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兴趣。
一日,一位名叫李斯的大臣邀请林悦到府上一叙。
林悦深知李斯在秦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接到邀请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她精心准备后,来到了李斯府。
李斯热情地接待了林悦,两人一番寒暄后,李斯说道:“林助教,我听闻你在学馆以独特之法教学,学子受益良多。
如今大秦正处变革之际,需广纳新思想,以巩固国家根基。
不知你对大秦之教育,可有何见解?”
林悦心中一动,她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我以为大秦教育可更加多元化。
除了法家之学,还可涉猎其他诸子百家之长,培养全面之才。
林悦接着说道:“比如儒家的仁礼思想,有助于培养学子的品德修养与社会秩序观念;墨家的兼爱非攻及科技理念,可拓宽学子的视野与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不应局限于贵族子弟,应设法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如此方能为大秦发掘更多人才,充实国家力量。”
李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林助教所言,颇有见地。
大秦如今虽以法家为尊,但百家之学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只是推行多元教育,牵扯众多,恐非易事。”
林悦明白李斯的顾虑,说道:“大人,此事虽难,但可循序渐进。
可先在部分学馆试点,挑选一些有潜力且思想开明的学子,增设不同学派的课程。
同时,朝廷可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平民子弟求学。
如此,既能避免过于激进引发的反对,又能逐步推动教育变革。”
李斯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林助教,此事我会与陛下商议。
若真能推行,还需你多多出力。”
林悦心中大喜,连忙起身行礼:“大人放心,若能为大秦教育变革尽一份力,乃我之荣幸。”
从李斯府归来后,林悦心中满是期待。
她深知,若此次教育变革能够推行,将对秦朝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她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诸子百家的学说,整理教学资料,为可能到来的变革做准备。
与此同时,李斯将林悦的建议上奏给秦始皇。
秦始皇对此也颇为重视,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此事意见不一。
一部分大臣认为,大秦以法家立国,不应轻易改变教育方向,以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