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新熊嘎婆2025全局

第3章

发表时间: 2025-02-15
而大妹仔则永远是那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年关将近,家中的米缸早已见底,全家人已经吃了大半个月的红苕。

红苕是夏天收获的,储存在屋后的红苕窖里。

所谓红苕窖,就是在山壁上挖出的一个土洞,冬暖夏凉,适合储存红苕等瓜类农作物。

山里的土地贫瘠,一年到头辛勤耕作,也难以让全家人吃饱。

每到年底,家中常常断粮。

若是天气好,还能打些野味、摘些山果、挖些山笋来充饥。

可这一年冬天来得格外早,虽然没有下雪,但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湿气,冻得人直打哆嗦。

南方的冬天与北方不同,北方干冷,南方湿冷。

俗话说:“干冷皮,湿冷骨。”

四川地处盆地,长江蒸发的水汽凝聚不散,遇冷成雾,遇寒成冰,虽不下雪,但那带着冰刀般的寒风刮在身上,犹如割肉般疼痛。

许多孩子一到冬天就会长冻疮,手脚肿得像胡萝卜,甚至流脓溃烂。

若是耳朵长了冻疮,更是奇痒难忍。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个同学耳朵上长了冻疮,肿得像猪大肠一样。

调皮的我趁他不注意,对着他的耳朵狠狠弹了一下,差点把他疼晕过去。

后来我被老师狠狠教训了一顿。

因此,一到冬天,村里人常开玩笑说:“这天气,得钻牛13才能活命。”

言归正传!

今年的气候异常恶劣,山里的百姓日子更加艰难。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已经揭不开锅。

大妹仔的父母盘算着去镇上赶集,把夏天收集的山货背到山外的小镇贩卖,换些过冬的年货。

大山深处,古树参天,老藤缠绕,灌木丛生,荆棘遍地。

那个年代,山里没有公路,出山的唯一通道是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小道,由野兽踩踏而成,当地人称之为“猫耳路”。

由于常年无人行走,路边茅草齐腰,灌木缠脚,乱石如刀,陷坑遍布,再加上山里常年雾气弥漫,连骡马都无法通行。

不熟悉路况的外乡人常常跌入山谷,尸骨难寻。

若非万不得已,山里人绝不会轻易出山。

大妹仔的父母要背着100多斤的山货,走上30里的山路,往往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若不是寒冬腊月家中断粮,谁愿意冒这样的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抵如此!

赶集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