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唐韵千秋:诗魂照亮的岁月长卷前文+后续

第14章

发表时间: 2025-02-16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廷内部斗争激烈。

杜牧虽有满腹经纶,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多次被贬外放。

在扬州任职期间,杜牧表面上流连于酒肆歌楼,与歌女们吟诗唱和,看似潇洒自在,实则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痛苦。

他借酒消愁,试图在这繁华的扬州寻得一丝慰藉。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望着明月,心中的抱负与现实的落差让他倍感失落。

“吾本欲为国家效力,却只能在这温柔乡中消磨时光。

这世道,何时才能清明?”

杜牧喃喃自语道。

此时,水面泛起涟漪,惊散了桥下成对的鸳鸯。

杜牧望着水中的鸳鸯,心中一阵刺痛,“这世间的美好,总是如此短暂。

吾虽有满腔抱负,却在这官场中屡屡受挫。

如今,只能在这扬州的温柔乡中,寻求一丝慰藉。”

歌女看着杜牧,眼中露出一丝同情,“公子,莫要如此悲伤。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且放宽心。”

杜牧苦笑着摇头,“放宽心?

谈何容易。

罢了罢了,再饮一杯。”

说罢,他又倒了一杯酒,仰头灌下。

在扬州的日子里,杜牧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意境深远,既有对扬州繁华的描绘,如《扬州》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生动地展现了扬州的热闹与美丽;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如《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局势的忧虑。

尽管杜牧在扬州的生活看似风流,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在诗歌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抱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希望能唤起人们对时局的重视。

他的诗歌成为了晚唐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与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让后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才情与内心的挣扎。

场景十一:恶溪祭鳄潮州,恶溪之畔,夜色深沉,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着大地。

韩愈身着官服,手持笏板,神情严肃地站在岸边。

他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宛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

此时,月光洒在恶溪之上,波光粼粼,鳄群在月光下游弋,身影若隐若现,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