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把他们赶起来。
傻妮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拿起工具,开始割胶。
橡胶树流出的白色汁液,滴落在她稚嫩的手上,黏糊糊的,仿佛是命运的枷锁。
她常常因为动作慢,被监工呵斥,甚至挨打。
为了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傻妮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
她跟着周围的人,一个词一个词地学,一句话一句话地练。
从最开始简单的数字,“一、二、三……”,到后来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夜晚,躺在狭小潮湿的工棚里,身上的伤痛和心里的思念让她难以入眠。
她望着窗外的月光,想着远方的爹娘,泪水总是无声地滑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傻妮在苦难中渐渐长大。
一个当地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两人结了婚,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起初,生活似乎有了一丝希望,傻妮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男人开始酗酒,喝醉后就对傻妮拳脚相加。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男人决然地离开了,留下傻妮和年幼的女儿,生活再次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异国婚姻的破裂,让傻妮对这个地方彻底失去了留恋。
她望着年幼的女儿,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 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自己的根。
于是,她带着女儿,踏上了寻根之旅。
她四处打听关于家乡的消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每一张泛黄的地图,每一个路人的只言片语,都成为她寻找家乡的希望。
尽管前路茫茫,充满未知和艰辛,但傻妮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她要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回到爹娘的身边。
一路上,傻妮和女儿风餐露宿,受尽了磨难。
有时候,她们会因为没有钱而饿肚子;有时候,会因为找不到住处而在街头流浪。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傻妮,她紧紧地拉着女儿的手,一步一步向着心中的家乡靠近。
随着距离家乡越来越近,傻妮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有期待,有紧张,也有对未知重逢的忐忑。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但她知道,无论如何,她都要回到土庄村,回到那个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