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三年。
应天府。
奉天殿。
洪武大帝朱元璋端坐龙椅上,大殿两侧文武百官躬身而立。
“启禀陛下,凤阳暴乱头目,高峰、黄岗昨夜已押解入京。”
刑部尚书,呂宗艺出列禀报道。
“带上来!”
朱元璋,脸色微沉,想不通他的老家凤阳为何有民造反,倒要问个清楚。
这可是自从大明建立以来,第一次有民造反,最可恨的是这还是他的凤阳同乡带头造反。
“带黄岗、高峰!”
立即有太监高声喊道。
不多时的功夫,黄岗、高峰带着手镣脚镣由四名侍卫押入奉天殿。
“跪下!”
侍卫喝道。
说话间,双手用力将黄岗、高峰强行按下,令其跪下。
“我不跪!”
高峰,断喝道,登时又站直了身子。
两名侍卫见状,立马踢向黄岗腿弯,黄岗应声跪地。
“你们哪个是高峰?”
朱元璋,问道。
“我!”
高峰目无惧色,大义凛然道。
“死到临头,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吗?”
朱元璋看着跪着的二位老乡,心情颇有复杂。
打算给他们一个说遗言的机会,也不枉同乡一场。
“哼!”
高峰冷哼一声。
“你就是朱元璋啊!”
高峰冷冷的嘲讽道。
“放肆!”
刑部尚书,呂宗艺,当即喝道。
“咱是朱元璋,大明皇帝,你是个什么东西?”
朱元璋面色微冷。
“和你差不多,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我也当过要饭和尚,就是运气没你好。”
高峰大义凛然道。
“出言不逊,念及你是同乡的份上,姑且饶恕!”
朱元璋冷声道。
“哼,呵呵,不就是东乡的重八吗?算你为凤阳人争了脸,可犯你手里,你饶过谁?”
高峰,面无惧色,手指指着朱元璋,反讽道。
“拖下去,斩!”
朱元璋,见高峰冥顽不灵,也不打算再给机会,直接下令。
“是!”
护卫应道。
“哈哈,老子不怕!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高峰,大声笑道。
“兄弟,我陪你!”
黄岗见状,当即站起身来,就欲朝殿外走去,一脸的慷慨就义。
护卫当即按住了黄岗。
“站住,咱有话问你!”
朱元璋起身,来到黄岗面前,挥手示意护卫放开黄岗。
黄岗面无惧色,直视朱元璋。
“读过书吗?”
朱元璋问道。
“认得几个字!”
黄岗冷道。
“那个呢?”
“跟我差不多!”
“他说活不下去才造反的,何至于此?”
朱元璋问道。
“哼,我们两千多人修城,饿就饿死了两百多人,生病的,死了两百人,不反又如何?”
黄岗,冷喝道。
“?”
“劳役不是有粮饷吗?”
朱元璋,一脸疑惑,忍不住问道。
“呵呵,粮饷?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监工将两年的粮饷贪污了大半,剩下一小半留给我们吃,吃完了,还要用我们自己的钱去买吃的,没带钱的,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
“饿急了,就吃草,吃树叶,吃老鼠!”
“饿肚子,没力气,干不动就被兵丁鞭打,还要赶工期!”
“钱花完了也一样,找监工要饷,不但不给,反而将我们领头的打死了两个。”
“你说,活得下去吗?不反能行吗?”
黄岗怒道。
“为何不告官呢?”
朱元璋听的有些震惊,忍不住问道。
想不到他大明竟然还有这等官员。
“呵呵,你造反的时候为何不报官?”
黄岗怒问道。
“大胆!”
“放肆!”
太子朱标,刑部尚书呂宗艺齐声断喝道。
朱元璋被怼的哑口无言,足足愣了三息的功夫。
“方才,你说监工克扣了两年的粮饷,咱记得你们已经修筑四年之久,为何之前无人克扣?”
朱元璋,问道。
监工还是那个监工,按理说要克扣的时候,四年前就克扣了,为何偏偏等到现在。
“这还不是托陛下您的洪福!”
“两年之前,那是我大明贤相朱十一治理的天下,官员谁敢贪污?”
“多亏了你朱元璋罢黜贤相,废除了贤相定下来的国策,这才导致官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黄岗冷道。
两年之前,大明左相,开国功臣朱十一,被朱元璋以与民争利,祸国殃民为由,罢黜,并软禁。
然后朱元璋将朱十一制定下来的国策,全部改了一遍,改的面目全非。
闻言,文武百官,齐齐默不作声,一个个深有体会,自从朱十一被软禁之后,朱元璋一顿猛改国策,大家伙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难,没法说了都。
岂是一个惨字能够形容的!
“大放厥词,你的意思是咱是一个昏君?”
朱元璋闻言大怒道。
岂有此理,竟然说他不如朱十一。
凭什么?
他父亲名叫朱五一,朱五一的弟弟朱五四。也就是他的叔父。
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五四的两个儿子,朱六九,朱十一,来濠州城投奔他。
当年的朱十一只有七岁,却是语出惊人,为他定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至正十三年,由于朱元璋在濠州城因军功受到郭子兴的猜忌,八岁的朱十一便劝他,带着十八人,离开濠州城,另立门户。
自此,朱十一,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
并且朱十一还是一位儒帅,虽无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勇猛,却有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本事。
十四岁的朱十一便亲率大军,并且大获全胜。
自打朱十一领军,无一败绩,被尊称为常胜将军,大明儒帅。
可谓是文武全才。
大明开国之后,朱十一因功封为大明左相!
朱元璋承认朱十一的功劳,可,这一声贤相,却是让他很不爽。
朱十一的国策,在他看来,就没有一条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完全就是官僚体系中的中饱私囊,与民争利罢了。
“你不昏为何要罢黜贤相?”
“你不但昏,你还庸!”
黄岗,厉声喝道。
“狂妄!出言不逊,念在同乡一场,暂且饶恕你的罪过。”
朱元璋冷哼道。
一位官员贪污腐败,就说他昏庸?
懒得和一个反贼争论。
当然这次的事情,的确是朝廷监察不力,才导致官逼民反,他的确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