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全文秦昇杨翎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全文秦昇杨翎

琅邪王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面对贾雄的质问,徐世勣纵使心中再不耻他的为人,但碍于他监军的身份,只能耐住性子解释道:“贾监军,如今敌我情况未明,若是此事贸然出击,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最终一败涂地……”“你放屁!”可贾雄哪里听得进徐世勣的解释,一心认定徐世勣就是因为翟让的死而对魏公耿耿于怀,因而故意消极避战,不想为魏公效力。“徐世勣,你身为主将,未战先怯,畏敌如虎,该当何罪!”见贾雄竟然无缘无故给自己扣起了帽子,徐世勣就是脾气再好也不由有些怒了,当即冷声说道:“贾监军,既然魏公派我做主将,何时出击自然由我说了算,你若是对我的决策有任何不满,尽可以写信给魏公,让他找人换下我这个主将。”听到徐世勣用主将的身份压自己,贾雄不仅不恼,反而阴恻恻一笑,随后从怀中...

主角:秦昇杨翎   更新:2025-02-19 18: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秦昇杨翎的其他类型小说《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全文秦昇杨翎》,由网络作家“琅邪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面对贾雄的质问,徐世勣纵使心中再不耻他的为人,但碍于他监军的身份,只能耐住性子解释道:“贾监军,如今敌我情况未明,若是此事贸然出击,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最终一败涂地……”“你放屁!”可贾雄哪里听得进徐世勣的解释,一心认定徐世勣就是因为翟让的死而对魏公耿耿于怀,因而故意消极避战,不想为魏公效力。“徐世勣,你身为主将,未战先怯,畏敌如虎,该当何罪!”见贾雄竟然无缘无故给自己扣起了帽子,徐世勣就是脾气再好也不由有些怒了,当即冷声说道:“贾监军,既然魏公派我做主将,何时出击自然由我说了算,你若是对我的决策有任何不满,尽可以写信给魏公,让他找人换下我这个主将。”听到徐世勣用主将的身份压自己,贾雄不仅不恼,反而阴恻恻一笑,随后从怀中...

《一统天下,从杀回前老丈人家开始全文秦昇杨翎》精彩片段


面对贾雄的质问,徐世勣纵使心中再不耻他的为人,但碍于他监军的身份,只能耐住性子解释道:

“贾监军,如今敌我情况未明,若是此事贸然出击,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最终一败涂地……”

“你放屁!”

可贾雄哪里听得进徐世勣的解释,一心认定徐世勣就是因为翟让的死而对魏公耿耿于怀,因而故意消极避战,不想为魏公效力。

“徐世勣,你身为主将,未战先怯,畏敌如虎,该当何罪!”

见贾雄竟然无缘无故给自己扣起了帽子,徐世勣就是脾气再好也不由有些怒了,当即冷声说道:

“贾监军,既然魏公派我做主将,何时出击自然由我说了算,你若是对我的决策有任何不满,尽可以写信给魏公,让他找人换下我这个主将。”

听到徐世勣用主将的身份压自己,贾雄不仅不恼,反而阴恻恻一笑,随后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和一面金牌,冷冷对徐世勣道:

“徐世勣,魏公一向料事如神,怎会算不到你对翟让之死一直耿耿于怀,因而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安排,给了我一封密信和一面金牌,防的就是今日这种情况。”

徐世勣怔怔看着得意洋洋的贾雄和他手中的书信金牌,心中不由泛起一阵苦涩和悲凉。

他早就该想到,李密既然敢让自己做这个主将,又怎么可能会没留有后手呢!

不多时,瓦岗军的一众将校都被贾雄派人叫到了帅帐。

看着一脸得意的监军贾雄和面色阴沉的主将徐世勣,众人眼中不由露出一丝困惑。

但是很快,贾雄就解开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只见他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书信,从里面取出李密的亲笔信,当众高声念了起来。

信的内容并不算长,大致意思是因为敌情多变,特授予监军贾雄金牌一面,众将士见金牌如见魏公,一切听由贾雄决断,不得有误!

念罢,贾雄还将密信传阅下去,让在场的瓦岗众将一一过目,以此来证明此信确实出自魏公李密之手。

众将看过密信,又看了看面色阴沉的徐世勣,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魏公这事,做得多少有些不地道呀!

尤其是那些翟让旧部,眼看着连有拥立之功的徐世勣都落得这么一个卸磨杀驴的下场,李密又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可此时贾雄已经顾不上这些人内心怎么想了,只是用目光环视在场的众将,随即冷冷开口道:

“当初魏公之所以派我等来迎战江都来的隋军,就是想速战速决,尽快歼灭他们,以免耽误了攻打东都洛阳的大计。”

说到这儿,贾雄看了一眼徐世勣,又重重冷哼一声道:

“可因为徐将军的过分小心,导致我军迟迟不能与隋军作战,若是再拖下去,迟早会坏了魏公的大事。

因此,我如今不得不动用这面金牌,代替徐将军指挥兵马,与隋军决一死战了,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帅帐内的众将领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只有秦琼不经意间微微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也觉得隋军一直按兵不动有些不正常,似乎背后还有别的图谋。

但他知道李密一直对他们这些隋朝叛将不太放心,而贾雄又是李密的心腹,若是自己说出这番顾虑,贾雄不仅不听,说不定还会因此怀疑他别有用心,到时候反而自找麻烦。


因为以他对隋唐这段历史的了解,知道徐世勣不仅不是李密的心腹,还是最早跟随翟让起事的几个人之一,说是翟让的心腹也不为过。

而李密又不是一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主公,既然他敢派徐世勣做主将,必然留有后手。

以徐世勣的用兵谨慎,若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绝不会主动贸然进攻,只会暂时按兵不动,静待战机。

自己只要同样按兵不动,对面的瓦岗军中必然会有人沉不住气,不是逼徐世勣主动率军出击,就是强行解除徐世勣的主将之职。

一旦瓦岗军中内讧,便是自己趁虚而入,将徐世勣等人收归麾下之时。

郭嘉虽然猜到秦昇的心思,却有一点想不明白:

“大将军不是有陛下给的赦免裴仁基等几人的圣旨吗?只要将这道圣旨公之于天下,以李密的多疑,必然会对裴仁基他们几人下手,他们几人走投无路之下,便只能重新投奔隋军了。”

秦昇看着郭嘉,语气很是意味深长:

“奉孝,你要明白,我是要他们投效我,而不是投效朝廷。”

郭嘉明白了秦昇的意思,当即心领神会一笑,没再多说什么,只是眼中分明闪过一丝异色。

看来大将军也不是什么愚忠之人。

正如秦昇所说,若是他现在就将这份旨意公之于天下,无疑是将裴仁基等人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要么与隋军殊死一战,证明他们已经跟隋军一刀两断。

要么背叛李密,重新回到隋军之中。

可不管他们最终如何选,都只会暗恨秦昇使阴谋诡计将他们逼入绝境,却对杨广的宽宏大量感恩戴德,从此死心塌地效忠于他。

不过若是秦昇换一个时机拿出这道赦免诏书,便会让他们几人明白是谁费尽唇舌从杨广那里为他们求来了诏书,知道自己应该感谢谁了。

因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对面的瓦岗军中出现变故。

一切正如秦昇预料的那般,眼见徐世勣一直按兵不动,监军贾雄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气冲冲闯入徐世勣的帅帐,厉声质问他打算何时出兵攻打对面的隋军。

看到来人是贾雄,徐世勣眼中不自觉闪过一丝厌恶。

因为贾雄也是最初追随翟让起事的几个人之一,因为通晓阴阳,善于占卜,被翟让任命为瓦岗军的军师,对他极为信任。

可贾雄却在李密到来之后,暗中投靠了他,不仅假托术数劝说翟让信任和重用李密,还不断以天命在李为由劝说翟让让位给李密。

如果说徐世勣劝说翟让让位给李密是为了保住翟让一命,那贾雄劝说翟让让位给李密可就是彻彻底底的卖主求荣了。

之前翟让在世时,徐世勣和贾雄关系虽不亲密,但至少尚可。

可自从翟让死后,因为不耻于贾雄的为人,徐世勣便不再跟他有任何往来,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但李密明知道两人如今不对付,还是派了贾雄来给徐世勣做监军,分明就是对徐世勣不够信任,担心他出工不出力,便用贾雄来制衡他。

而贾雄也很清楚李密派他来做监军的目的,见徐世勣安营扎寨与隋军对峙了数日,就是没有率军出击跟隋军决一死战的意思,哪里还按捺得住,当即就怒气冲冲跑来帅帐跟徐世勣兴师问罪来了。


裴行俨愈战愈勇,手中一根马槊舞得虎虎生风,竟幻化出道道残影,教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自从当初与罗士信一战过后,他好久没有战得如此痛快了!

面对裴行俨疾风骤雨一般的进攻,秦昇却是应对得游刃有余,丝毫看不出半点招架不住的模样。

裴行俨看在眼里,心中好胜之心越盛,几乎是超勇使出了十二分功力,却依旧无法冲破秦昇密不透风的防守,占到半点便宜。

除此之外,他明显能够感受得出秦昇并没有使出全力,每一招都留有余地,丝毫没有要取自己性命的意思。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

秦昇之所以一开口便要挑战他们瓦岗五员大将,并不是因为他狂,而是因为人家确实有这个实力。

裴行俨尚且如此想,更不用说两边观战的将士了。

隋军将士还好,自从见识过秦昇亲手斩杀宇文成都和三百步开外辕门射戟之后,对秦昇的勇武早就见怪不怪了。

可外面的瓦岗军将士此刻可就没这么好过了,因为他们看到他们眼中“万人敌”的裴行俨虽然越战越勇,却始终无法占到半点上风。

反观秦昇,脸上永远是那副气定神闲的神情,根本看不出半点疲于招架的模样。

孰强孰弱,此刻已然有了分晓。

照这样下去,裴行俨落败只是时间问题。

瓦岗军的监军贾雄看出裴行俨就要不敌,眼睛当即骨碌碌一转,随后便冲徐世勣等四人大喊一声道:

“秦昇不是口出狂言说要以一己之力单挑你们五人吗,你们为何不去助裴行俨。”

四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为难之色。

虽说秦昇狂妄,但他们也不能弃江湖道义于不顾,以多欺少,传出去岂不让人耻笑。

可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时,却听裴仁基突然大喊一声:

“俨儿小心!”

他们四人循声望去,心中也不由一紧。

因为裴行俨虽说越战越勇,丝毫不见乏力之象,可他胯下战马毕竟没有他这么好的耐力,此时再也支撑不住,突然前腿一软重重跪倒在地,将马背上的裴行俨重重甩飞了出去……

眼见自己儿子命悬一线,裴仁基再也按捺不住,当即拍马上前要去救自己儿子。

“裴老将军小心!”

眼见裴仁基冲了出去,又见裴行俨危在旦夕,徐世勣等四人再也顾不上什么道义不道义,同样拍马上前,想要帮裴仁基救出裴行俨。

可他们终究还是小瞧了秦昇的节操,面对落马的裴行俨,他一没有上前结果他性命,二没有趁机生擒他,反而主动策马后退几步,任由裴仁基等五人冲上来护住裴行俨。

裴仁基知道是秦昇有意饶过自己儿子一命,怔怔看了秦昇许久,最终还是轻声说了一句:

“多谢秦将军放过吾儿!”

秦昇笑了笑,没有说话。

裴行俨被罗士信重新搀扶上马,看着对面神情淡然的秦昇,最终面色黯然缓缓吐出三个字:

“我败了!”

这一战,他输得心服口服!

可秦昇闻言却是哈哈一笑:

“裴小将军说的哪里话,是战马不济,又不是你不济。”

说罢,他的目光从徐世勣、秦琼、罗士信和程咬金五人脸上掠过,再一次笑着发出了挑战:

“现在,五位可以与我一战了吗?”

徐世勣五人闻言不由相视一眼,这一次他们五人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一丝迟疑。


江都兵变之后,陷阵营和玄甲铁骑暂时驻扎在江都城东的原骁果军大营,代替原来的骁果军拱卫江都宫。

而宫内的安危依旧还是由原来的侍卫和给使们负责。

只是经历过兵变之后,杨广下旨裁撤了不少人,因为这些人虽然没有参与叛乱,可他们大多在兵变当晚表现不佳,自然不可能再得到杨广的信任,无法再担任宿卫宫禁的重责。

可如此一来,宫中的宿卫兵力便少了不少,虽然在寻常人眼中江都宫依旧是禁卫森严,可在红拂女这种常年潜伏暗杀贪官污吏的侠客眼中,却处处都是防御上的漏洞。

趁着两班给使轮换的间隙,她用一道勾索爬上了宫墙,悄无声息通过了玄武门,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直奔杨广的寝殿而去。

为了避开寝殿附近巡逻的侍卫,她沿着宫墙和屋檐一路奔行,身躯轻快如燕,竟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丝毫没有惊动沿途的侍卫。

很快,她便找到了杨广的寝殿,趴伏在屋顶静静查看着周围的动静。

寝殿的四面都站满了值守的侍卫,他们一个个双目圆睁,目光警惕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却没有一个人察觉到他们头顶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人。

红拂女见状,当即小心翼翼将面前的瓦片揭开,露出了一道寸许宽的缝隙。

透过这道小小的缝隙,红拂女看到寝殿内的龙榻上躺着一人,虽然隔着几层帘帐看不清楚样貌,但从身形上看与杨广完全一致。

再看龙榻旁边还挂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让红拂女更加确信龙榻上睡着的正是暴君杨广。

她当即从怀中摸出一截铜管,穿过瓦缝对准了龙榻上的杨广。

铜管内藏有一枚见血封喉的毒针,只要她轻轻吹一口气,毒针便能在顷刻间取了杨广这个独夫的性命。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她的心跳不知为何骤然加快,呼吸也变得有些紊乱,连握着铜管的手也忍不住微微颤抖。

虽说她之前杀过的贪官污吏连她自己都数不过来,可那些人的分量是完全不能跟杨广相提并论的。

她知道自己这一针射出去,将会改变天下很多人的命运,包括一直被自己蒙在鼓里的表兄沈光。

可是一想到因为杨广穷兵黩武,执意三征高句丽,导致多少父母失去他们的儿子,多少妻子失去她们的夫君,多少孩童失去他们的父亲,她一颗心又渐渐变得冷硬。

随后,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用铜管瞄准了龙榻上的杨广,慢慢将嘴唇凑到了铜管的另一头……

随着她的目光一寒,一枚闪着幽光的毒针疾射而出,直取龙榻上的杨广……

“噗——”

毒针精准射中了龙榻上的杨广的后颈,他的身躯似乎动了一下,便再没有了动静。

红拂女一时不由有些愣神。

因为她没想到祸害天下百姓十几年的暴君杨广就这么轻易死在自己手中。

可此时眼看天就快要亮了,她不敢再多做逗留,当即从怀中摸出一枚样式精巧的飞镖,在尾部绑上一截事先用朱砂写好字的字条,手一扬钉在寝殿内的柱子上。

随后,她借着夜色的掩护,一路飞檐走壁,悄无声息离开了杨广的寝殿。

自始至终,寝殿外面的侍卫都没有丝毫察觉,任由红拂女扬长而去。

之后她又顺着原来的勾索下了宫墙,出了江都宫,一路避开了沿途值夜巡逻的陷阵营和玄甲铁骑,无惊无险回到了沈光的府邸,整个刺杀过程顺利得让她有些不敢相信。

只是当她从窗户回到自己的房间时,还没来得及换下一身劲装,房间内的烛火却突然被人点亮,惊得她内心不由一凜。

随后,她便看到秦昇不知何时已经坐在了房间内的一张小圆凳上,正一脸好整以暇看着她,看得她内心不由又是一沉。

虽然不知道秦昇的来意,但此时的她已经顾不上多想,当即手一扬,一枚飞镖便朝着秦昇的面门疾射而去。

秦昇见状不慌不忙,不躲不闪,只是轻轻抬起两根手指,便稳稳夹住了这枚飞镖。

红拂女看在眼里,目光陡然变得凝重。

单凭秦昇这一手,她便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

可秦昇并没有还以颜色,反而冲她轻轻摇了摇头道:

“张姑娘,我只是好心来还你东西,你不至于要对我下这种死手吧。”

虽然不知道秦昇到底有什么意图,但红拂女可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只是冷冷说道: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我有东西在你那里?”

秦昇也不解释,只是从袖子中摸出一枚样式精巧的飞镖,轻轻放在面前的桌面上。

飞镖的尾端还藏有一截布条,上面用朱砂写着“杀暴君者 红拂女是也”九个红色大字。

看到这枚飞镖出现在自己眼前,红拂女眼眸不由一阵剧烈收缩,随后苦涩一笑。

虽然秦昇什么都没说,但她知道自己的刺杀失败了。

因为如果杨广真的死在自己的毒针之下,秦昇不可能这么轻描淡写出现在自己面前。

也难怪自己的刺杀如此顺利,原来一早就落入了人家的圈套。

只是她不明白的是,既然秦昇早就知道她要去刺杀杨广,为什么不在杨广的寝殿周围布下天罗地网来诱捕她。

或者为什么不直接带兵来沈府抓捕自己,反而一个人单枪匹马跑来自己的闺房见自己,他到底想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

不过她此时虽说心中有千百个疑问,却什么都没问,只是冷冷说了一句:

“看来你什么都知道了,既然如此我也懒得狡辩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一切与我表兄沈光无关,希望你不要为难他。”

秦昇看着她,随即轻轻摇了摇头道:

“若我是来兴师问罪的,就不会一个人来见你了,更不会这么心平气和跟你说话。

至于你的表兄,如果皇上真的知道了你和他的关系,不管他有没有参与其中,皇上都不可能再信任他,更不可能再重用他。”

“看来你很清楚杨广是个怎样的人!”

红拂女闻言面色变得越发冰冷,眼神中也多出了几分不屑和鄙夷: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三番两次救他性命,是贪图他给你的荣华富贵,还是垂涎他的女儿?”

秦昇听完不由笑了笑:

“如果我说我是为了天下苍生,你信不信?”

“你说我信不信?”

红拂女冷笑一声,反唇相讥,眼中的鄙夷之色更重,似乎是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秦昇似乎并不在意红拂女的讥讽和鄙夷,反而反问了她一个问题:

“那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刺杀他?”

“难道他不该杀吗?”

红拂女看着秦昇,眼中分明多了几分怒意:

“自他即位以来,营建东都,大修运河,征讨辽东,南游江都,搞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只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天下大乱,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战乱之中。

他不死,怎对得起那些枉死的冤魂!”

秦昇听完轻轻点了点头:“我承认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如今的天下大乱他也脱不了干系。

可你现在杀了他,乱世就能彻底终结吗?

不!不会!他若是死了,天下只会更乱,只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死于战乱之中。”

“你是他的臣子,他又给了你高官厚禄,还要将公主下嫁给你,你自然向着他说话。”

红拂女行走江湖多年,怎么会被秦昇三言两语就给说服,只当他是在强词夺理,当即冷笑一声道:

“我当然知道杀了他乱世也不会就此终结,可我只是想为那些枉死的冤魂讨个公道。

至于你说他死之后天下只会更乱,你觉得如今的天下还能乱到哪里去!”

秦昇听完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天边的一轮圆月,沉声说道:

“当年魏武帝曹操在世时曾经说过一句话,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如今的情况也是如此,只要杨广这个皇帝还在世,除了梁师都薛举之流,其他人势力大如李渊、李密、窦建德和杜伏威,都只敢称王称公。

因为他们心中都清楚,若是此时贸然称帝只会沦为众矢之的,当年的袁术就是他们的下场。

可若是杨广一死,这些割据一方的枭雄便会竞相称帝,为了争夺天下而四处征战,到时天下百姓只会更加饱受战火兵祸的摧残。

你当真要为了给那些死去的人讨个公道,而将更多无辜的百姓拖入战乱之中吗?”

红拂女说完久久没有言语。

虽说她觉得秦昇是在强词夺理,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事实上,秦昇也确实没有在骗她。

因为在历史上,杨广公元618年四月死在江都之变中,同年李渊、萧铣、杨侗、宇文化及、朱桀、李轨先后称帝,一个个为了一统天下东征西讨,战火遍及神州大地。

见红拂女久久没有说话,秦昇便知道自己的话对她有所触动,当即起身就要告辞,只是临行前不忘装杯说了一句:

“张姑娘,我秦昇今夜言尽于此,听不听在于你,若是你还是执意要去刺杀皇上,我绝不再阻拦,告辞!”

说罢,便推开门头也不回转身离去。

红拂女看着他离去的身影,目光渐渐变得有些复杂。

因为她发现自己竟完全看不透这个男人。


秦昇刚走出江都宫的宫门,迎面就被三名年轻的将领拦住了去路,开口便问他是不是秦昇。

秦昇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根据他多年看爽文小说的经验,这三个年轻将领应该是不服他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突然空降成他们的上司,特意跑来宫门口堵自己,想当面给自己一点眼色瞧瞧,好让自己知难而退,主动上书辞去十二卫大将军一职。

之后的剧情就是自己霸气侧漏,用一身王霸之气将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纳头便拜,从此成为自己最忠实的小弟。

可没想到三名年轻将领看到秦昇点头,当即相视一眼,随后同时纳头便拜,嘴上一齐泣声道:

“多谢大将军救陛下于危难,否则我等万死难辞其咎!”

秦昇见状不由愣住了。

因为这怎么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呀,自己都还没来得及散发自己的王霸之气,他们三个怎么就一起跪了。

不过随后当他得知三人名叫沈光、麦孟才和钱杰,便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上,杨广在江都之变中被宇文化及所杀,沈光、麦孟才和钱杰等人认为自己深受杨广大恩,便暗中纠集义士,密谋杀掉宇文化及为杨广报仇。

不料他们的密谋因为遭人告发而事泄,让宇文化及得以逃脱,最终他们三人带着几百义士面对司马德戡的率兵围攻,力战而死,没有一人投降。

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杨广并没有在江都之变中遇难,可还是令他们三人为此惊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若不是自己及时率军赶来护驾,恐怕杨广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若是杨广当真命丧叛军之手,他们三人要么以死谢罪,要么拼上自己这条性命去为杨广报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昇不仅救了皇帝杨广,也挽救了他们三人的性命。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三人特意等候在宫门外面当面拜谢秦昇的原因。

秦昇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很是唏嘘,毕竟像沈光三人这种忠义之士,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很让人敬佩的。

念及于此,秦昇当即上前将沈光三人扶起,好生勉励一番。

随后,沈光提出由他做东,请秦昇去江都城中最好的淮扬酒楼去喝酒。

秦昇也想跟他们三人拉近关系,便欣然同往。

不过他们在路过城中校场的时候,看到校场上不知何时竖起了上百根高杆,每根高杆上都悬挂着几颗人头,有一些甚至还在不住往下滴着血,显得很是渗人。

麦孟才看到这些人头,面上不仅没有一丝怜悯,反而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恨恨从牙缝中挤出四个字:

“死有余辜!”

秦昇知道这些人都是因为参与江都之变而被杀,其中不仅有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这些主谋,还有不少知情不报者也一律被以同谋罪处死了。

不过这些人中有两个比较特别,一个是魏姓宦官,他担任司宫之职,深得杨广信任。

杨广之前特意挑选了几百名勇猛矫健的官奴,称为“给使”,给他们很优厚的待遇,甚至将身边的宫女赐给他们。

他本来将这些给使安置在玄武门,就是为了以防不测。

可在江都之变的当晚,司宫魏氏却给这些给使假传圣旨,说天子开恩,放他们出宫休沐,致使兵变当晚,杨广身边无人护驾。

事后杨广派人查清了此事,这个魏氏自然是难逃一死。

另一个则是内史舍人封德彝,他本来跟内史侍郎虞世基一样都是杨广最信任的几个臣子之一。

可在兵变的当晚他为了活命,竟投靠了宇文化及,起草了历数杨广罪过的文书,打算在杨广死后公告天下。

可没想到最终因为秦昇的及时救驾,宇文化及功败垂成,封德彝也为起草文书之事被打为同党,被杨广下旨满门抄斩。

不过对于封德彝的死,秦昇也没什么好惋惜,毕竟在历史上这个封德彝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他一开始是跟着杨素混的,杨素死后又暗中依附虞世基,跟他狼狈为奸,致使隋朝国政日益败坏。

江都之变后,他又追随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败亡后,他又归顺了李唐,因为进献秘策而得到了李渊的信任,让他做了天策上将府的属官,辅佐李世民攻取洛阳。

可他却暗中支持李建成,在李渊的两个儿子之中左右逢源。

或许是他伪装得太好,竟骗过聪明一世的李世民,甚至在即位后还拜他为尚书右仆射。

一直到贞观十七年,他之前首鼠两端的事情才败露,可谓是狠狠摆了李世民一道。

可如今因为秦昇的横空出世,他却死在唐朝建立的前夕,不知道算不算阴差阳错卖了李世民一个人情。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连老天都在帮秦昇,在之前的江都之变中,像虞世基、裴蕴和袁充这些弄臣都死在了宇文化及手中,反而意外帮了秦昇一个大忙。

毕竟他可不希望自己将来征战在外,这些人却有事没事在背后捅自己刀子,坏自己大事。

像来护儿和赵才这种真正有本事的大将,反而因为自己的出现躲过了一劫,这些人自己将来可都有大用。

可能唯一可惜的就是独孤盛和宇文协了,他们二人都在自己率军赶到之前与叛军力战而死了。

校场再往南走几百步,便到了江都城中最有名的淮扬酒楼。

因为刚经历过兵变的原因,城中的百姓都不怎么敢出门,导致往日生意异常火爆的淮扬酒楼酒楼今日却是门可罗雀,很是冷清。

看到秦昇四人进来,酒楼的掌柜亲自迎上前,将他们领到了三楼最好的雅间。

而他们四人屁股还没坐热,酒楼的小二便将他们点的酒菜全部端了进来。

沈光见状,一时忍不住有些感慨道:

“我之前每次来这里吃饭,哪次不是得坐一楼大堂,哪次不是至少等上半个时辰才能吃上一口热菜,想到现在因为骁果军作乱,我反而享受到了一回贵客的待遇。”

沈光嘴上在说着自嘲的话,面色却很是黯然。

秦昇看在眼里,心中大概猜出了其中的原因。

因为沈光自己就是骁果军出身。

大业九年的时候,杨广为了征伐高句丽,除了征发府兵之外,还在民间募民为“骁果”(取骁勇果毅之意),沈光便是那时候投效的杨广。

因为他骁勇快捷,善于马术,很得杨广喜欢,第一次见面就封他为朝请大夫,赏赐给他宝刀和良马,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没过多久又让沈光担任折冲郎将,经常把自己正在吃的食物和身上穿的衣服赏赐给他,恩宠之优厚放眼整个大隋无人能比。

正因为他对沈光的好,使得沈光早在心中暗暗立誓,若是陛下不幸死在叛军手中,自己就算是拼上自己性命也要杀了宇文化及为陛下报仇。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同样深受杨广恩典的骁果军却掀起了叛乱,险些要了杨广的性命。

虽说如今江都之变已经被平定,可兵变带来的阵痛却还在持续。

本来杨广带了二十万骁果军去江都,其中有两万兵马驻扎在江都东城,作为护卫天子的禁军,由司马德戡统领。

另外十几万则分别部署在江都城的周围,拱卫江都城。

可之后因为司马德戡率领城中的骁果军叛乱失败,导致驻扎在江都城周围的十几万骁果军因为担心受到了牵连,加上思念远在关中的家人,再一次掀起了逃亡的高潮。

军中那些将领不仅没有加以阻止,不少人反而因为自己之前跟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等人来往过密,担心被皇帝杨广秋后算账,反而领着心腹兵马带头逃亡。

杨广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经历过江都之变,他心中已然明白,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阻止这些骁果军的西归关中与家人团聚之心,若是再将这些骁果军强留在江都,恐怕下一次江都之变就为期不远了。

况且,以江都尺寸之地,根本供养不起十几万大军,如今城中的粮食已经快消耗殆尽,与其让骁果军将来因为粮食不足而哗变,倒不如现在就放他们离去。

在杨广的默许下,江都城周围的十几万骁果军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几乎逃亡一空,只剩下右御卫将军陈棱率领的两万多江淮士卒在淮南与杜伏威相峙。

看到自己出身的骁果军最终是这么一个结局,沈光自然很是伤感。

不过与沈光不同的是,对于十几万骁果军的逃亡,秦昇并没有多少惋惜和遗憾。

一支胆敢弑主的军队,即使战斗力再强他都不想挽留。

因为让这些兵马留在江都,无疑是在自己身边埋下一个隐患,说不定哪天从背后捅自己一刀了。

更何况,他知道历史上在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率领十余万骁果军西归,在童山与瓦岗军遭遇,最终被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击败。

由此可见,骁果军的战斗力也不过尔尔,根本配不上它大隋第一精锐的名头。

自己有系统在,什么样的精锐召唤不出来,哪里用得着纠结骁果军这三瓜两枣。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