
很多时候我觉得现实和网络十分割裂。
与豆瓣这种倡导不婚不育的论坛相反,我接手的三胎四胎的孕妇,大部分都是为了追生男孩,而且多数90后,其中也不乏00后。
这些人是如今生育的主力军。
这些女孩学历最多大专,更多的初中毕业之后就不再上学,询问病史时问有没有在上班,大多数都是没有的。
也就是这些女孩,只能依靠嫁人生子这唯一的路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有着落。
因为在农村,女孩子只要出嫁了,就没有家了。
原先的娘家也成了亲戚,嘴上仍是一家人,但在谈到养老分配财产的时候,这些女孩只能背负着“嫁了就不能与娘家兄弟争”的道德枷锁,成为孤苦无依的人。
她们只能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在丈夫手中,哪怕这些丈夫出轨,家暴,感染性病,为了抚养自己的儿女,她们都要被迫忍受。
甚至,
个将来可能还会发病的男孩?
他们甚至没有给这个小可怜买衣服和尿布,只是弱弱地问我们的护士:“你们这里有婴儿的衣服吗?
能帮我们穿一下吗?”
顺产三天出院,是我们的基本流程。
第三天,到处跑上跑下办事的不是之前那个男人,而是一个说普通话的女人(村里不常说普通话),她皱着眉头,满眼凝重。
做听力筛查的时候,她抱着孩子反复问我们,这个小孩的母亲和大儿子都有精神疾病,这个宝宝会不会也这样?
上级回答她:“这个我们不能向你保证,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做个遗传基因检测,大概一百多块,但是也可能做不出什么来……”她说:“没事,我们做,如果这个孩子有问题,我不敢要。”
我震惊,以为她大大方方说出了想要抛弃这个孩子的决定,就差下一秒说可以报警了。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人来自福州,并不是十五床的亲戚,只是十五床家属决定弃养这个小孩,而她是听了熟人介绍,前来抱养这个小孩的人。
原本听闻能够收养一个健康的男孩,她十分开心和不可思议,第二天马不停蹄就买了动车票来了。
来了之后亲眼见到小孩的母亲和大儿子的现状,她却陷入了不安。
那个男人交给她的宝宝明明活泼可爱,肤白貌美,但是他身上极有可能带着他母亲给他的不确定因素,这仿佛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所以她笑不出来了。
在出院前,她再次向上级询问:“我现在去充钱,就可以直接做检查吗?”
上级还来不及回答,十五床的老公就冲出来:“做什么检查?
我们不做检查!”
“我出钱!
不用你出钱,小孩抽个血检查一下!”
那个女人有点着急,嗓门也跟着变大。
“我们不检查!”
男人眼睛有点红了,一把把医保卡抢了过来,朝我们吼道:“你们随便开检查,我们不做!”
“那那个足跟血筛查也是要采的,每个婴儿都要做的。”
护士姐姐说:“这个是免费的。”
“免费的也不做!
我们不做检查!”
男人继续朝那个女人喊:“你不要这个孩子,有的是人想要,你要做检查的话,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他没有说错,大概不到十分钟,另一户人家已经来了,他们在十五
床病房的门口东张西望,我从他们的眼睛里,除了同样的好奇和焦虑,一点儿也看不出别的情绪。
那个福州女人似乎犹豫了,抱紧了手里的孩子,同意了那个男人的要求,拒绝做任何检查,并马上就要出院。
出院的时候,护士姐姐在向那个福州女人宣教小孩出院之后该做的检查项目,到了月份该打的各项疫苗,而本该是掌握这一切决定权的母亲十五床,似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然只是站在病房门口,傻笑着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嘴里不知道念着什么,当然了,这里没有一个人在乎她的想法。
是的,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许在她那里,生了一个孩子和拉一坨屎没有分别。
我甚至开始思考,这种没有自主意识下的婚姻,这种意义上的同房,到底算不算强奸?
最后我没有看到十五床出院,我只看到了那个福州女人的背影。
无论她出于什么目的收养这个男婴,我都难以理解。
她的脸上没有喜悦,只有担忧。
对于这个命运多舛的小宝宝,这份转移的带着目的的爱,也不知是好是坏。
我只能希望他健康成长,之后的人生能够顺遂。
类似这种官方又无用的祝福罢了。
2有些病不是绝症,却比绝症更折磨人39床的奶奶住了半年了,她的儿媳絮絮叨叨地抱怨她们是这个医院住的最久的一床。
只要是她给那个奶奶翻身,动作粗鲁又暴躁,而即使这样,经常喊痛的奶奶却也一声不吭。
奶奶精神时好时坏,精神好的时候会跟前来照顾她的儿女回应一两句,内容大多是:疼,特别疼,难受。
她的背上,脚上,髂骨上,大大小小好几个褥疮,腐烂最深的地方已经可以看到骨头。
因为早年骨质疏松,走路不小心摔倒,这个奶奶已经长期卧床好几年,一直是插着尿管。
去年开始因为照顾不周,背上出现褥疮,一旦不及时翻身,与床板接触的地方,就会迅速破皮,渗血,进而溃烂,因为伤口愈合又痛又痒,她总是忍不住去抓,而皮肤太薄轻轻一抓就常常出血,然后陷入再次溃烂的恶性循环,需要长时间绑住双手。
大多时候她都昏昏沉沉地睡着,只有我们给她清洗伤口的时候,才会被迫醒转过来。
她有五个儿女
她们还会把这份痛苦归咎于于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重新走那条她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重男轻女的路。
大概很多城里姑娘很难想象这些事都是发生在2022年的如今,而这些女孩我们却无法一一拯救。
这是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痕迹,根深蒂固地长在了中华大地上,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改变的。
所以张桂梅女士才如此难能可贵,只有教育才能让这些女孩拥有新的生活,看到新的可能,而不是成为被圈养在枷锁之下的“生育资源”,连窥视阳光都是件奢望。
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活出自己的模样,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改变身边人,哪怕只是自己的想法。
希望每个女孩成为母亲时,能教育自己的儿子尊重女性,教育自己的女儿正视自己。
我们应以成为女性为傲。
我们应该携手帮助更多的女性。
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招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