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去平叛的将军倒戈向安王。
周长叡一派的大臣请旨诛杀宣贵妃,他们认为安王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南楚帝抢了他的王妃。
南楚帝大怒,怒斥群臣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想要以女人的鲜血来换取和平。
老实说,宣贵妃并不无辜。
她教唆南楚帝杀了不少南楚和大梁的功臣,甚至使用了炮烙之刑。
这么多年在后宫,她也害死了不少后妃宫女。
她身边的人打着南楚帝的旗号胡作非为,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南楚帝不愿意视宣贵妃为红颜祸水,便把矛头转向周长叡,指责周长叡这么多年来碌碌无为,不堪大用。
群臣皆呼太子冤枉。
周长叡十三岁入主东宫,一直心系百姓,礼贤下士,治国有方。
仁义礼智信被他做到极致。
南楚帝无可指摘,便言周长叡武治不行,手下竟然无可用之兵。
周长叡上前,不卑不亢地说:“儿臣手下的能将,早就在讨伐梁国的时候,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一些,也是被父皇收归己用了。”
南楚皇帝面色一僵,然后就把一本奏折砸到了周长叡头上。
这些年他一直提防周长叡手握兵权,故而牢牢把兵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周长叡多么贤明,朝中大臣又有多少是太子一派的,他一概不管。
只要他不死,周长叡就永远是太子。
周长叡一边可怜兮兮地控诉他那昏庸的老父亲,一边召集大臣来议事。
徐延年也被召了过来。
他依旧表现出对权力十分热枕的模样,只可惜现在还是用不上他。
南楚现在最缺的,是没有良将。
他们最后议定由赵良娣的父亲赵老将军领兵,徐延年负责押运粮草。
赵老将军一向心直口快,当即指责徐延年是个投机分子,不可靠。
徐延年面色青得如同吞了一只苍蝇。
周长叡做和事老,“不经意”提及赵良娣的孩子被我养得白白胖胖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们的外孙和女儿在我的手上,你们看着办吧。”
多事之秋,周长叡自然启用与自己利益纠缠最深的人,毕竟他们的命运,才真正与周长叡息息相关。
两位老人临走之前,都来看了我。
赵老将军抱着他的小外孙,笑得十分慈祥,脸上的褶子皱成了一团。
他的手粗糙而又有许多伤口,徐延年担心他伤了小殿下,便和他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