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王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之大明财务总监朱王完结文》,由网络作家“福康狼飞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和惊恐:“陛下,按您的银行对账方法,山西官仓的常平谷应有七百万石,可臣等实地盘点……”他的话戛然而止,似乎被什么哽住了喉咙。“只有三百万石?”我心中一沉,却还是强装镇定,蘸着朱砂,在宣纸上快速画出柱状图。每一笔落下,都带着我内心的愤怒与不甘。“四百万石的差额,正好是晋商去年往张家口贩运的粮车数量。”说到这儿,我只觉一股血气直冲脑门,手中笔锋突然“咔嚓”一声折断,殷红的墨汁在“范永斗”的名字上,裂开一片触目惊心的血痕。范永斗,这个晋商的领军人物,平日里打着通商的旗号,竟干着如此胆大包天的勾当,将国家的储备粮肆意贩卖,中饱私囊,置百姓与国家安危于不顾。暖阁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那声音由远及近,伴随着士兵的呼喝...
《重生之大明财务总监朱王完结文》精彩片段
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和惊恐:“陛下,按您的银行对账方法,山西官仓的常平谷应有七百万石,可臣等实地盘点……” 他的话戛然而止,似乎被什么哽住了喉咙。
“只有三百万石?”
我心中一沉,却还是强装镇定,蘸着朱砂,在宣纸上快速画出柱状图。
每一笔落下,都带着我内心的愤怒与不甘。
“四百万石的差额,正好是晋商去年往张家口贩运的粮车数量。”
说到这儿,我只觉一股血气直冲脑门,手中笔锋突然 “咔嚓” 一声折断,殷红的墨汁在 “范永斗” 的名字上,裂开一片触目惊心的血痕。
范永斗,这个晋商的领军人物,平日里打着通商的旗号,竟干着如此胆大包天的勾当,将国家的储备粮肆意贩卖,中饱私囊,置百姓与国家安危于不顾。
暖阁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那声音由远及近,伴随着士兵的呼喝和匆忙的脚步声。
我的心猛地一紧,一种预感涌上心头,莫非又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正想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浑身是雪,像一阵风似的急匆匆闯了进来。
他的盔甲上还挂着未融化的雪块,一进来便 “扑通” 跪地,高声道:“禀皇上,查抄崔呈秀别院时,在地窖发现了这个!”
说着,他双手呈上一个鎏金木匣,匣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缓缓打开木匣。
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本蓝皮账册,每一本都保存得极为完好,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翻开其中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账目,而其中一行字,却让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这笑声里满是嘲讽与愤怒。
“天启六年扬州盐引收入二百四十万两,其中二百万两竟记作‘特别招待费’?”
我指尖轻轻划过发黄的宣纸,仿佛能触摸到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去把魏良卿府上那个会说葡萄牙语的账房带来,朕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把行贿支出做成长期待摊费用!”
我冷冷地说道,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魏良卿,魏忠贤的侄子,仗着叔父的权势,在朝廷中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如今,这些账
册或许就是扳倒他们的关键铁证。
想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前世学习的财务知识,长期待摊费用本是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 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可这些贪官却妄图用这种手段来掩盖行贿的罪行,简直是愚蠢至极。
不多时,那个会说葡萄牙语的账房被带到了乾清宫。
他浑身瑟瑟发抖,脸上写满了恐惧,一见到我,便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求饶。
“抬起头来!”
我厉声喝道,“朕问你,这账册上的‘特别招待费’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们又是如何把行贿的银子做成长期待摊费用的?
如实招来,或许朕还能饶你一命。”
那账房哆哆嗦嗦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绝望:“陛下饶命啊!
这…… 这都是上面的意思。
我们只是奉命行事。
每次收了银子,就找个由头,比如修缮房屋、购置器具之类的,把行贿的钱算进这些长期的开支里,慢慢摊销,这样账目上就好看多了。”
我怒目圆睁,狠狠地拍着桌子:“好一个‘账目上就好看多了’!
你们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胆大妄为,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视百姓生死如草芥。
来人,把他拉下去,严加看管,等候发落!”
随着这个账房被带下去,我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大明的朝堂上掀起。
这些账册,不仅仅是贪污腐败的证据,更是我拯救大明的契机。
我要顺着这些线索,将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让大明的天空重新恢复清明。
第三章 现金流量表重构秦淮河的花灯,宛如繁星坠落人间,将南京户部衙门照得亮如白昼。
河畔画舫摇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烟火与酒香。
我身着便服,站在钞库街新落成的 “大明银行” 匾额下,周围熙熙攘攘,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图。
眼前,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把最后一块铜活字稳稳嵌进利率公示牌。
他们的额头布满汗珠,神情专注,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神圣的使命。
每一个铜活字都承载着大明金融改革的希望,而这个利率公示牌,将是大明银行与百姓之间的重要纽带。
三个月前,我力排众议,推出了 “崇祯宝钞”
第一章 资产负债表危机我直勾勾地盯着铜镜里那张略显苍白的面孔,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
身上龙纹常服的下摆,还沾着在 IPO 审计现场不小心弄上的咖啡渍,那浓郁的咖啡香气似乎还萦绕在鼻尖,可眼前的一切却如此荒诞离奇。
三天前,我还在客户公司对着密密麻麻的账目通宵对账,办公室里充斥着打印机的嗡嗡声和同事们疲惫的讨论声。
突然,一阵强烈的心悸袭来,我眼前一黑,等再一睁眼,竟莫名其妙成了穿着龙袍,在煤山歪脖子树下发呆的朱由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会变成崇祯皇帝?”
我低声呢喃,声音里满是惊恐与不可置信。
四周的宫殿巍峨耸立,雕梁画栋,可在我眼中却如噩梦一般。
我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疼痛清晰无比,这不是梦,我真的穿越了。
“王承恩,把户部近五年的奏销黄册都给我搬来。”
我下意识摩挲着袖中的卡西欧计算器,这可是我穿越时唯一带过来的现代物件,冰冷的触感让我稍稍镇定了些,关键时候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没一会儿,十二个小太监吭哧吭哧抬着镶铜木箱,鱼贯走进来。
他们脚步匆匆,神色紧张,显然被我这个突然变得奇怪的皇帝吓住了。
就在这时,御案上的羊脂玉镇纸突然震了一下 —— 原来是计算器在龙袍里发出了低电量警报。
“该死!”
我心里暗暗咒骂,这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链子。
我赶紧把计算器拿出来,小心查看,希望它还能撑一阵子。
翻开崇祯元年的《万历会计录》,我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血压瞬间飙升。
山西布政司秋粮本应存三百五十万石,可账面却显示 “鼠耗火耗” 折银八十万两。
这所谓的 “鼠耗火耗”,一听就是那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的手段,把粮食都中饱私囊,再用这些借口糊弄朝廷。
光禄寺一年支取鹅掌两千对,实际采购价高得离谱,都足够买下整座昌平皇庄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得是多大的贪污窟窿,这些人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挥霍着国家的财富。
最让人咋舌的是宗人府账册,某郡王一年俸禄不过千石,可光是修葺王府,就从工部支取了十万两白银。
看着这些账目
。
这一举措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质疑,认为纸币难以取信于民,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
但我深知,要想盘活大明的经济,打破钱庄的垄断,发行国债性质的纸币是必经之路。
为此,我花费了无数个日夜,向大臣们阐述纸币的优势,展示防伪技术,甚至亲自绘制宝钞的设计草图。
如今,看着柜台前排起的长龙,我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松江的布商们个个满脸兴奋,手中紧紧握着白银,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他们交头接耳,谈论着宝钞的便利与可靠。
“这宝钞有陛下的御印,还有防伪水印,比那钱庄的银票可让人放心多了!”
一位年轻的布商说道。
“是啊,而且还能当国债,每年还有利息拿,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旁边一位老者附和道。
“陛下圣明!”
徽州盐商汪庆元激动得红缨帽都跟着直颤,他快步走到我面前,双手呈上一份承销合约,“这百分之五的票面利率,比钱庄的印子钱可公道太多了!”
我接过合约,上面的数字清晰醒目,三十万两,这是对大明银行的信任,也是对我的支持。
我望着汪庆元,他的眼中满是崇敬与感激,恍惚间,我想起前世在金融市场,那些承销商在路演现场也是这般满脸谄媚,只为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此刻,汪庆元的激动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宝钞的发行,确实为他们这些商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人群的簇拥下,我走进大明银行内部。
银行的大堂宽敞明亮,墙壁上挂着大幅的金融图表,展示着大明的经济数据和宝钞的发行计划。
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他们正在为百姓兑换宝钞,解答疑问。
我走到一个柜台前,一位年轻的柜员紧张地向我行礼。
我微笑着询问他工作的情况,他渐渐放松下来,说道:“陛下,百姓们对宝钞的接受度很高,尤其是那些小商户,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钱庄盘剥高额利息了。”
我点点头,心中明白,这只是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夜幕降临,秦淮河的热闹丝毫未减。
我登上一艘画舫,准备返回行宫。
画舫缓缓前行,两岸的花灯如流动的画卷般展开。
我站在船头,思绪飘远。
宝
钞的发行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各地的钱庄势力庞大,他们必然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损,很可能会暗中抵制宝钞。
而且,随着宝钞的流通,如何控制发行量,防止通货膨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在我沉思之际,王承恩匆匆赶来,手中捧着八百里加急文书。
他的脸色略显焦急,“陛下,宣大总督急奏,蒙古诸部要求用国债结算马市交易!”
我心中一震,接过奏折,展开细看。
片刻后,我会心一笑。
那些印着复杂条款的宝钞背面,其实藏着大明中央银行的外汇管制条例,就等着他们上钩呢。
蒙古诸部的这一要求,看似突然,实则在我的预料之中。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通过宝钞结算马市交易,不仅可以扩大宝钞的流通范围,还能加强大明对边境贸易的控制,提升大明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
我望着秦淮河的夜色,心中暗自谋划。
明日,便要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
我深知,这一步棋若走得好,大明的经济将迎来新的转机;若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边境动荡,前功尽弃。
第四章 合并报表风云山海关,这座屹立在大明北疆的雄关,承载着无数的战火与沧桑。
烽火台上,旗帜猎猎作响,而当绣着 “关宁集团” 四个大字的牙旗第一次在风中高高飘扬时,整个边关都沸腾了。
那鲜艳的旗帜,宛如一把利刃,划破了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也让远在盛京的皇太极坐立难安。
此时,皇太极的使者正策马狂奔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他勒住缰绳,在关宁集团的营帐前停下,仰头望着那威风凛凛的牙旗,脸上满是震惊与疑惑,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待他镇定下来,被士兵带入营帐后,孙承宗,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抚着白须,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如今时代不同了,宁远城防已由关宁建筑承包,骑兵也改制为关宁物流,就连红夷大炮,都归属关宁军械子公司了。
这是陛下的英明决策,旨在整合资源,提升战力,保我大明边疆安宁。”
使者瞪大了眼睛,显然对这全新的概念闻所未闻,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我站在棱堡箭楼上,俯瞰着整个山海关的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