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我在古代种田养家糊口全文免费

我在古代种田养家糊口全文免费

叶盼兮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他已经试验过,放进空间的东西还能保鲜,不管放进去多久,食物拿出来都是原样子,简直是比冰箱还用的神器。难怪空间的主人只给他使用权,他要有这么个好东西也舍不得免费送人。哪怕自己要死了,用不上也可以给儿孙传下去。李桂花说请客吃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菜。桌上一盘小葱煎鸡蛋和小鱼小虾炒韭菜就是唯二的荤腥,其他都是自家菜园里摘的蔬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没有什么稀奇。小鱼小虾是晒干的,都是赵有德平时闲着在河里用网捞上来,村里其他人也会用不同工具打渔捞虾,只是一般人没有赵家人厉害。河是无主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捞,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捕捞技术,偶尔能捞到一些全靠运气。赵家以前也是一样,还是赵林回来后,发现捕捞的办法太费力,才想办法自制一张捕虾网,之后就能时...

主角:赵林无   更新:2025-02-17 17: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林无的其他类型小说《我在古代种田养家糊口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叶盼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已经试验过,放进空间的东西还能保鲜,不管放进去多久,食物拿出来都是原样子,简直是比冰箱还用的神器。难怪空间的主人只给他使用权,他要有这么个好东西也舍不得免费送人。哪怕自己要死了,用不上也可以给儿孙传下去。李桂花说请客吃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菜。桌上一盘小葱煎鸡蛋和小鱼小虾炒韭菜就是唯二的荤腥,其他都是自家菜园里摘的蔬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没有什么稀奇。小鱼小虾是晒干的,都是赵有德平时闲着在河里用网捞上来,村里其他人也会用不同工具打渔捞虾,只是一般人没有赵家人厉害。河是无主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捞,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捕捞技术,偶尔能捞到一些全靠运气。赵家以前也是一样,还是赵林回来后,发现捕捞的办法太费力,才想办法自制一张捕虾网,之后就能时...

《我在古代种田养家糊口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他已经试验过,放进空间的东西还能保鲜,不管放进去多久,食物拿出来都是原样子,简直是比冰箱还用的神器。

难怪空间的主人只给他使用权,他要有这么个好东西也舍不得免费送人。哪怕自己要死了,用不上也可以给儿孙传下去。

李桂花说请客吃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菜。桌上一盘小葱煎鸡蛋和小鱼小虾炒韭菜就是唯二的荤腥,其他都是自家菜园里摘的蔬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没有什么稀奇。

小鱼小虾是晒干的,都是赵有德平时闲着在河里用网捞上来,村里其他人也会用不同工具打渔捞虾,只是一般人没有赵家人厉害。

河是无主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捞,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捕捞技术,偶尔能捞到一些全靠运气。

赵家以前也是一样,还是赵林回来后,发现捕捞的办法太费力,才想办法自制一张捕虾网,之后就能时不时捞到一些小鱼小虾。

他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这张网就变成全家人共用的工具,赵有德用得最多。老人的心理是吃不完也要多捞点放着,只要能吃进嘴,再难吃也是好东西。

在难吃和饿肚子之间怎么选择只要饿过肚子的人都懂。

赵林还是没有尝过真正饿肚子的滋味,对饭桌上的饭菜也不是很感兴趣,吃饭的时候还会注意餐桌礼仪。桌上的大人还好,小孩子就没有那么多讲究,要不是赵有德盯着,他们能抢得打起来。

村长夫人也见怪不怪,村里孩子谁不是这样,别说鸡蛋和鱼虾,兄弟俩为了一口稀饭大打出手的也不是没有。

赵家已经算很有规矩的,孩子们只是站在饭桌旁边夹菜,也没有太过分。她留下来也不是为一口吃的,主要还是把事情和李桂花交待清楚。

哪怕赵林已经分出去,这成亲大事却必须父母出面,又不是父母不在世。

赵林也懂这个道理,赵有德夫妻不出面,不仅女方会怀疑他有大问题,村里人也会讲究他大不孝,最后婚事能不能成还是未知数。

他也不懂村里成亲的风俗和礼节,老实坐一边听着就好。他只需要出钱出力,剩下的就是等。

李桂花和村长夫人凑一起小声嘀咕,一餐饭的时间就把谈妥婚事的大致流程。赵林也接到任务,明天去镇上采买婚礼需要用到的东西。

“娘,直接去县城吧。镇上的东西少又贵,还是县城好,东西多还便宜,多走点路也不怕,我有毛驴。”赵林打算在村里借一辆板车,用毛驴来拉车。

李桂花嫌县城太远,但有车坐也点头同意。她上次去县城还是几年前,能借机去看看也是好事,回来还能和其他老姐妹聊聊县城的新鲜事。

赵有德也想去县城,可惜赵林完全把他忘记了。他又不好意思开口,第二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母子俩高高兴兴出门。

其实要不是李桂花坚持要陪他一起去,赵林是打算一个人去的。他一个人多买点东西也不怕,出了城门往空间一放,空手回来也能轻松点。

可惜李桂花非要去,还说他一个年轻小伙子不会买东西,抹不开面子杀价,买贵了就不划算。他想了想,习惯明码标价的他还真不会讲价,多个人就多个吧。


赵林抚额:“娘,你是她婆婆,哪有主动上门见小辈怕礼,你就等着喝媳妇茶吧。”其实他是怕李桂花上门会坏事,万一她要挑刺,露出一丝半点想法,让女方误会就不好。

不管女方对这门婚事是什么想法,既然已经成定局,他愿意先展现诚意,希望俩人能齐心合作过上好日子。

李桂花的一丝不满被赵林的甜嘴哄没了,老二这张嘴比过去强多了,和老三一样会说话。

村长夫人收了赵林的礼,二话不说答应陪他跑一趟。村里人从来都只会给老头子送礼,难得有人给她送礼办事,她必须要办好,也让村里人看看她的能力。

女方家在隔壁的阳山镇大河村,虽说两家在不同的镇,但是实际上俩个村子距离并不远,走路也就小半个时辰。

村长夫人坐着毛驴,赵林牵着慢慢走。出门之前,他还特意带了一条干鱼,一包点心,不值多少钱,多少是份心意。

村长夫人在心里点头,第一次登女方家的门,又是不请自来,没有空手的道理。她之前还担心赵林不会做人,还好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俩人走得慢,小半个时辰的路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到大河村。

村长夫人也从毛驴上下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她这个老太婆出面,毛头小伙子找人打听消息可不行。赵林也不抢活,他可不敢小看大妈们的神秘力量。

“老姊妹,你知道王童生家怎么走吗?”

“王童生,他都死了好多年,你找他?”被问到的婆子不会说话,张嘴就自带一股阴阳怪气的味道。

村长夫人被噎了一下,脸上的笑都差点绷不住。

她一个大活人怎么找死人,难道去地底下找,也不知道哪来的死婆子,看那双死鱼眼就知道不是好人。哼,别说那王童生死了,就是没死,她一个女人也不能找男人,传出去成什么样。

“我不找他,找他家闺女。”村长夫人已经维持不住脸的上笑容,也就是附近没有其他人,要不早就换个人打听了。

死鱼眼婆子一听找王家大闺女,顿时没什么兴趣:“你走到村子最中间那口水井旁,院门口种了一片竹林的就是王家。”

“谢谢啦!”

村长夫人示意赵林赶紧走,慢一步要被围观了。

还是吃了年轻没经验的亏,等赵林反应过来,死鱼眼婆子已经叫了好几个婆子跟在后面看热闹。

她们也不傻,明面上可不是跟着他们,而是提着桶去打水。村里的道,他们还是外人,总不能不让大家打水吧。

短短一段几十米的路,赵林被盯着走得十分不自然,手脚都好像不听使唤。大妈们的威力太强大,他还是脸皮太薄,没有练出来。

村长夫人就不同,谁看过来都不在乎,一把年纪有什么可怕,又不是做坏事。

一老一小站在王家门前,正准备敲门的时候,王耀辉跑出来打开院门,好奇地盯着他们问要找谁。他们家好像没有这样的亲戚,不会又是催着大姐嫁人的坏蛋吧。

赵林努力挤出最和善的笑容:“请问这是王童生家吗?我是隔壁镇大丰村的,想见一见你家大人,可以进去说话吗?”

“你放心,我们不是坏人,我家男人是大丰村的村长。”村长夫人补充道。

王耀辉看一眼村长夫人,有个老人在,应该不是坏人吧。大丰村也不远,他也知道在哪,让他们进去应该没事吧。


村长对赵林的表现很满意,也不卖关子,摸着胡子说:“官府下通知,所有适龄未婚男女必须成婚,交单身税也不行。 ”

赵林没想到还有强制结婚这一出,这一时半会让他上哪找个人结婚。先不说家里条件不好,就算有钱,他也没办法对着十八岁都不到的少女下手,都是未成年人,他又不是牲畜。

李桂花却激动询问:“村长,那谁给介绍对象?官府管吗?”

她不能让老二听话,官府能管也行,要是能让官媒出面,多花一点媒人钱也行,平时她可请不到官媒。

赵林不想被强迫,拉住村长想多打听一点细节。都说皇权不下乡,他可不信没有空子钻,把村长哄到位,说不定就能避免被逼婚的结局。

村长却不愿意跟着他进屋,这次的事是朝廷的大事,县令大人可是再三重申要重视,谁要敢在其中搞鬼,就等着被收拾。

又没有油水的好事,谁愿意沾一身灰,不就是结婚,其他人都巴不得,也就赵林这死脑筋,整天不知道想什么,死活不成亲。

其他人是没钱才无奈拖到年纪大,赵家就算条件一般,给赵林办婚事的钱还有吧。村长看了李桂花一眼,上次分家也没看出赵有德夫妻多偏心,他家老婆子都动过心思把娘家侄女嫁过来。

是他拦着了,他家儿子多,侄子更多,照顾自家人都照顾不过来,等妻侄女嫁过来,他是照顾还是不照顾?

不照顾家里老婆子不乐意,大舅子也有意见,照顾的话自家人也有话说,自家人不照顾,反倒管着外人,他这村长的位置还坐不坐。

村长也不傻,知道干好村长的关键不是自己多有能力,完全是因为自家人多,特别青壮年多,才让村里人都听话。村里可有不少人想抢他的位置,都是一群不安好心的家伙。

赵林眼见说好话没用,刚准备送点实际的好处,就被村长摆手拒绝:“没用,这回是上面下的令,县令大人也盯着,你要不想被官府强行婚配,还是早点找个好姑娘成婚。”

说完村长就走了,连茶水都不敢喝,就怕赵林非要他想办法。

村长可以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帮忙说一两句好话,大事上却不敢和上面对着干。他当着村长,虽说官府不给银钱,却有不少隐形好处,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位置。

送走村长,赵林才开始头痛,一时之间他上哪找个好姑娘结婚。

李桂花送他一个白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舅家还有一个表妹,要不我回去问问。”她也不想娶一个搅家精儿媳,还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娘家侄女更让人放心。

“娘,你有一个侄女当儿媳还不够,还要再找一个,也不怕舅舅找你算账。”赵林可不敢娶表妹。他宁可被官府强行婚配,也不会对自家妹子下手。

“你不听我的,迟早有后悔的一天。”李桂花嘴里念叨得厉害,还是不忍心放着赵林的婚事不管。她不仅自己找媒婆,还发动身边亲朋好友都帮忙。

可惜效果不大,官府突然出通告,很多没钱娶媳妇的贫苦人家都急着自行婚配,一时之间媒人忙不过来,婚庆行情也被破坏,彩礼钱都涨了三分之一。

李桂花前脚还在骂抢钱,后脚就被娘家大哥拒绝,说是不想把侄女嫁过来。她气愤交加,不明白娘家大哥为什么要拒绝,老二是不怎么好,可亲姑姑当婆婆也不用担心嫁过来被亏待。


店家卖的布料颜色其实并不多,他隐约记得以前看过视频也提到过几种植物就能染色,或许他可以买一点白布自己买染色。

这都是以后的事,眼下还是要先买再回去再说。最后要了五匹靛蓝,半匹大红,还有一匹草绿色,剩下的便宜葛布也拿了几匹。

多买点,自家穿不完还可以用来送礼。村里一般亲戚朋友走礼,几尺布已经很拿得出手了。他以前没有这个需求,成亲后人情事故肯定少不了。

买的时候痛快,给钱的时候就不能快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还是要付三两半银子。买这么多,掌柜的安排小伙计送货上门,帮他把布送到城门口,他也不用费力扛着一堆布逛街。

出了店铺李桂花才念叨他太败家,买这么多布干什么,女方家条件也不好,以后他们俩怎么过日子。

赵林不想听老母亲的念叨,正好路边有人卖糖葫芦,他花五文钱买了一串,直接塞李桂花嘴里,也算是成功堵住她的嘴。

李桂花也不傻,哪里不知道老二是嫌弃她烦。她也不想讨人嫌,糖葫芦又太好吃,尝一口就停不下来,也就顺势闭嘴。

买完布,其他的东西去杂货店一次就可以买齐,也不用再多跑。这部分就属于赵林的知识盲区,直接交给李桂花挑选,还好杂货店的东西都不贵,挑一堆也没多少钱。

从杂货店出来,赵林直奔肉摊买肉,难得来一趟县城,必须要买肉回去。天气热,他也不敢买多,只买了两斤,还是老样子,自家一斤,给李桂花一斤。

买完肉,他还想买肉包子,这次说什么李桂花都不同意。吃什么肉包子,她出门的时候带了饼,就着凉水吃饼也能混个肚饱。

一个肉包子三文钱,五个肉包子就要十五文,自己割肉要包多少个。

“娘,你会包?家里有老面?”赵林倒是会包包子,可是没有酵母,也没有老面,他拿什么发面。又不是天天做面食,还是买几个划算。

李桂花被问住,她还真不会蒸包子,从小到大都没学过,村里也没人会,哪知道怎么做包子。

赵林最后还是买了包子,不过从五个减少到三个。他和李桂花一个一人,还有一个给赵有德带回去。母子俩赶到城门时,送布的小伙子已经等着了。

把布匹清点完,母子俩赶着驴车往回走。来的时候李桂花还能坐驴车,回去的时候就只能走路。板车上堆满东西,她想坐也没地方。

赵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说好有车让她坐,结果回去还得走路。李桂花却很高兴,这次出门不仅买齐婚礼要的东西,她自己也得了好处。

赵林在杂货店给她买了一套针线盒,她都半截入土的人,还是第一次拥有整套针线盒。以前都是从货郎手里买点针线,哪像这次剪刀、顶针,不同型号的针和各种颜色的线全齐了。

凭借这套针线盒,她就是全村最富有的女人。谁要敢得罪她,以后别想找她借针线。

赵林不懂李桂花的高兴,除了针线他买了一些糕点和糖,也没见她多少高兴。

这次出门除了买东西,他找药铺打听了种药材的事,可惜人家一看他是陌生人,是一问三不知,还把他往外赶,让他没事别影响大夫看诊。


等村长问得差不多,赵家人才护着赵林离开。其他村民还舍不得走,大家伙聚在一起小声议论,都说带着一头毛驴回来,没当官应该也有点小钱,赵家赚到了。

这话一出,服兵役死人的几家脸色更不好看,带着伤病回来的几家也不高兴。虽然儿子回来了,但有伤病,干不了重活,又有什么用。平白多个吃闲饭的人,还不如死在外面算了。

这些都是赵林不知道的事,他已经跟着赵有德回到家。这么多年过去,家里的房子还是老样子,不对,应该说更破旧了。

原身要上战场日子不好过,看样子赵家人留下来的日子也并没有好到哪去。也不是完全没有好事发生,至少家里添丁进口就好事,原身的大哥和小弟都已各自成家。

刚才在外面没有来及和家里其他人说话,这会关起门才有空和其他人见亲。大哥是第一个,兄弟俩只相差三岁,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哪怕离开多年也变化不大,一眼就认出来。

赵大麦没想到还有机会见到二弟,他有些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拍了拍赵林的肩,什么都没说就退下来。

小弟赵大石是幺儿,原身当年离开的时候才八岁,正是狗都嫌弃的年纪。小时候的赵大石就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倒是懂事不少,至少第一见看着没有小时候讨厌。

兄弟俩年龄相差大,关系又不好,见面自然没有什么话聊,两句话就结束。

大嫂王氏和王六婆娘家一个村,俩人还有点亲戚关系,靠王六婆牵线搭桥才嫁到赵家。大嫂是原身离家前就进门的,只有弟媳妇没见过。

虽然农村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讲究,可他一个大伯哥也不好盯着弟媳妇多看。一眼扫过去混个脸熟,保证双方以后走到路上不会认错人就行。

他刚回来,也没有对着兄弟媳妇打听的道理,只知道弟媳妇李氏则是李桂花娘家的侄女。说是侄女其实早就出了五服,但俩人娘家在一个村,也比王氏要亲近。

下面的侄子侄女也不多,一共才三个,大哥家一儿一女,小弟家一个儿子。仨个孩子都大不,最大的小云也才七岁,三双眼睛盯着他,都对他这个从没见过的二叔/二伯好奇。

赵林随手摸出几颗糖分给下面的侄子侄女,这还是早上出发前在庆云城买的。不是什么好糖,但用来哄孩子够了。

李桂花看到包裹着糖纸的糖就知道不便宜,忍不住嚷嚷赵林不该花这冤枉钱,孩子还小,吃什么糖,就算要吃糖买点麦芽糖也够了,哪用吃上等糖,这种带包装的糖就该留着走礼才对。

王氏和李氏心里也是这个想法,不过糖是赵林给的,她们也不好动手从孩子手上抢糖,只能忍痛看孩子把糖吃进嘴里。

“娘,几颗糖怎么走礼。”赵林安抚好李桂花,又提醒三个孩子吃糖的时候要注意点,别呛着噎着,卡到喉咙就危险了。

一家人都笑了,孩子们又不傻,要吃个糖哪有危险。村里比这危险的事多了去,谁家孩子不是这样长大。

家里人还等着他继续拿礼物出来,别的他们不知道,但院子里的毛驴至少值七八两银子,总不能就给孩子几颗糖吧。

赵林还真没给赵家人带什么礼物,他又不是出门旅游回来,在没摸清原主家的品性之前,是不可能买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

他没管赵家人期盼的眼神,反倒说起以后的事,原身走的时候赵家没分家。他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别的不说,首先也要有住的地方,赵家还是原来的老房子,他睡哪是个大问题。

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矛盾肯定不少,他还是希望能早点分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一个人住多自由,他在路上就算过,手里的钱建不了青砖大瓦房,但一房木板房还是够,实在不行建个竹屋也可以临时过渡一下。

赵有德和李桂花对视一眼,俩人早就想到这事,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俩个儿子娶亲已经花光家里银钱,手里剩个几百文可以说什么都干不了,偏偏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空屋子。

原身走的时候赵大麦就结婚,夫妻俩带着孩子占了东边一间屋。原身离家前和赵大石共睡一间房,但现在这间屋是赵大石夫妻带着孩子住。

他刚回来也不可能开口要赵大石夫妻让房,但是他也不想委屈自己。原身服兵役可是替这个家服,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不能回家后连个落脚地都没有。

赵林盯着赵有德和李桂花夫妻,希望他们俩给个解决方案。

李桂花推了赵有德一把,让他拿主意,他是一家之主,他不管谁管。

赵有德左思右想也没有好办法,最后不得不咬牙开口:“二蛋,家里也不知道你要回来的消息,暂时没地方睡。要不你先在柴房将就一下,正好这天也不算太冷。”

柴房是用几根树枝和茅草搭建起来的,比牛棚强不到哪去。哪怕他事先做过心理准备,也没想到刚进家门就被打发睡柴房。

赵林的面色不好看,沉吟片刻还是直接问:“爹,现在是农忙时节,搭建一间屋不要多少时间,完全来得及,为什么不建新屋。”

赵家的院子够大,再多搭建一间房也有空间,钱肯定要花一些,但不建青砖瓦房所费也不会太多,全看想不想。

赵有德夫妻被他问成苦瓜脸,俩人不好意思说家里没钱,有心让他自己掏钱建房,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这个儿子离乡多年,看起来脾气和性格都大变,不像以前好说话了。

赵大麦和赵大石兄弟俩也有些不好意思,他们是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可让他们主动掏钱给兄弟建新房也做不到。

俩人看一眼媳妇和孩子,终归还是小家庭利益占上风,决定装傻充愣当不知道。

王氏和李氏见自家男人没有傻乎乎开口帮忙是暗自松口气,同时公婆让小叔子/二伯哥睡柴房的决定是一百个赞同。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