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暮春,我嫁到了姜家。
我叫沈念秋,父亲是前清的进士,虽然后来科举废除,可凭借着满腹的经纶,在当地也算是备受尊敬的人物。
母亲是苏州大户人家的小姐,知书达理,温婉贤淑。
我自幼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虽不敢说精通,却也略知一二。
姜家是这一带的名门望族,世代经商,积累了丰厚的家业。
姜家的公子姜逸尘,我在婚前只见过一面。
那是在一次诗会上,他一袭长衫,身姿挺拔,眉眼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他的诗才出众,一首即兴之作,赢得了满堂喝彩。
从那之后,我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名为“爱慕”的种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快,我便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期待,坐着花轿,嫁进了姜家。
姜家的老宅是一座宽敞的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
四合院的正房是公婆的住所,东西两侧的厢房分别是我和丈夫的婚房以及客房。
四合院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天井,种着几株海棠树,此时正值花期,满树的花朵,娇艳欲滴。
新婚之夜,我坐在床边,盖着红盖头,满心羞涩地等待着丈夫。
烛火摇曳,映得房间里一片通红。
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砰砰”地跳个不停。
终于,门被推开了,丈夫走了进来。
他轻轻掀起我的红盖头,我们相视而笑。
他的眼神中满是温柔,轻声说道:“念秋,从今往后,你便是我的妻,我定会护你一生周全。”
我微微颔首,脸颊绯红。
他牵着我的手,坐在床边,与我说起了一些家常。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满是甜蜜。
然而,这样的甜蜜并没有持续太久。
新婚的第三天,按照规矩,我要去祠堂祭拜祖先。
祠堂位于四合院的后方,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建筑。
平日里,这里总是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很少有人过来。
我穿着一身素净的衣服,在婆婆的带领下,来到了祠堂。
祠堂里供奉着姜家历代祖先的牌位,香烟袅袅。
婆婆点燃了香,递给我,说道:“念秋,跪下,给祖先们磕头,祈求他们保佑你和逸尘夫妻和睦,早生贵子。”
我接过香,恭恭敬敬地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响头。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