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代表不了谁,起码代表不了我。”
她说,“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20朕重申一遍,朕一点都不可怜,也没有委屈过。
收复失地那是民心所向,不然你猜朕为什么每次都要让人装作百姓去对付那些主和派,因为只要有人喊一嗓子,他们是真动手的。
朕搞死先皇之后过得顺风顺水,一天到晚吃香的喝辣的,看哪个不顺眼直接撸下去,就等着收复失地后青史留名大夸特夸……朕、朕才不会因为这么一句话心动呢。
21火铳投入战场让战争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皇后的话来说,那就是降维打击。
胜利的战报一道道地往南方传,朕的心情一直都是阳光明媚。
绝对的胜利面前没有谁再不长脑子地求和,不过眼瞅着外患快要没了,又给朕整了内忧的麻烦来。
第一个弹劾皇后的是御史。
那只是本折子,正文大讲特讲皇嗣的重要性,劝朕雨露均沾开枝散叶。
但话里话外又隐晦地提起独宠皇后有后宫干政的嫌疑。
朕把折子打回去,倒没有那么上心。
文臣就是这样,尤其是御史,喜欢没事找事。
当年榜眼过了殿试在酒楼喝多了,衣襟被扯开,就被参了一道私德有亏。
第二次出现是劝朕选秀,那次是在早朝,提的还是子嗣问题。
朕寻思自己还年轻,也不像是不行的样子,一个两个这么着急干什么。
不过前线的喜报把朕的脾气养好了不少,朕好声好气地劝了回去。
所以他们第三次蹬鼻子上脸了。
出身低微是难登大雅,研讨器具是不守妇道,就连朕的喜爱也成了狐媚善妒。
朕性子其实很好,不然也不会让一些跳蚤蹦跶到现在,但朕真的有点生气了。
文臣,尤其是刚入官场的那批,总是有点头铁的,还自认为依着圣贤书,循着孔孟道办事。
他们读的是上位者想要的,注释是随着朕的心意来的,朕是拿这些来治理百姓的,可不是束缚自己的。
22朕退了朝去见皇后,把朝堂上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陛下打算这么做?”
她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涉及了前朝就有了干政的嫌疑,但朕答得爽快。
“前朝上官仪提过废后。”
朕看着她的眼睛。
她的回答不负朕望,她说,“而则天大圣皇帝改号为周。”
好一个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