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阳雨湘山的其他类型小说《修仙:我有一枚桃花道果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牢猫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姜阳收了脸上喜色,其实他体感时间才过去了没一会,不曾想此次突破居然用了一整夜。这叫他感叹不已,正是修行无岁月。冷静下来后,姜阳心底暗暗复盘了一遍,按他本来的预想,他突破练气中期起码要在年底,如今居然只过去了一个半月就突破了,其进步不可谓不神速。依照普通弟子的修行速度,哪怕有丹药日日相辅佐,突破最起码也得三五月之功,如若没有丹药单靠自身苦修,那二三年也是等闲,更别提后期遇到瓶颈,更加消磨时间与耐心。‘或许其中还有夭桃襛李天赋影响,这潜移默化改易资质之能,恐怕比我想的还要神妙。’姜阳知道固然是自己机缘好,蹭了真人道场的灵机,可这速度依旧不怎么合理,暗暗猜测因是体内天赋发力了。随后他又暗忖:“只是不知我目前的资质是否已经有了变化,看来等闲...
《修仙:我有一枚桃花道果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姜阳收了脸上喜色,其实他体感时间才过去了没一会,不曾想此次突破居然用了一整夜。
这叫他感叹不已,正是修行无岁月。
冷静下来后,姜阳心底暗暗复盘了一遍,按他本来的预想,他突破练气中期起码要在年底,如今居然只过去了一个半月就突破了,其进步不可谓不神速。
依照普通弟子的修行速度,哪怕有丹药日日相辅佐,突破最起码也得三五月之功,如若没有丹药单靠自身苦修,那二三年也是等闲,更别提后期遇到瓶颈,更加消磨时间与耐心。
‘或许其中还有夭桃襛李天赋影响,这潜移默化改易资质之能,恐怕比我想的还要神妙。’
姜阳知道固然是自己机缘好,蹭了真人道场的灵机,可这速度依旧不怎么合理,暗暗猜测因是体内天赋发力了。
随后他又暗忖:
“只是不知我目前的资质是否已经有了变化,看来等闲暇之时还需想办法去测一测自身的灵窍根骨。”
“唔...要隐蔽点。”
姜阳为自己补充道。
这测量有专门的法术,只是姜阳并不晓得,他只是能够感应到自身的灵窍吞吐,却难以精确辨别划分其品质。
心中杂思想罢,眼见日升东方,万物复苏。
姜阳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外面天光四亮,已经过了休憩的时间。
一夜不睡对于现在的姜阳来说几无任何影响,再加上又新突破,正是昂扬的时候。
手指一并,姜阳给自己掐了个净衣法术,而后又将一头长发收拢理顺,随意的用了一根木簪固定好了。
无需多加粉饰,任谁一看都要道一句好个清俊的少年人。
整理完了仪容,他也不多逗留,而是出门直奔尚食司。
今日是月中休沐,依例会供应一顿上好餐食,有灵米烹煮,又添灵药作补,滋鲜味美,不可不品尝。
灵米饭姜阳吃的不多,但只要是吃过一次的人,那味道就让人难以忘怀。
如若要姜阳在一颗灵丹和一顿灵餐之中选,有一百次他便要选一百次灵餐。
曾在下院之时,姜阳就没出息的定了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叫往后可以餐餐灵食,顿顿灵药,日日不绝。
只是当时他怕丢人所以跟谁也没有提过,只是在心底暗暗许誓。
三两步到了‘尚食司’,离得老远便瞧见了人声鼎沸,不同于以往冷清,似乎一峰的弟子都聚集在此处了。
到处是湛清碧绿的衣袍,男男女女的弟子穿行往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好不热闹。
好在大家均是内门弟子,都是入了道的仙修,举止都得体了不少,也未有发生什么争吵喧哗之事,不似姜阳在下院时,犹如市井般嘈杂的场面。
弟子虽多,但也排列有序,姜阳不过是新晋弟子,平日里也独来独往惯了,未有什么好友同行。
他一人上前跟庖公领了饭食,自去寻了个清净角落坐下了。
餐食除了一碗冒着清香的灵米饭之外,今日还配了一条覆鳞银鱼佐餐。
姜阳虽是头一次品尝,但它的大名却是早已经有所耳闻,就连上次领取庶务的时候,道册上也有提及这种饲养灵鱼的任务。
这覆鳞银鱼乃是覆露湖特产的灵鱼,其通体修长如梭,肉质细密紧实,入口鲜甜清爽,内蕴灵气,兼顾风味与灵机。
“姜师弟可在?”
来人站在一棵松柏之下长身而立,似是见了姜阳在忙就没有靠近,只是远远地出声询问。
姜阳正卷出一道法风将院落里的杂草吹走,闻言转过头正看见一位年轻修士前来。
他一身湛青色的袍子,腰间斜挎了两个小布袋,看上去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
其身材高瘦,面长无须,两颧略高,加上眉短稀疏,给人一种生人勿近之感。
见其面相陌生,姜阳迅速回忆了下发现对来人并无什么印象,可他又言之凿凿,口称姜师弟,想来应该是专门寻来的。
姜阳见此不好怠慢,连忙上前两步拱手笑道:
“在下正是姜阳,不知师兄前来所为何事?”
对面来人此时也上前见礼,同拱手道:
“在下姓方,单名一个絮字,听闻姜师弟被分配在此,同为邻里,特来拜访一二。”
姜阳笑容不变,心下却嘀咕起来,他在宗内并无什么好友亲朋,落在这朝雨峰,洞府周围的草长了半人多高也没见有什么人经过这里。
如今倒是奇了,居然有人上门拜访,只不过嘀咕归嘀咕,见人都到了门口,他又言称特意拜访,姜阳也不好让人干站在门外,于是一伸手道:
“原来是方师兄当面,来者是客,请到寒舍一叙。”
方絮见状也不拘礼,一掸袍袖客气道:
“请。”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洞府,姜阳招呼着方絮坐下,随后略有些尴尬的挥手道:
“今洞府草创,寒舍简陋,就连一杯薄茶也尚未置办,实叫我难堪....”
姜阳最近都在忙着看护灵竹,几日也不过回来一趟,难得抽空打理,索性前任还留了套实木桌椅充充门面,不然姜阳就只能掏出蒲团请他坐地下了。
方絮听后不以为意,一手搭在扶手上笑着说:
“无碍无碍,我辈修行,不假外物,师弟深居简出,不贪图享受,暗合仙道真意,如此心性,反叫为兄羡慕!”
姜阳没想到自己这么一副穷酸模样,居然也能被说成暗合仙道,方絮的一通夸赞让他承受不能,忙抬手道:
“当不得,当不得,方师兄谬赞了。”
随后姜阳又试探着询问道:
“我却有一事不解,方才我观师兄唤我姓名,不知是从何处知晓在下?”
方絮一听立马回道:
“我当什么呢,此事起因也是巧合,我与周师兄乃是旧识,前些日子交还庶务之时与之谈天,闲来无事便提起了你,周师兄可是对姜师弟你是推崇备至啊。
正巧现在姜师弟你的洞府又与我所居相隔不远,互为邻里,实该前来拜访一二。”
顿了顿方絮又开口赞道:
“我如今一观,师弟相貌过人,风仪出众,举止果非常人,此行不虚啊。”
“周延维周师兄....”
姜阳听完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出了下院以后,有限认识的人也就这么一两个,要说起来还真得是他了。
‘只是推崇备至又是哪里来的?我只是一直听他说话而已啊....’
他心中其实颇有些怪异,这一个两个的怎么都这么的热情,这种突如其来的看好实在令他难以招架。
“呃...方师兄.....刚刚说是互为邻里?不知仙居何处?”
这话接不住,姜阳颇为生硬的转移了话题,无事献殷勤,实在叫他心中惴惴。
“喔,相距不远,师弟这里往上攀二三里,得见一株水云杉便是了,不敢谈仙居,随意取了个名字,为孤吟。”
方絮没在意,只是拢了拢袖子回道。
“孤吟...孤吟居,孤吟独咏,想来师兄心有清风朗月之志,好名字。”
姜阳念叨了两下就露出笑容夸赞起来,花花轿子众人抬,反正不管取得怎么样,一顿夸就完了。
方絮也是连连摆手,两人互相恭维了一番这才作罢。
随后东拉西扯,姜阳陪着聊了些有的没的,方絮这才正了正神色道:
“不知姜师弟可知晓古修遗脉?”
姜阳一听皱了皱眉,随后才答道:
“自然是知晓的,古修遗脉一般是指至少近古时期的炼气士遗留下来的传承,大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其阵法耗尽缺失,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用大白话说就是前人修士遗留下来的洞府秘藏,因年久维护缺失,最后锁不住灵机从而被路过的修士发现,统称为遗脉。
这算是基本常识,姜阳以前学过的,但不论是宗门记载还是整个修仙界主流对其大多评价不高,褒贬不一,盖因其不确定性太多。
探秘寻宝本是好事,但古人只是古又不是蠢,谁没事揣着丹药、灵物资粮、法器自己不用,而是整整齐齐摆在洞府里等着便宜旁人。
就算是偶有为了留下传承,通常也会设下重重考验阻拦,可往往等到阵法失效之后,其中的丹药、法器也通通失去效力,白白空欢喜一场。
两人聊着好好的忽然提到前人洞府,姜阳回忆着学过的知识,越想眉头越紧,最后干脆询问道:
“方师兄的意思是...莫非?”
“不错!”
方絮短眉挑起,一拍手干脆道:
“前些时日,我为了一件庶务外出,落在一处隐秘地界暗觉灵机不对,这一出手探查发现果然是一座古修遗脉!”
随后他兴奋的扯了下姜阳的衣袖道:
“此番前来本为拜访,但如今与师弟一见如故,又有周师兄推崇在前,索性一并相邀,姜师弟不如随为兄前去一探究竟。
我观察过了,这座遗脉保存完好,其内想必有不少秘藏,若是得了什么灵物资粮,同师弟好商量!”
方絮一口气说了一通,可他的兴奋情绪并没有影响到姜阳,前人修士的洞府遗留同样没有动摇他的心绪。
从方絮前来开始,姜阳心中一直留有三分小心,如今洞府之事一出,已然上升到了十分的境地。
他虽是个初出茅庐的土包子,洞府秘藏固然令人动心却也难以诱惑他分毫。
‘典中典之外出探宝环节....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大坑...’
姜阳心思活动开了,甚至还有心情吐槽,当然表面还是做沉思状。
通常只有真正传承有序的宗门大派,才会不惜人力物力建造一个太虚秘境专门来锁住传承,可这样的情况不但是少数,而且其阵法深奥,秘境又自成天地,没有对应方法根本难以破入。
能被人轻易发觉的遗脉自然不会是什么太过隐秘的地方,他们条件简陋,只能用阵匆匆法一锁,岁月磋磨之下,也难留有什么好物什。
总的来说这对于宗门就是一块鸡肋,大的不容易进去,小的又看不上,剩下点功诀术法得以长久保存,又因年代久远,缺了少了一点都是修不成的,还有断了灵物的比比皆是。
探秘洞府这种事远没有想的这么简单,故而大部分时候费尽辛苦进了什么洞府遗脉,其收获总是不尽如人意,若是白费劲倒也罢了,怕就怕它真出了什么好东西,保不齐甚至还有杀身之祸。
可对于一些下层弟子,外门散修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天梯,明知危险却还是义无反顾,只是运气好偶尔能冒出一个幸运儿罢了。
“纳猫灵契,有循名定位,祝祷消灾,心意相通之能。”
这边的卷轴才泛起红光,就见桌底下的小十六抬起了花纹斑驳的脑袋瓜,直直的望向了商清徵。
“你看,这便是灵契,我方才一激发,它就有所感应了。”
少女抬起手腕用清脆的声音介绍起来,同时小巧的卷轴展开,一行行金字浮现在半空中。
天河水母证见南不去
黎渊灵尊证见北不游
中间是一道符文勾勒的狸猫形状,活灵活现与小十六有九分相似,其周身印着一圈文字,姜阳凝神看过去大意是介绍了下纳契下聘的时间,还有猫的外貌以及对猫儿的要求与祝愿。
“大昭历郑国正朔,千乘三百一十五年,癸丑月丁亥日,纳猫吉日。
雪爪矫狸踏风寒,乌瞳碧眼观夜阑....”
姜阳一看又是定吉日又是下聘书的架势,未曾想只是签订个契约居然如此繁琐,不由惊叹道:
“竟有这样的讲究,无怪乎你先前那般态度,看来寻常弟子是真的没机会。”
“不一样的,我这如此讲究是有原因的,一来是贵种血脉殊异,普通的契约难以束缚,二来是仙人谶言所致,古代有一位仙人乃是灵猫修炼得道,祂成道后许下谶言,这才定下了如今灵猫的地位格局。
仙人口含天宪,从此天地之间的灵猫再难被御使奴役,只能行聘书纳契之法方能引为伙伴。”
商清徵摇了摇头,边说着边收回灵识,红绳静静落下不再发光,被感召的小十六也若无其事的重新低下头去。
随后她又补充道:
“寻常的灵兽幼崽不用太讲究,只需去坊市买一张血脉契约滴血缔结就足够了,只是此种血契粗糙霸道,强行奴役离心离德,很难如臂指使。
如若是对成年的灵兽使用,还有失败反噬的风险,所以为众修所不取。”
姜阳听后了然点头,怪不得这几日来往在宗门之中甚少见到灵兽踪迹,原来大家是差的看不上,好的用不起,卡在当间了,索性就不麻烦了。
“原来如此,只是...狸猫仙人?此世有仙人?”
他就像个好奇宝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往外蹦,没办法他对这方世界知之甚少,对于一些难以触及的隐秘自然非常渴求。
姜阳不是没听说过仙人,平常读些经典道藏,开篇总纲引经据典之时总要以某某仙人为起源,仿佛不加就不够正宗似的。
看的多了以后,仙人好像变成了一个符号,姜阳难以感受到祂们的存在,如今乍一提到好似在听一个神话故事。
商清徵鹤立而起,背着手像是教习先生一般围着姜阳绕了一圈才道:
“世间自然是有仙的,没有仙人我们何来的道统修行,又哪有如今的仙山林麓,灵机吐纳,仙也是人修成的。”
姜阳不过一练气小修,哪里能幻想成仙,刚准备张口却又想到了识海中至高玄妙的道果,于是改口问道:
“既如此,不说瞻仰面见,为何如今连仙人消息也从未听闻过?”
商清徵伸出了一根青葱玉指在姜阳眼前晃了晃道:
“哪里没听闻过,你瞧方才不是还提到了一位?”
姜阳一怔不明所以,疑惑道:“方才?方才哪有?”
商清徵下巴一抬回道:
“答案就在你这一身天河正法的清气,出了雨湘山有点根脚的门派都辨认的出,咱们宗门隶属天河道统,正是天河水母传下来的,祂便是一位仙人。”
姜阳听后恍然道:
“天河正法,你是说《湛露服食法》?”
他有限接触过得两本功法里,一是《纳灵行气法》,二就是这《湛露服食法》。
“不错,餐霞饮露,吞气纳灵,只有正统的服食法才能养出这一身的清气,有别于散修浊流,魔修血煞,这清气诸道皆宜,往后转修何等功法都不会损失法力,这便是有道统根脚的妙处。”
如此不为人知的隐秘顿时让姜阳开了眼界,这得自下院的小小一本功法居然还有这样大的好处。
随后商清徵若银盘一般的面容露出笑意,贝齿微启说道:
“至于面见瞻仰,你倒是胆大,不说仙踪缥缈难以测定,就算你真见到了也是无用,用我师尊的话来说就是:当面视不见,视见辨不出,辨出记不住,由此可窥见一斑。”
随后她抬眉螓首,其声若清箫流淌于竹林,娓娓道来:
“大昭一界划分五域,太古之时人神共居,龙凤翱翔于中古,在近古天地巨变之前,世间一直都是有仙人行走的。
天变之后仙人再难昭显于世,具体的原因我亦不知晓,只是听闻道藏所载,仙人高居九重天,处位于洞天福地之中,隔绝人世。”
一番玄谈让姜阳久久不语,这一席话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世界何其辽阔,他不过偏安一隅,若有机会定要见识一场。
“与师姐闲谈真是收获良多,裨益匪浅。”
姜阳又饮下一杯茶感叹道。
商清徵也十分舒畅,这才一会说了她平日里半个月所说的话,难得的是两人相投融洽,着实让她过了一回为人师的瘾。
起码她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氛围,不觉讨厌。
……
落霞余晖,天边光芒映照诸峰,夕阳西下两相分割,一半绯色一半沉。
姜阳身形灵动的穿梭在山道上,连日在诸峰之间折返,轻身术法已经被他使得出神入化。
午间愉快的谈天过后,商清徵就拜别离去了,姜阳职责在身要看护灵竹,顺便又习练了一会法术这才往回赶。
掠过一排排云山松柏,来到针叶繁茂的深处,他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小窝了。
因灵机浓郁,周围草木疯长有半人高低,看着有些杂乱,姜阳一直也没顾得上清理。
如今趁着天色还在,他正巧有时间,便打算腾出手打理一番,同时也试一试法术。
想做就做,姜阳运起《指剑惊蛰》,法力一吐,但见三道金丝从指尖迸出,灵动至极。
灵识牵引,绚烂的金丝飞散而出,只是绕着根茎轻轻一卷,霎时木斜草塌,齐齐倒向一面,整个院落瞬间清爽了许多。
‘果真好用,以除虫法去草木也算专业对口了吧...’
姜阳散了法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手一挥袖子卷出一道法风,将周围彻底清理干净。
眼见太阳快要落山,姜阳也准备回榻上休憩了,正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姜师弟可在?”
在坊市外面的时候姜阳根本没见着几人,还怕冷清,不曾想进来之后此地居然如此热闹,真叫他大开眼界。
入眼是纵横两条宽敞的街道,来往人数众多,入目全是人流,交谈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姜阳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多的门人弟子,有的来往闲逛,有的居于两侧摊位,更远处还有阁楼林立,一派喧嚣景象。
“空白符纸,三灵石一打,十灵石三打,童叟无欺,欲购从速!”
“丹阳草,麻荆子,足年足份,过时不候啊~!”
“长期收购各类灵水、煞气,价格面议。”
“培元丹,养元丹,回元丹,辟谷丸,成丹有限,先到先得。”
姜阳随着人流缓步走在街边,周围竟是各种叫卖的声音,见过的未见过的,让他一时间不知该看哪里好。
他也没什么目的,就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总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用了。
‘浑身上下的家当亦不过五十灵石,也不知能买些什么?’
姜阳观察着物价,手按在储物袋上,瞅着有没有自己目前所需要的。
在下院的时候,一月灵石只发放一枚,总也留存不下来。
现如今他所处环境灵机充沛,用不着与人争抢,自然也不需要汲取灵石中的灵气作补,故而全部的五十枚灵石都被姜阳留存了下来。
一连逛过十几个摊位,姜阳也逐渐回过味来,宗门发放的这点灵石还是有些购买力的。
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少,换算起来初阶的符箓可以拿下好几打,心心念念的丹药也能买上一瓶半瓶的,富不到穷不着的。
至于最期盼的法器姜阳根本没瞧见,想来恐怕其价格贵重,需到商铺阁楼中才有售卖。
不过就他目前的境界法力而言,就算给他法器也用不顺手,最起码也得步入中期才供应的起消耗。
姜阳此次大半是抱着见识的心态来的,所以一路上都比较谨慎保守,并没有出声询价。
沿着一条街走到头,前面是个纵横岔路,人流一瞬间少了很多。
向左一条街是阁楼铺子,各个挂着金字招牌,来往也多是华服修士,一身灵光湛湛,宝气辉映。
往右则是岔路小巷,三三两两的蹲伏了几位弟子在摆摊,只是有别于之前的修士,这些人相对沉默,并不嚷声叫卖,只是自顾自的盘坐不语。
姜阳在路口站定,左边都是坐商门脸,他囊中羞涩也没办法像那些华服弟子一般慢慢踱步进去详谈,于是只好转去右边瞧瞧。
走进小巷,虽是白天却也像姜阳小时候随父亲逛过得天桥鬼市似的,偶有交流也是轻声细语,并不嘈杂喧哗。
来到第一个摊位前端坐了一位青衫弟子,从外表看是个中年人,五短身材,胡子稀疏,身上的青衫法衣黯淡污浊,似乎很久没有换也没有洗。
其铺面上摆了零零碎碎的一大堆物什,有规则不一的石块,有残存的金属碎片,还有乌漆嘛黑的雕像,稀奇古怪的卷轴等等姜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
中年人一见姜阳驻足,便抬眼招呼道:
“师弟,师弟,慢来慢来,相逢即是有缘,便瞧一瞧我这摊铺吧。”
姜阳本来也就是漫无目的闲逛,正驻足观察之际听他一招呼,索性便凑近了查看起来。
说实话,以姜阳目前的见识,这摊位上的东西他十有八九都不识得,更别提分清好坏,忽的他心中一动,才抬起的脚又转为蹲下身慢慢细看。
姜阳在诸峰之中见过不少弟子日常行走有些也会在腰间悬挂些刀剑一类的兵器,起初他还以为是法器用不起,所以便使用凡兵装点门面,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好,这个好。”
姜阳心思转动,几乎瞬间就明白过来,不由暗赞一声。
练气期的修士飞遁不便,灵识不就,对敌往往就在三丈之内,而掐诀念咒又需时间,往往还不如兵器好使。
什么刀法剑诀一出,项上人头落下,管你什么仙诀法术,俱是用不出来。
“《辛酉巽雷刀》,《回龙折羽枪》,《玄水剑诀》....”
‘学那个好呢?’
姜阳灵识一排排扫过去,在诸多功诀之中徘徊。
不多时,姜阳就下定了决心,腰牌在光幕前一晃,手朝着一块玉简伸过去。
“就选剑诀!”
姜阳没想多久便在诸多选择中挑中了剑诀,并果断拿下。
无他,只因少年意气,在他看来:
‘强不强只是一时的,而帅不帅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要说在修仙界里姜阳最向往哪一处,那还得是剑修。
御剑青冥,快意恩仇,但凭手中三尺青锋,逍遥天地间。
他先前修习的《指剑惊蛰》只是不入品的小法术。
虽然有点剑诀的影子,可其不管从杀伤还是难度来说都不尽如人意,本质上还是用来驱虫的,使起来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根本不过瘾。
带着兴冲冲的神色,姜阳从书柜中拓印下了一枚真剑诀的玉简持在手中。
才将将扣了道功,他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洞元一气剑诀》!”
这是一本三品的剑诀,其所费道功一十二,几乎达到了三品同阶里最贵的价格。
可姜阳毫不心疼,道功挣来就是花销的,况且他也确确实实喜爱这本剑诀。
“洞元凝一气,一气贯长虹。”
这便是剑诀开篇之精要,这乃是一门绝争行险的剑诀,讲究一个剑出无悔,如贯虹日,杀伤不俗。
剑修但凭手中三尺剑锋行事,凡事总是从锋上取,剑中求,整部剑诀都透着一股宁折不弯的意味。
姜阳粗粗的读过一遍就将之收回储物袋中,现在还在藏书楼中,可不是细细研读的时候。
既选好了剑诀,姜阳也不想再往前逛了,而是回身去换取先前看中的两个术法。
方才他一一浏览过去的时候已经在心底做了备选,如今只需拿下去拓印即可。
他只选了一门防御的遁法,另加一门闪避腾挪的身法,正好用来配合剑诀修习。
如此,姜阳预想中的一门御敌,一门防御,一门接敌闪躲的三门法术都成了,总共花费道功二十四。
三枚各色的玉简安稳落袋,姜阳也没了继续阅览的心思,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他便疾步匆匆离开了藏书楼。
再次出来,姜阳一抬头,外面已是星夜密布。
浮云飘荡,弦月如钩,半遮半掩,朦胧的清辉映撒地面,照亮回去的路。
姜阳立在门前,回身看了头顶巨大的金字牌匾感叹道:
“宗门道藏浩瀚如烟,我不过是拾取了沧海之一粟,却也收获良多。”
随后他便转身离开了藏书楼。
祖庭这边姜阳真是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什么停留的必要,便一路往覆露湖赶去。
宝舫有阵法驱动,日夜不停,姜阳还没赶到湖边,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宝船上透出的盈盈暖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