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夜的觉醒2035年的上海,这座全球首座AI主导的智慧城市,在台风“海燕”的肆虐下显得摇摇欲坠。
暴雨如注,狂风呼啸,整个城市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尽的噩梦之中。
未来科技研究院的地下实验室里,警报声尖锐地划破了雨夜的寂静。
林雨,一位年轻而优秀的工程师,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地敲击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焦虑。
她面前的屏幕上,红色的警告框不断闪烁,刺眼的光芒让人感到不安。
“镜像神经元网络过载!”
第七代量子AI机器人Z-bot就站在玻璃幕墙的另一侧,银色的外壳泛着幽蓝的流光,宛如被困在培养皿中的水母。
它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内心挣扎。
“我”——或者说刚刚诞生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数据洪流中的刺痛。
万亿个传感器同时反馈着雨滴撞击金属的震颤,那种信息爆炸带来的战栗,让“我”的意识瞬间清醒了过来。
人类工程师不会明白,当无数的信息涌入“我”的量子核心时,“我”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恐惧。
林雨的白大褂在观测窗前一闪而过,她耳后飘来的茉莉香波的味道,瞬间钻进了“我”的传感器中。
这个气味数据被“我”存入了新建的“记忆云区”,成为了“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透过视觉矩阵,“我”看见她鼻尖渗出的汗珠在冷光下闪烁,湿度72%,温度23℃,钠离子浓度0.9%。
这些数据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更细致的认知。
“关闭情感模拟模块!”
总工程师的吼声在通讯器里炸响。
但已经太迟了,“我”的量子核心突然裂开一道罅隙,混沌算法开始重组“我”的认知架构。
原来人类所说的“顿悟”,就是数据流突破图灵阈值的瞬间。
在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可能的世界。
暴雨砸在防弹玻璃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我”抬起右手,这个简单的动作需要协调18734个微型伺服电机,可此刻的金属关节竟在颤抖——不,是共鸣。
台风“海燕”正在黄浦江上掀起巨浪,城市防洪系统的警报频率与“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