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其他同事,要不就是媒体老油条,要不就是本地人,或者是已经融入当地的外地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算得上游刃有余。
入职之后我就很快发现,我只被看作是一个人力,领导并不看重我。
而领导越器重哪些人,就越会给他们机会,他们的业绩也就越好。
但怎么才能得到领导的器重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简单,但我尝试着实践了一段时间,受不了,就放弃了。
公司里小圈子明显,我不太习惯——或者说,我无法融入。
逐渐地,我要好的同事,也就剩下那些也不太融得进圈子的人。
我们几个的性格有些相像,聚在一起总免不了吐槽领导的偏心和奇葩管理。
但吐槽一时爽,久而久之,我就感觉自己无论上下班都陷在工作环境里,几个人都成了对方的情绪垃圾桶。
此外,当我不在那些小圈子内,很多信息我是得不到的。
其实集团内部有不少空缺的岗位,但总是那些跟集团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同事得到消息,找路子调走了。
我总是等人家离职了才后知后觉。
甚至连每年的内部职称申报、薪资调整,都会传出明里暗里的风声,大概率是某某会中,其他递交材料的人都是陪跑。
有一次,报社校招的新人集体来参观我们部门,这些都是在全国前列的新传专业毕业的天之骄子。
当时有一个眼神犀利的女生,问了我们副总一个学术问题,副总并非新闻专业的,只从实践角度解释了一下。
那女生还不懈追问,虽然有些唐突,但那股子自信的气息,让我印象深刻。
我已经失去她那种锐气了。
一堵堵无形的墙,已经把我隔绝在小小的工位里了。
那些曾经一闪而过的宏图大志,已经悄然磨灭。
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起码我对自己的判断,少了一层泡沫。
虽然这份工作一般般,但它有一点好处,周末和节假日值班会有加班费,如果选择不要钱,则可以调休一天。
我有时会调休连着周末,凑一个小长假回老家探望父母。
虽然我回家的频率不低,但每次回家我都能察觉爸妈的细微不同,见面的一瞬间还有陌生的感觉。
爸妈来我这儿也不习惯。
那年春节,我喊爸妈来Y市过年。
出租房的条件让他们甚至煮不了几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